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1738|回復: 8

步進電機重復定位精度,請教高手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2-11-2 21:50:45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黔遵客 于 2012-11-2 21:56 編輯

現在一個實際項目中遇到個問題,因我對電方面是徹底的外行,現在這里請教電氣高手協助。

是這樣的:

設備選用的是步距角1.8度的步進電機,帶動直徑為Φ24的主動軸,傳送平帶一樣的產品(因牽涉項目機密,暫如此描述),此傳輸結構確認無打滑現象.與此相配的下部動作,同樣是由距角1.8度的步進電機與同步帶驅動滾珠絲杠機構。

上部一處感應器(固定不動的),感應到平帶上定距離重復的一處位置后停止,下部機構再運動,運動到中間某處固定的感應器感應到時,上部平帶帶動待安裝部品開始與下部滑軌(滾珠絲杠動力來源)上的接受部品一起運動,最后將上部物品放置在下部部品上后,上步平帶停止,下部傳送機構與完成品一起返回。

進行第2次工作循環時,同樣是上部平帶會先運動,直到上部感應器感應到那定距離重復點后停止,等待下部同樣的運動到中部感應器感應到后在一起運動裝配...... 如此往復。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每次裝配出來的成品,上部部品在下部部品上的定位精度在運動方向上的重復性差。

可以確認的是:

1.上下感應器都是固定不動的;
2.上部平帶傳送確定不存在打滑現象;
3.上部平帶與其傳送的部品間絕對不存在運動中移位的可能;
4.上部待裝部品與下部部品只要一接觸,也不存在相對位移的可能.

觀察和實測了重復定位誤差值,或前或后不一定,但誤差值都在0.4mm以內。

我認為是因為步進電機,在感應信號得到后,到每次實際停止時,會不會出現得到感應信號的時候是剛好一步已經啟動的時候,那么它停止應該不是立即停止,而是要等到這一步走完才會停,這樣的話,以其驅動軸直徑24mm,步距角1.8度來算,其誤差是0.38mm,也就是說出現或前或后0.4mm內的誤差就是正常的了。

不知道各位電氣高人,認為我這樣的想法是否是無稽之談?

請教:我改用帶電磁剎車的普通電機,是否可以實現感應信號一給出,馬上斷電就剎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2-11-2 23:31:15 | 只看該作者
雖不懂,但一些基本的東西應該是相通的,最主要的是步進電機和負載也有慣性
首先上傳感器檢測到上工件的位置時令步進電機停止,這個停止的過程你要精確的設定每一次都多少步停下來,停在固定位置
其次下傳感器檢測到預定的位置時,下工件還在勻速前進,上工件剛開始加速啟動,然后達到下工件的同步速度,并且恰好和下工件在同一垂直位置,這樣才最理想,這樣這個加速的時間和距離恰好等于下工件相同時間內走過的距離,也就是上工件在下工件之前就得開始啟動,所以最主要是設定好這樣的時間和距離,在控制系統中實現它,并且使傳感器的距離滿足這樣的設定
直徑24mm,步距角為1.8°,單個步距相差確實是0.38mm,但是其他條件都合適的話,兩個步進電機的步距誤差最大為0.38/2=0.19mm,并呈單向性,即不會是±0.19mm
另外還有信號的產生傳遞等時間造成的誤差,這個不知道能有多少,以及步距角本身的誤差,這個應該不大,還有機械部件如絲杠的誤差
一點淺薄之見...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老鷹 + 20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查看全部評分

3#
發表于 2012-11-2 23:53:06 | 只看該作者
首先步進電機的定位精度不是很高,你說的可能性是有的,電機也有一個減速的過程,建議提高細分數試下,我記得步進驅動器可以改細分的,或者把加減速時間設長些,實在不行改用伺服電機,不過成本要高得多,你說用普通的電機那更不行,精度更低了,哦,對了,步進電機轉速不能過高,不然會失步的,愚見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熱心助人,專業精湛!

查看全部評分

4#
發表于 2012-11-2 23:53:29 | 只看該作者
首先請排除丟步的可能。

你說的這種情況也有可能,但這就說明步進電機的精度太低了。加個減速試試看?
普通電機恐怕不行。它的速度不恒定。
兩種電機是速度恒定的:同步電機,伺服電機。
剎車也不好。猛地一剎,工件會不會摔倒或者打滑?

或者,你仔細調整傳感器的位置,確保它發出信號時,工件正好要走整數步才能到達處理位置。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老鷹 + 10

查看全部評分

5#
 樓主| 發表于 2012-11-3 08:33:4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上各位的回復,今天上班已經把此思路告訴了電子工程師,準備修改細分實驗了。

點評

希望樓主能夠成功,并分享一下原因,學習一下  發表于 2012-11-3 10:55
6#
發表于 2012-11-3 19:02:35 | 只看該作者
期待實驗的結果
7#
發表于 2012-11-4 21:01:47 | 只看該作者
關注結果
8#
 樓主| 發表于 2012-11-5 22:07:37 | 只看該作者
給大家報告結果:
之前使用程序,細分數是800的,后設置到3200進行了試驗.
結果,運行到是平穩了很多,但是運行速度相應也慢了很多,而對需要解決的定位精度沒見有多大幫助,再改用1600的細分數,結果也只是在速度上的差異,對重復定位精度影響不大.
今天就在機器那發了一大天的呆,把整個結構從頭至尾觀察梳理了一通,調整了一些主要機構的相對精度,對重復定位精度的改善幫助還是不大,然后調整了上部感應器的感應距離和精度,使其與被感應件更進更靈敏,發現對重復定位精度的改善還是不明顯,然后認為與下部3個接近感應器(前后兩個分別控制起/終位置,中間1個需要與上部感應器聯動控制),認為可能與中間這個感應器感應靈敏度有關,取消接近感應,更換成與上部一樣的光電感應器,結果,試驗兩兩重復的精度,4次有3次OK,不OK的初步認為是與零部件加工精度及裝配精度相關.明天開始重新核對和計算,然后準備修改再調試了.
再次感謝樓上各位社友的熱心參與回復.
9#
發表于 2013-6-12 17:04:02 | 只看該作者
看來傳感器的選型還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5 20:41 , Processed in 0.0829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