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與國民經濟的關系之我見
今天看到個新聞說是國企中的一部分會成為公益型國企.包括電力,石油,通信,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由此有了一些想法.
嘗試著對國民經濟捋一捋.我家八輩貧農,我是機械新秀,因此僅從這兩方面著手...農民種地,生產糧食.工人做工,制造機械.農民賣了糧食,拿著剩下的錢買來機器,以期來年不用沒日沒夜地揮舞鐮刀;工人賣了機器,買到口糧,衣食無憂.多么幸福的事情...然后農民用買來的機器,用比往年更少的時間,更少的汗水,更少的病痛獲得了更多的收獲,能夠看更好看的電視,用洗衣機,喝自來水,買更多的機器.工人賣了更多的機器,能夠買更好的糧食豬肉,能夠看更好看的電影,用更好的電腦,喝礦泉水,買更多的生活用品,造更好用的機器.多么幸福的事情...為什么如此簡單的循環實現不了呢.
因為流通,物質的流通與信息的流通.糧食在誰手里,機器在誰手里,電腦礦泉水電視洗衣機在誰手里,不在農民手里,也不在工人手里,而是在商人和代理商手里,在四通八達的馬路上..農民種了糧食不賣不行,不賣會爛掉,工人造了機器不賣不行,不賣沒飯吃.于是商人擁有了一切,想買誰的東西就買誰的東西,想多少錢買就多少錢買,想賣誰東西就賣誰東西,想多少錢賣就多少錢賣,這必然是商人的終極追求。
理論上,商人的出現是幫助忙于生產而無暇他顧的農民和工人來完成交換這一過程,他們的最高境界是如何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短的距離和代價讓彼此獲得對方的產品,創造出更合理的信息渠道,讓人們了解彼此擁有的和想要擁有的,最后達成近乎以物易物的交換行為.但是現實是既得利益的商人團體把持著交流渠道,供需消息不讓其寸進...所以地里面8分錢的白菜到了超市的貨架上就寫上了2.5元每500克...當然,這中間還有運輸成本的高昂.運費為什么這么高,是因為油價高,油價為什么這么高,是因為油田人太多,幾十萬人就指著油田過日子呢,不賣高點養得活誰呀,餓死了哪個,都得引起社會動蕩不是.所以石油行業是國家的公益行業之一,因為他供養著幾十萬員工,為社會的和諧穩定繁榮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非得十三億人用八塊錢買五塊錢的油才養得活幾十萬老百姓,這幾十萬口人還真是金貴得不得了.資源界的,石油界的,公益界的奇跡就此誕生...
且再說流通.只有更健康的流通方式,才能使各階層的生產者以更小的代價得到更合理的生產資料與物質需求.說,一顆白菜,種在地里值8分,采到車上值1角,運到城里值2角,放到貨架上值2.5元.這里面包含了農民的勞動,采摘者的勞動,運輸者的勞動,商人的勞動,超市的勞動.土地肥料的成本,運輸燃油的成本,倉儲庫存的成本.農民的勞動和土地肥料的成本值8分,采摘者的勞動值2分,運輸燃油的成本和運輸者的勞動值1角,商人的勞動庫存的成本超市的勞動值2元3角,我不知道商人做了什么事情,流了多少汗水,只知道商人勞動的價值是農民勞動價值的30倍,只知道白菜在農民的呵護下死命地長啊長的要長30年才趕得上進城轉一圈值錢.而農民的勞動創造出了白菜,商人的勞動沒有使白菜多一摩爾的物質或者增一焦爾的能量.無怪乎多少中國人夢想著為一個出色的商人而不可得之時大嘆恨不相逢未嫁時...
從上面的假設我得到一個公式:一個農民30年的工作=一臺農業機械30倍的工作效率=種子化肥農藥30倍的功能=商人掌握的信息與渠道。
所以,幾代人專心地鉆研設備以期提高勞動生產率,幾代人專心地培育種子以期增加單位產量,從某些方面來講,他們花費的這些時間與精力與血汗只需要供需信息的公開就能取代...
國民經濟的好與壞,我個人認為不光在乎經濟流通領域的貨幣的硬與軟,市場上產品的好與壞,高尖科技導致生產力的高與低,更在乎的是流通環節導致的沒有任何價值的經濟虛高.我不知道GDP是怎么個算法,我只是覺得GDP應該算從土地里面車間里面走出去的價格而不是算貨架上的供應商口頭上的價格,這樣來得才更加真實,才真正知道我們創造了多少價值.畢竟創造價值的主體應該是商品的生產者,而不是商品的流通渠道.
只有在一個商品能夠體現其真實價值的社會里,商品才會展現他旺盛的生長力.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大米,大蒜,豬肉,更好的電腦,洗衣機,電飯鍋,熱水器.而創造更多商品的基礎即制造業才能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我的結論是制造業與農業與許多的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石,是社會繁榮的根本.而信息與物質的開放與流通是國民經濟的紐帶,是社會繁榮的助力.基礎不好,一切的繁榮都是虛假的,泡沫的,一觸即潰的.
我的建議是,大力發展科技與生產與創新與制造是必要的,支持一切信息收集與流通的行為與群體是緊要的.至少在當前的環境下是這樣子的.我們的領頭羊帶領我們修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效果顯而易見,這很好.如果能夠再帶領我們建立一個供需消息的八車道十二車道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