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與青島的一位客戶合作兩年來一直很愉快。雙方我們也都見過面,對方是那種好員工類型的稍有些執拗的人,為人很好,不太善言談,辦事很干脆利落,盡職盡責。后來,有了一次不太愉快的經歷,誰對誰錯現在已不重要,只是令人遺憾惋惜,處客戶時間長了與處朋友一樣,時常會想起,也在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B( E1 X7 H0 x
. e, w0 P3 d0 J9 L! G4 W9 {5 Y
起因是這樣的,青島的客戶定為A吧,屬于廠內的設備科的負責人,一直以來在我單位訂購機床防護罩、拖鏈及一些小的配套產品,圖紙很多,我們上門測量后回傳確認的圖紙也很多,有幾套圖是每個月都會訂到的。出問題的這份是我們測量過的,當時A方技術部人員回傳的時候把兩套圖紙編了同樣的編號,比如JK6589-左,JK6589-右(左和右是寫在下邊表格欄圖號下邊的)。那一段時間來,下單訂的全部是JK6589-左,且上個月剛剛仍訂過JK6589-左,另一份圖紙“-右”從未下過單。這時候A方又打電話來訂貨,電話中說的是JK6589(以前訂貨JK6589-左的時候同樣說成JK6589),接到電話后我未多想,按JK6589-左做的合同,這里說明一下,“-左”和“-右”,只在側面高度上有區別,-右又一直沒生產過,合同上寫的JK6589,沒寫左右(以前訂“-左”的時候,合同上同樣寫的JK6589),于是這批就下單生產了,發過去后半個多月A打電話來講不對,應該是右邊的不是左邊的,當時我就有點蒙了,這種事以前還沒有出現過,自認為對事也較認真。我在努力的回想訂貨前后的過程,與A方技術部檢驗部都通了電話,A方檢驗部門每次收到貨后是要驗收的,他們也會核對圖紙,可檢驗部門當時是檢驗合格后入庫的;技術部負責人講他跟A說了是“-左”這份圖紙,至于A跟我怎么說的人家就說不知道了。于是, 我翻遍了以前的訂貨合同,上邊只要是訂單“JK6589-左"的時候,全部寫的”JK6589",這證明在雙方的心理上形成一種默認的事實,即“JK6589-左”為“JK6589"。: Z: @7 k5 G# p( P9 c% p# c
6 _2 y1 P) X* I# c$ I/ P) s
這之間,我打電話給A,我說出現了問題,我們就得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那份”JK6589-左“你們不是經常用嗎,留做庫存吧,我再給你做”JK6589-右“,A 說向領導反饋一下,后來回復我,說他開會受了批評,領導們認為是我們沒按要求生產,需要罰金,也來函述說過這件事。這件事在雙方的單位都搞的很大,我也在這邊同樣也挨了批評,但以往的這些訂貨過程,我都有跟我的領導溝通,他也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與相互的情況。其實,實話講A他也不知道是需要生產“-右”這份圖紙,A的技術部也沒有把這個意思傳達清楚,只是貨過去后發現不對頭,定要找個人背這個鍋。期間,我有咨詢過律師,也把以前的合同拿給他看,他講如果打官司我們成功率能到百分之九十。事情確實就有點白熱化了,對方一個函一個函,我們也一個函一個函,在講述事情的過程,事情總得解決,我給A的廠長打電話,把事簡單的說了一下,也講了我們的態度,貨退回來不太可能,損失太大了,我們可以再做新的產品發過去,且成本價。
1 r e0 J9 G" f9 E; ]" R! [5 [
' ?. r9 ]& X8 s) Q4 Z! J2 r8 C7 Y# A# ZA的廠長講,這件事在廠里搞的很大,A也受了處份,需要我們多少做出點表態來,最終我們以賠款1000元解決了這件事。事情雖解決了,但從我的心里上就不想與對方合作了,對方也因為此事,沒有再與我們訂貨,從而失去了聯系。后來他們的廠長打電話給我推薦別的客戶,這讓我很感動,感動的同時也為自己失去客戶而遺憾,當時應該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者把資態放低一點,這件事也就過去了,我就是太較真了。一直以來合作的很愉快,不知道A后來是怎么想這件事的,我確是惋惜,如果自己能再認真一點,再仔細一點,是不是這個情況就能避免了,不至于讓雙方都不舒服吧。現在只能引此為戒了。
* G& ^4 {- E- I1 t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