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產的殲十終于官方解禁公開報道了,一時間網絡上開始熱鬧起來。很多人開始議論殲十正式面世對于我們國防建設的意義。更多的人,開始討論殲十的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的型號。比如說雙座攻擊型,雙發改進型,甚至雙發艦載型。基本上走的是第三代戰機的老路子。
% m# g7 z- d0 P/ W( U* u* a3 ?9 u( V( z& [. W1 N. v4 G
確實,殲十從開發研制,到批量組裝生產,到試飛成功,到最終的裝配部隊。一系列過程的確揭開了中國國產戰機的一個新的里程(盡管發動機還沒脫離進口)。但是本人卻認為,在成功喜悅之于,我們必須還要回到現實,那就是,我們并沒有真正的在世界航空領域中取得過大的成果。世界的反響更多是對我國工業,科技領域的技術突破的詫異。但就軍事力量而言,恐怕武力提升遠遠不夠。 : ~# W$ x! M8 K) E( V. U4 c
我們來看看殲十的性能: 殲十性能參數估計為:機長16.5米,翼展11.3米,推力 122千牛頓,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 D4 G: y8 d- F0 h$ |5 s5 D+ v1 B
3 i m: }/ c- t可以與美制F-16相比。F-16C參數:機長14.8米,翼展9.8米,推力 129千牛頓,最大起飛重量16875公斤。 可以看出F-16C機型小,重量輕,而推力大。F-16最先進的型號(不算技術驗證機)是F-16E,發動機推力更在144千牛頓、航電也比F-16C/D先進許多。 有許多國內網站以興奮的口吻談論J-10、J-11換裝國產發動機問題。從珠海航一集團散發的材料上,國內新研制定型的“太行”(WS-10)發動機推重比 7.68,最大加力推力110千牛頓,而不是網上流傳的推重比8與推力132千牛頓。可靠性上不提,只是性能上一旦換裝國產芯將必然造成性能降低。
7 c6 T, O: a' _1 p3 n% B$ y5 A/ _4 m
殲十研制到現在也有20年左右了,可為什么時間這么長,J-10最初是模仿F-16/AB,但由于F-16性能不斷得到提升,使得軍方對J-10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看看我們J-8就知道,要想一下子有這么大的提高,確實比較難,其實要不是在J-10最艱難的時候以色列幫了我們,恐怕J-10早已胎死腹中了,現在J-10走的是一條不斷改進,小批量生產的道路,要真正定型,大批量生產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是留給F-10的時間不多了,J-10的生產線只有一條,目前每月只能生產2架,單價2億人民幣。等殲十成為中國空軍主力的時候將要面對的是F-18/EF、F-22、EUP2000、JSF等戰機了,更不提到時候這些飛機很有可能性能已提升,當然那時J-10的性能也有了提高,但我相信,再怎么提高也不會超過現在的F-18/EF,F-22, EUP2000,JSF等性能吧。其實大家可能覺得我們的殲十和美國的F-16比較象,同樣也是優秀的第三代輕型戰機,同樣的是下腹進氣〔其實F-16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標準的三代半戰機了〕所以也應該走F-16那樣的發展路線吧.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殲十雖然對我們的國防工業有著毋庸置疑的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同美軍已經開始裝備的以F22A/F-35為代表的第四代戰機來說,我們幾十年磨一劍是殲十已經面臨著一裝備就開始落伍的尷尬。
( P W9 R( r U0 t7 c這句話絕對不是夸張!F--22戰機的先進程度是大家想不到的!舉例來說!F--22的雷達可以測到500而我們的J--10也就是 300這樣顯示我們的J10被擊落了!也發現不了F22的蹤跡!而F--22在不開加速器的情況下就可以達到超音速!敢問世界還有這樣的飛機?試想一下這樣的J10怎么可以與F22對抗?!大家該清醒一下啦!就算能發現F22以我們現在J10的能力,導彈根本鎖定不了F22!F22有超強的隱身性能! J10的雷達能不能探測到還是個問題!
0 n6 a& O5 z( g; H0 ?/ j0 ]6 f! k0 W, a# c
可以鄭重的講:如果我們想成功擊落一架F--22那么就得同時起飛國產30架J--10!(聲明:國產J10一共300架左右!而且問題多多!性能不穩定!到現在還沒有定型!)大家想想如果戰爭爆發后果怎樣?今年美國就要在日本、印度、韓國!駐扎F-- 22戰機!我還可以告訴大家的是:美國產F--15F--16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戰機!F-22對于全世界來說是一個神話!更是其他各國空軍的噩夢!!! 4 M# J2 U+ P r d7 S' u3 ?
