在博客上看到的。
上個月接到一個沖壓模具的詢盤,客戶是一家上市公司,客人說是在網上看到我們推廣的信息,感覺我們做這些簡單的五金沖壓模具應該沒什么問題.再加上我們相距不遠,溝通起來也方便.于是就把相關的產品圖傳給了我.
客人這次要訂的五金沖壓模具有二十套, 我們也一點沒敢大意,對照產品圖紙逐一核算成本.遇到有爭議的地方都積極與客人溝通.這些五金沖壓模具結構并不復雜,我們經過一天時間的核算,二十套五金沖壓模具,總價十四萬元.當然,每套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有的要一萬多,有的不到兩千元.
價格報給客人三天后,我們接到通知說第二天面談,那個激動的心情就不多說了,第二天準時見面.客人對沖壓模具也是很專業的,我們從這些五金沖壓模具的材質談到加工工藝,精度,使用壽命,最后落實到實際價格上來,客人也真是很精明,他們同時找了三家五金沖壓模具廠來報價,有一家報的價格最低只有七萬八,于是客人對我們說他們所要訂購的這二十套五金沖壓模具他們只出七萬八千元,并且要達到我們所談到的使用要求.當時天色也晚了,我只好跟客人說我們回去商量下,明天回復.
回到工廠,我們又對這些五金沖壓模具進行了核算.如果要達到客人所提出的要求,十四萬的價格也真是最低的了,客人說的七萬八千元,我們的成本都不夠.以我們做五金沖壓模具的經驗,如果各方面都進行節省, 七萬八千元的價格,這些五金沖壓模具雖說也能做出來,但在使用中可就沒保障了.
客人再一次的詢問了我們最終的結果,并且問我們為什么別人能做而我們卻做不了,我想了想,都是做沖壓模具的,我也沒說破,只是說可能我們選材和加工工藝成本不一樣吧,貴司的價格我們是沒法接受的.客人說他真的很遺憾.另一方面,我真擔心客人的那批模具,但愿我是杞人憂天吧.
點評:
為什么國貨給人們的印象是粗糙低劣,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中國人的廉價思維方式造成的,說什么質量與德國品質相媲美,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