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話題放在國內的大學和高中以及小學都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國內的大學能給你的思維有什么改觀?那些大部分的教授都是拉課題騙人的,那些大部分的高中都是應試的,因為國外的大學的精英教育肯定能表明大學的性價比至少還是可以的
( U' W% F6 ]( z7 j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必須每個人都要上大學么?當然了教育也是一種消費,如果說初等教育是政府希望提高國民的最起碼的素質,那么大部分的國家高等教育都不是免費的,即使是免費的,作為一個國民考慮到投入的時間價值了么?在人生最美好的時間在大學呆著,是一種幻想,并不是一種驕傲,除非你是適合在那個“哈佛校園”的人,我們必須要承認人跟人是不同的,上帝也不是造就每隔人都是工程師,必然要有一些當面包師或者是當醫生,而我們的國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龍”一樣的去培養,加上體制的僵化,如果運用潛規則,上大學更似乎是一項很有外在價值的東西,我的一個好朋友,在德國留學7年,回到國內考了一個公務員,他學的是通信類的,我不知道一個人把人生最美好的時間去讀那個學位,但是最后去當成一個并不需要多少專門技能的工作,這是一種悲哀,絕對的悲哀!2 s3 ~* k7 n, A/ [
不要期望大學給予什么,這已經回到了理性上大學的階段,77-99年之間的大學生只能存在于我們國家某個特殊的時期,大學確實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之后呢?我們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_, ?/ f5 F' q7 T0 [' R# n6 `
不過也無所謂了,在這樣的一個民族內,很少有人是理性的!也許就是 龐勒的 《烏合之眾》& y4 n; \$ v7 D3 \ O# ^$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