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設計工作已有十幾年的時間,直接面對的很多專家、學者與教授。說句心里話,我很不看好他們。整天忙著開會,研究怎樣短平快的撈資本。這連個產業的存在的問題,簡直很好的說明了中國工業與社會的現狀,是中國產業的一個縮影,中國產業的這種狀況之所以存在,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有的人甚至還歸結到人種的問題(你們還記得前幾年有一個女的說自己就是愿意嫁給老外,其中的一個理由就是中國男人不爭氣,你看你們有哪一個產業有核心技術這一條,所以他看不起中國男人,愿意嫁給“強者”,歐美日人)。其實這是制度和文化決定的社會環境造成的,其本質原因就是制度,和這種制度決定的一些機制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的觀念,文化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不會形成實質障礙。中國這兩個產業存在什么問題呢?
在中國你想真正做點事,你必須要學會拍馬屁,看看中國的汽車和家電產業的公司治理大多都有問題。中國國有企業是人類商業史上的一大奇觀,這種介于政府組織與企業組織之間非驢非馬的商業實體,完全違背了現代所有管理理論和經濟規律,但它居然能活那么多年。國有企業的主要領導人本質上是政府任命的官吏,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中央直屬企業,高層主要領導人的任免完全由政府說了算,他們在政客與企業管理者兩種角色之間不停地徘徊,無法為企業好好追求績效和利潤,又沒有更高的社會責任和理想追求,唯一的目標還是仕途與權力。
這幫人大多成長于動蕩年代,知識水平和眼界受到局限,也沒有職業經理人的歷練和基本素養,他們純粹是將企業當作一個官僚組織來理解和操作,因此他們的個人素質也擔負不起企業家的職責與使命。更要命的是上級對這些企業領導人績效根本沒有考核機制,只要他們不出亂子,政治立場正確,即便企業倒閉了仍舊可以去別的企業當老總,或者去政府部門擔任同級職務,更有甚者還能連升三級,總之是對企業無須負有責任。在這樣的情形下,更不用奢談什么企業家精神了。他當然很少會關心對企業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研發等工作。而一個企業的研發情況卻往往就是直接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未來,這就是中國企業都不重視科研,不掌握核心技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根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