- K3 o3 m! d" c8 K. e/ F# R美國產F---22的特點:) y# T0 M# u, b3 {( E+ I- G b& J, i! ]
" `3 J2 m2 j& S% o2 _" W
1. APG-77雷達:據稱對RCS11平方英呎(約1平方米)以下空中目標的探測追蹤距離亦可達125英里(約200公里)以上。 # `2 i( { _. c* y) R
5 ?, v; A/ C3 w, i5 l
2. 2維矢量TVC:上下擺動幅度均可達20度,使戰機的持續可控攻角超過60度,還能在此等攻角下原地自由滾轉,進行以往只有直升機才能辦到的特技機動轉彎。
! h; x/ u r, @. m' F" E* n' B: ]( D/ X8 x. y6 `! R# c
3. 隱形作戰:一名美軍飛行教官聲稱:猛禽戰機的隱形性強到連猛禽自身APG-77都鎖定不住的地步,因此F-22A對F-22A的仿真空戰演練極難安排,因為參戰雙方飛行員往往都無從發現對方的存在,美國空軍目前的作法是在每架F-22A上都加裝一套空戰訓練輔助系統,一旦開啟,這套系統會送出特殊訊號,在對方雷達幕上顯示自身所在位置,并且被雷達當成蘇-27戰機。很明顯的,透過這套系統,老美空軍從此以后將可望擁有比蘇-27還蘇-27的絕佳假想敵仿真戰機。
5 R" c: a8 a! ]/ e$ q* j- V+ f! ^* U" Z% T9 o2 H2 q
4. 仿真空戰成果:除了再次確認猛禽在過去多次以一敵四,成功悉數擊落F-15C的輝煌戰史之外,也提到F-22A最近在軍演中的表現:參與軍演的八架F- 22A,每架猛禽內掛著1枚JDAM,3枚AIM-120,和2枚AIM-9M,以其中四架升空作戰的方法,護航B-2A轟炸機,對仿真俄國最新式高度綜合的防空系統IADS陣地發動攻擊,敵手則由8架F-15C(扮演俄制Su-30MK,在演習中還特別照顧這些“Su-30MKK”,被判定擊落返航后,立即起飛再戰,(直到讓F-22A殺至過癮為止……)與地面上由仿真SA-10和SA-12的防空導彈擔任地面防空系統。在經過幾次交鋒之后,猛禽隊創下在空中"擊落"33架敵機,在地面摧毀整個IADS與所有SAM防空導彈陣地,本身卻毫無折損的驚人戰績表現。
* R V1 E5 f4 e0 v) n0 O! [" ]4 n0 \$ N% l) k( p& ]1 n. P8 @3 d
F22是超視距的戰斗機 可以連續音速巡航
# Z: f$ s( }3 R5 d( E
( h8 a$ x2 y4 }% r$ B) U; X打個比方 F22能在500里內發現目標并鎖定目標 然后發射衛星定位的巡航導彈 。
1 s' x3 p! }5 f: \. K7 b4 l: M. Z) d$ \' i+ ^* \5 w
我國的戰斗機
* h" z4 j; {, i! R* p) Q3 J% ]& }8 h9 n
殲6 或殲7乃至殲8只能測出300里內的目標 你根本找不出導彈是從哪打你的。J-10真那么好,還買俄羅斯的飛機干嗎,看看殲八的性能就知道殲十的水平了,如果能達到F-16/CD或日本的F-2的水平就不錯了,現在網上到處拿 J-10和什么陣風、歐洲的2000比,你拿什么跟人家比,人家的電子設備比你要先進不知多少年,J-10唯一的優點是在氣動布局上有了長足的進步,至于發動機還是俄羅斯貨,發動機的壽命和燃油經濟性也也沒法與西方比。J-10目前基本都用俄羅斯的東西,真打起仗來怎么辦?雖然俄羅斯現在和中國的關系不錯,許多軍事迷們都認為這不是問題,誰能肯定俄羅斯到時一定幫中國?
