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憤世嫉俗的時候,對于往昔的生命歷程,非常容易咒罵教育的制度,但是心中頗多微詞的對象,大體都是大學階段。于是心中突然冒出這樣一種想法:9 Y1 B) r1 w6 H1 L/ Z3 O
中學階段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養成了一種學習的習慣,以致于剛上大學的時候去廁所都帶著高數或者C語言。正是因著這種好習慣所帶來的快樂,才掩蓋了求學時期的各種痛苦,使我順利走過了那段時光。
- D* t3 l+ _ {3 L# [, c6 h大學階段各種不適應,各種煩躁,各種對未來的迷茫,包括各種沉淪消極,正是丟掉了這個習慣的緣故。: v& o% |$ Z- k5 T# ~1 f
這個習慣一直丟到了當下。
" Q+ @% q& E0 U% Z. ?2 X" H, {: f5 \于是當下普遍的狀態是煩躁,是憂郁,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各種擔心。但是有時候如果碰到了什么不懂的問題,通過咨詢前輩,電話同學,或者百度,或者查資料而解決了這個問題,弄明白了這個問題,那之后的一段時間心情都會相當舒坦。但是這種狀態沒有形成慣例,沒有進入一種循環,所以待續的時間往往都很短暫。
* y& j7 L! K# C經常煩躁的時候就會生出一種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慨。常常以為自己沒長進,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遇到一份好的offer,所以自己得不到提高,沒有追求更高境界的動力,沒有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契機。
- q3 Z: E2 W( F! U! T4 l; o, q突然又冒出一句古詩: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p& m% D1 h4 H) q* ^老當益壯,窮且益堅。大概就是現在的未老先衰的反義詞了。如何糾正目前的逆境,擺脫當下的困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學習,重新撿起學習的習慣,抱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逆境中也能乘風破浪了。不知道這種想法正確與否!或者說,這種想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7 w. B9 b' e" i9 o* }$ }* [" X*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