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軋滾珠絲桿(以下簡稱絲桿)是中國大陸地區的俗稱。臺灣謂之轉造絲桿,歐美稱作滾壓絲桿。無論是冷軋,轉造還是滾壓都是以產品工藝特點來描述的。
$ O2 M4 t) B5 l" G0 G8 ?- ~: _ 在討論還是采用方面不要以單一特征來相互詆毀。冷軋絲桿與磨削絲桿應該是各有千秋,他們之間沒有完全替代關系。如,滾珠絲桿發展到今天,體形絲桿仍然在大量應用。關鍵是,清楚了解產品特質,恰如其分的應用到裝置中,達到裝置的技術設計要求,使裝置在市場具有競爭力。, W! V+ @. J, j4 h/ i
滾珠絲桿是二戰時由美國福特汽車高速首先應用于汽車,后被德國購買了生產許可權。中國是在六十年代由前蘇聯引進該項技術,首先應用在機床改造項目。這就是中國絲桿導程有4mm,6mm,而國外一般是5進制。這是簡易數控機床改造時留下的痕跡。- K8 v- J0 q5 D5 H
至于冷軋與磨削之間的優劣,我個人的看法:在當今中國工業制造水平中,產品的工藝性往往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 d' p; m& c7 @% b: B4 ?" N9 Q6 S# \ 1)冷軋的工藝性優于磨削,表現在產品的一致性。歐美絲桿,長6000mm,中經值誤差在0.005mm。這一點,磨削絲桿是無法實現。或者花極高的代價換取,這不符合市場價值準則。6 q& Q0 ]6 L V$ P1 y" x; M) V
2)任意300mm導程誤差,目前在P4級精度以上產品,磨削絲桿容易實現,而冷軋絲桿按目前工藝水平,不能保證每一條都達到。
! E' v4 a! H: a# m3 { X& g 3)P3級別以上絲桿要檢測單個導程誤差,要進行動態檢測,這一點冷軋絲桿比不過磨削絲桿。主要原因,冷軋絲桿是外圓作加工定位基準,軸端跳動誤差高于磨削絲桿。而磨削絲桿是采用圓棒料加工。先做好中心孔,以中心孔作為加工定位基準。所以產生動態效果的區別。
% Q+ V, \4 s# v; x6 i) }) T 4)使用壽命比較應該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從我參與的一次冷軋絲桿實驗,直徑32mm,導程5mm,長度1000mm的單螺母滾珠絲杠副。轉速1200,載荷200KG,常規潤滑,平直運行8個月,120萬次。經檢測,絲桿磨損0.01mm,鋼珠磨損0.005mm,螺母磨損0.03mm。(下次再談冷軋絲桿與磨削絲桿工藝特征)。
# B! [9 i) i5 t% O" V# N 5)從商業角度看,由于冷軋絲桿的工藝特征,特別適合批量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產能大。產品不受加工母機長度限制,產品長徑比系數大,最大可達1:200上。因此細絲桿,磨削是無法與冷軋競爭。6 ?) v0 j4 O' d3 Q
6)價格優勢還在于冷軋絲桿幾乎沒有原料消耗,也符合環境保護,有利于生態環境。) y% L# `& E* v& d& i
以上淺見,不妥之處,歡迎網友指正。! B; [5 @" [3 ^4 n# p%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