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變法的背景:中國積弱,民族資產階級呼吁改良,要求發展實業。其后,實業救國一度成為書生的陣地。
戊戌變法失敗了,新政維持了僅僅百日,實業救國者,也沒有成功,最后連同發國難財的資本家一起被改編。
什么人成功了?土地革命者。
戊戌變法和土地革命,區別在哪里?
戊戌變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變更,新貴打舊貴,觸動了既有利益集團的利益,必然阻力重重。大家都埋怨西太后,其實即便沒有西太后,也會有可代表既有利益集團的組織來代替西太后的歷史位置,戊戌變法也不能成功。
土地革命,以土地為誘餌,發動基層民眾,與上層對抗,力量形勢就不一樣了。也符合了保障民生民權的現代國家的意圖。
今天的工業現狀,與戊戌變法時期的國情,不相上下。作為今天的工業者,首先要做的是什么?要了解我們的優勢和劣勢,把革新的理念提出來,進行思想滲透,建設統一戰線,以人員優勢取勝。而不是急于求成,摸著石頭過河,以防打草驚蛇。如果方向不明確,為不如不為。與其做負功無用功,不如不做功,起碼低碳,少占用子孫的資源。
我們的優勢和劣勢,在我看來,是一致的:人員數量龐大。
人員數量龐大,難以團結,是劣勢,一旦團結起來,數量龐大又成了優勢。
所以先賢提出:團結起來,爭取更大勝利。
工業問題上,能不能統一立場而團結起來,就是成功與否的命脈,也是我等有危機感人士該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出發點。
犧牲,不單指肉體,也有利益——為長期利益犧牲短期利益,還有精神層面,比如聲望名譽。犧牲肉體容易,頭掉了碗大的疤——瞬間的事,犧牲精神難,因為畢竟犧牲者活著——長期的折磨更難堪。
今天的智者,需要犧牲的是利益和聲譽,為工業革新去做鋪墊工作,去做滲透工作,而不是去樹立大旗,有多少人愿意呢?
以上是個人認識,也許有錯誤,請盡管拍,不辯不清。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