/ U: r8 D( ?7 W$ A! b
, j' p( s+ I: \6 i6 }& V) k至于J-10的隱形性能無非就是涂了吸波材料,但有那么神嗎?那些西方國家的先進飛機哪個不涂,中國在這方面最近才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離別人還有一段距離。再說說J-10用的復合材料,人人都說J-10用了大量的碳纖維,可能嗎?中國在材料領域本來就不是強項,在這方面到底過關了沒有還不一定,不過我個人認為在碳纖維方面我們到有可能是比較領先了,但是你裝備的起嗎?法國的陣風也大量采用了碳纖維,不過現在法國也決定在后幾批陣風中不大量采用碳纖維,為的就是降低成本,能大量裝備。如果J-10真有大家說的那么好,估計至少要3000多萬美圓一架。應該說J-10擁有良好的氣動布局,但他的航電系統,火控系統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水平,其實J-10只要能達到這種水平我們就應該很滿意了,不要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還有一點,都說J- 10是三代半戰斗機,其實更應該說是第三代戰機,三代半戰機的性能指標大家都知道,看看歐洲2000和法國陣風就知道了,不是你有幾項指標達到三代半的要求就說是三代半了。
5 c: l" ?& V* d, [' b% ^! M5 L- Q6 e* m+ k! P
其實我們的殲十從開始立項的時候,它的設計初衷就是一種以三代戰機為作戰目標的空優戰機,這和"戰機黑手黨"們設計 F-16的原始思想是一致的,但是當時美國空軍高層基本上沒什么人喜歡F-16,他們想要的,是F-15那樣的雙發,重型,高空高速的純粹制空戰機.但是由于F-15實在太昂貴,難以大量的裝備,而且當時也覺得,用F-15去執行對地攻擊有點得不償失.要知道,當時F-15的宣傳口號是"沒有一磅的重量用于對地攻擊"所以廉價的F-16才得以進入美國空軍/擔任的基本上是戰斗轟炸機的腳色,它的制空能力只是作為F-15的補充而已.所以說我們一般拿來和殲十來對比和衡量的對象F-16,只是一種側重于對地攻擊的多用途戰機.和我們的殲十的設計目標是不同的.
; r0 \ M0 q H/ J* ~4 v9 p0 K J. ^/ I; I2 Q: G# c
其實我們的殲十能發展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如果繼續走F-16那樣的改進路子的話,同樣也能成為一種優秀的多功能戰機.至于雙發艦載型,那等于是重新設計一種新機型,時間遙遙無期不說,行不行的還是另一回事。
# o6 l8 m1 s/ _ ^0 W/ U$ N0 m2 d4 v6 Q
但是問題就出來了,我們的殲十繼續大力發展和改進的話,他取代的對象是誰????
: c5 V9 Z. p l7 [* u8 Y
# v9 V+ A% ~% g3 Q如果繼續強化制空能力吧,我們已經有了大批的成熟的蘇霍伊系列.而且國產程度已經相當的高.
3 m& q: W# `: @0 w1 {* V" @* l8 g3 d' M ]( Z$ a
隨著WS-10的成熟,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自己制造蘇-27系列的技術.而且要改進的話,雙發的蘇-27系列有著更大的機體和空間.也有著更大的改進潛力.要裝備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的航電設備.性能將有很大的提升,而且由于是成熟機型,我們已經裝備了十幾年,改進的難度會比新裝備的殲十小很多.
( E+ [7 X2 D- ] z. ?8 J! \& \5 Q7 P9 E3 S3 X) b/ H; t6 M
要是象F-16那樣,加強對地攻擊呢?? 我們的豹子是專用的攻擊機,要改進的話,也應該先它啊,而且豹子的自衛能力也不低.再不行,還是上面說的,蘇系列的改進型號也能勝任對地攻擊的.
X- c0 F' w6 s
( B6 j8 W2 J* W( U6 P1 a5 }1 r所以我們的殲十現在的境地和臺灣八十年代的IDF有點象, 就是雞肋型了.雖然我這么說很難讓大家接受,但是這真的是事實,殲十,真的就是一種三代/三代半戰機.再如何改進也只是三代半的水平,而我們已經有了數量龐大的典型三代戰機群-蘇-27/30.
2 p7 C+ o+ V% U# {" Q% u- s2 t, _/ a0 {) [3 N ~( {
我認為,殲十要改進的話,也應該只是強化本職--制空.至于象什么雙發,改進難度太大.而且也不一定能比蘇系列強.對地攻擊的任務還是留給我們的豹子和蘇-30吧.現在我們的國防預算不高,與其把大量的經費放在改進和發展第三代的殲十上,還不如集中資金和精力,早日讓我們自己的第四代戰機殲-13/14 飛起來. (轉貼)
# N, X' c/ l, @: c. L, u
- T) B1 y h% H" O s% z, I.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