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不可怕,是活人都需要有個認知的過程。 怕的是無知卻還能公開指責別人。
% }3 a0 o: Z' a6 ~工廠通常不是研究所,急用的時候可以適當犧牲些精度,只要合理能用,不影響生產的精度。
( [+ u( R; H1 E, Y; b/ d線切割的成本,表面質地都比標準加工的要差。 線切割后表面淺層是退火狀態,硬度下降; 標準制造的會有表面高頻淬火,硬度提高,價格更便宜。 會便宜100元人民幣。
8 ~. X" U; Y" M, b做老板不會因為便宜又好用而馬上選用標準制造工藝加工的內斜齒輪。 因為按常規工藝,制造周期要25天(含熱處理發硬及時效處理及表面齒形矯正),而采用慢走絲或公司現有的中速走絲線切割加預斜夾具,只要1天。 耽誤24天造成的生產經濟直接損失約8.5萬元,而所謂的節省會讓我發瘋的。
# s" c, U. e. n# i. N8 v" Z r' j! r" S3 f5 f
再說說可行性。
" i9 W5 G: v3 e你能見到的大部分齒輪設計理論,不會講到用內斜齒和外螺旋齒咬合運動的理論,那很荒唐。 但是可以設計好內斜齒齒輪后,根據一對齒輪無側隙嚙合時兩輪的齒廓互為包絡線的原理,用acad14版的autolisp語言仿真咬出一個接近外螺旋齒的齒輪來近似替代。 然后,再進行曲面順滑擬合,之后轉到加工軟件里進行“上下異形”接觸“圓柱形鉬絲”做切割運動。這樣的一對齒輪不是標準的,其運動瞬時角速度的運動存在微觀的波動。但是,投產使用的噪音比原來低。 估計是舊的外輪損壞前,兩齒輪的吻合已經存在大間隙了。
, V# O- m' t. R. ^3 r* Z
7 t4 I8 ?" t( l b, F1 o另外,車間設備上一個傘形齒輪在購買時因自身結構設計制作不良,只能靠咬合齒外緣傳動。 廠家也沒法提供合適的,最后靠工廠自己的線切割完成精確配制。當時怕磨損快,制作了兩個備用,實際上,那兩個一直沒機會用上。+ ~8 U& c/ y0 |* t' \
0 I' d \% A: ?4 v2 x+ J再有,齒輪齒條結構很常見,但無法用線切割加工螺旋齒,后來改設計為斜外齒加異形斜齒條。 異形斜齒條用acad14版的autolisp語言仿真咬出。$ B; ]- _* W2 j% R
0 x0 x, D! D$ v @7 |& v G* N當時,大家在討論這種結構精度不高的時候,測量了外加工的傳統工藝齒輪,發現精度更差,且軸孔偏心加斜角,因為不是一次裝夾加工的。" Z! ? n2 w# w; y. Y! a/ t+ k
; q' f4 p5 l8 d
這些都有個前提:必須是有四軸連動的錐度線切割,專用的工裝,80486以上的計算機,win98操作系統,acad14版的制圖軟件,寫代碼用“記事本”小軟件,筆跟紙。) R; w8 ]7 U, g; p% k2 O2 w! B
/ K1 o; o4 D+ O! S& K o
再扯遠些,1694年,法國學者提出漸開線可作為齒形曲線的時候,也有許多人在嘲笑這種非圓弧齒形,被下過注定荒謬不可行。后來,大家都知道的。$ _5 e0 h( K1 \9 [5 t1 \; w
! i# U2 H3 l F3 y1 L" n+ g2 S以上的加工工作是發生在1999年的福建福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