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大學生涯到了終點了.回想起來還挺有滋味的.想起當初的一大堆專課把我累得透不過氣來,想起來有點傻,但確定這些課對我后來的學習有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這些專業課. 1,機械制圖,這是工科專業的必修課,別看2D繪圖落后,那是對你日后的計算機繪聲繪圖有好大的幫助的.例如用2D出3D這都很考究你的機械識圖水平的. 2,公差學,不用我說,大家知,這是做模裝配的最基本的知識.誰說要做出精密的模具不要用到他,就算是普通的也要用到. 3,機械設計基礎,模具是機械的一個分枝,所以學好它是一個大根本.或許有的人說,模具好像和這沒有什么關系吧,這你就錯了,正是相反的.舉個例子說說吧,你在設計帶圓弧抽芯時(是說用擺動機構)時,你不用講算他的行程嗎,這你就要用到四桿機構了.再者,你在統銑模板時,為什么要先做兩根工藝銷呢,為了定位,這正是機械設計基礎的約束,空間的三點定位原則.還有好多,但也只能說一點了. 4.機械制造工藝.雖說加式這東西是活的,書上是死的.但只要你在腦子里有了概念以后,以后的工作就會觸類旁通的.最少你知道了有這么一種加工方法,原理是怎樣的.這樣就比起那么沒學過的會強上很多了. 高數,英語,一些其它的課程就要看你的發展方向了. 還有很多,在這里主要是要講PROE,所以講不了那么多,不好意思. 說起PROE,現在覺得它太強大了,真心話.有好多人在說他不如UG,CATIA.這類的軟件,但你可以知道,這是要看行業的,也要看區域的,在珠三角,PROE可以說是龍頭了. 我是什么時候學PROE的呢!到現在也是只有一年多一點.(小鳥一只) 但我自信我是一只羽毛開始豐滿的鳥,總會高飛. 開始分享的的經歷了,我總結出來,我學PROE有三個階段. 一、量變的階段(只是單單有命令數量的變化,而沒有本質上的變化),怎么這么說呢?!不知你們有沒有發覺,一開始學的時候,整天埋在書里,做實例,照書狂畫,學。一放下書,什么都不會,暈。自己可能沒發現,但如果你去到外面看到在工作的人是怎么用的話,心里一頓發慌。發現在自己原來是什么都不會。(我是過來人)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學校期間去外面實習的,尤其上工程部。 二,是從量變的階段變為質變,到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的初期,你會發現自己原來是什么都不會,真正認識了PROE的表面功能了(因為第三階段,一體化設計,我現在還無法領悟, 水平不夠。我現在就是停留在這個階段的中期,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現在只要看到新一點的知識,我能很快的消化,并不用靠書上了。而論壇是最有用的(ICAX這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在這個階段,就是質變階段,從質變上的量變其實比量變階段上的量變是快多的,因為這時你以基本知道了PROE是怎樣運作的了,學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但,可惜在校生能到這個階段的,就我們學校而言,幾乎寥寥無幾。 :L:L,總結出來是學習的方法不好,跟天負關系不大的。(這對于那么整天怨天尤人的同學敲個警鐘。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試) 三,這就是我一直往向的的向,但這非常之難。TOP DOWN DESIGN(一體化設計)非常好的一個功能,一個強大的軟件就強在這里,這就是我說的軟件的內部應用。冰大,我們論壇的管理員,我的偶像,心中PROE之神,他的理念對我有很大的啟發,還有我們論壇的很多大大們,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對像。由于這個階段我還沒達到,所以只能說這么多。 但學無止境的,沒有說達到哪個階段到頭的。所以必須努力。 想起一開始學PROE時,現在覺得是被PROE學,而不是用它,但他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沒用搞清命令本身的工作原理就發狂想,拉伸,掃描………………………………就這么簡單。(到頭來什么都不會),反問你一句,你有去想,為什么有時拉伸到面是會出錯、掃描失敗、邊界混合不成功、抽殼不成功。………………非常之多,可能你都沒想。一出錯,馬上關了,重作,而不是去看看錯在哪。或許你說,重作更快,是,這是絕對的。但你下次出一樣避免不了出錯了。在這里我舉幾個例吧。 拉伸出錯的幾個原因(我所知的)。1,在原來的實體中拉伸一個實體,這時有可能會出錯。2,拉伸到面時你要看清這是不是一個平面,只有平面才能用這個功能,否則就要用到替換功能了。3,草繪時出現在環路不完事,查了半天不知錯在哪。關了,重做。這可能是你在用能過邊創建圖原的時候,選圓弧時可能是兩個重疊的圖素,這是你有可能多選了,但你不知,先線也有可能,比較好的作法是,選完如果不行,用動態剪切剪掉,再用線描一次,這也是PROE煩之處,UG則不用,但這是PROE參數化的體現(體現在好修改)。 這界混合是為什么有時選上兩個方向時會出錯,這是因為如果你兩個方向的線架出現在空間的重疊(即是當面做出時會出現干涉),這你就要在先線注意什么地方要分開做。頂,邊界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東西 面偏距為什么會出錯,第一種可能,因為在原始面上可能有個小綴面(很小的一個面),當你向下偏移是會出現失敗,因為這面面以被相鄰面覆蓋了,而產生了干涉。還有很多的原因,這都跟命令的數學運算方式有關的。(參數化的體現,而不是PROE做的不好,是嚴格) 講講分模吧,我知的分模方法有這幾種,模具組件的分模法、組件分模法、實體分模法(實在無法分的話,用復面) 一,模具組件的分模方法又分很多種,我在這就說說一兩種吧。最原始的復面法,就是林清安老師最常用的那種,其實不用全部復面,只在將碰穿位封上就可。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吧,這你就要了解PROE分模的順序了(內部的工作次序),1,當你選好分型面,準分模是。他第一步是先將工件從WRK里面CUT OUT出來(這是我在組件分模后有感而發的)。(如圖1),你想一下,當一個工件在WRK里面CUT OUT之后,碰穿孔處是不是連在一起的啊,所以,我們只要將其封上就行了,分時選上(可以一次選多個分型面,記住用CTRL)。不是說林清安老師的方法不好,而復面是你必經的階段。第二種是體積塊抽取法(切割法)將鑲件之類的東西抽出來,最后只用一個大分型面就能將其分開的方法,對復雜的工件很有效的,這可以看看我以前發的一個視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