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是研究生畢業論文評審和答辯月,是畢業生黎明前的“黑暗”。接下來驕陽似火的6月則成了學子們離校前的瘋狂6月,除了穿衣帶帽、合影留念外,可以肆意揮霍校園生活最后剩下的幾天自由,盡情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最后揮淚高歌一曲“傷離別”。對導師們來說,5-6月則是最忙碌的時段。上一周時間內,差不多評閱了本學院10余本碩士論文。現論文評審的活已忙完,就先來談談工科碩士學位論文評閱的感受。
& x, |; c* T) }* E# T1 R, x$ Z3 B 歸納起來,工科類院校的學位論文不外乎實驗研究、算法及軟件設計或硬件設計等三大類。從研究工作的扎實程度而言,論文優劣也可大致分為三大類:1)依托課題踏實做研究而成文的,一般屬于做得好的論文;2)工作做得扎實,但論文寫的不好或做了一些工作,但不是很深入;3)三年里沒做啥事,畢業前短時間內東拼西湊草草行文的。客觀來說,這三種情況呈現一種正常(正態)分布規律。
! e* w" T! a1 |; h) F( D) \ 一、寫得好的論文都有共同特點(≥86分):一般屬前沿和熱點問題或有課題依托及較強應用背景,任務明確,立論有據,方法理論有創新或改進,方案設計詳細,數據真實,結果測試與分析翔實。最后的附頁里一般也有較高質量的論文發表。這種論文,讀起來很爽。作為評閱人,也愿意花時間細看,因為評閱論文也是一個自身學習的過程。
; F8 E D* u2 @3 T" v& h# w2 b$ ^二、中等水平的論文特點可能原因較多(70≤X<86分): 8 x0 \" i9 P2 t) `& J
1、綜合類或系統級課題。一般有大課題依托,但一般屬團隊分工合作的課題。自己做的可能是一個系統中的一個小單元技術。論文卻把整個項目的內容或成果全都寫出來,面面俱到。這樣,反而顯得研究不深入,完全沒有突出個人工作和貢獻。 + q0 U3 t8 K0 E& e. \
2、實驗設計類的課題。實驗室沒有相應的實驗設備和測試設備,僅僅設計和建立了簡單實驗方案,卻沒能做出必要的實驗結果和數據,或者僅僅做了點如利用Matlab或其他工具下的仿真,研究不夠深入。 7 H0 o3 R; a s1 k
3、硬件設計類課題。全文從頭到尾都是介紹諸如FPGA開發板、CCS開發環境、硬件配置、接口、各種協議等。文中貼了N張毫無意義的時序圖,卻沒有針對具體應用探討或描述論文設計的核心問題。甚至到論文結尾都沒有一個像樣的調試結果的展示,最多附上一個板子說明他開發了一個板板而已。至于調試通過沒,結果如何,甚至能不能用都沒法讓人相信。 6 q" {) n- R+ I, X; x
4、算法及軟件設計類。選題不夠新穎,對國內外現狀分析不深入,方法、理論無創新,無算法描述,軟件設計思想沒體現。無設計流程圖,無核心代碼。測試數據單一,缺乏對結果的定量評價體系,工作量不夠等。 c9 X! r$ b% c" p2 q9 F
評閱這種論文,實際就是查錯、改錯的苦力活。 2 Q+ E7 }6 f5 X" x6 r
三、寫得差的論文的共有特點是(<70分):文不對題,結構混亂,邏輯不嚴密,方案或原理過于簡單,實驗粗糙,數據或測試結果不可信,無應用實例,甚至有明顯錯誤等。論文總結里根本看不出作者本人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6 u/ i# q6 p+ j8 K/ y 這類論文一般是平時不做事,或被“導師”放養和無人指導,或去了公司實習,或自由擬題和研究,短時間內匆匆行文等。這類論文附頁中,一般無成果發表或是在不用審稿、交錢就錄的很爛期刊上發一篇短文湊數。評閱這種論文,就是死細胞和很痛苦的事情,根本沒法看下去。
) A, w7 }# v: o6 S5 F
5 u" \2 n- v5 |% i V9 h' c$ u/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