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極端天氣導致特大旱災 近四個月來,連續的極端干旱天氣給我國北方各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抗旱壓力,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技術到資金,一場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抗旱減災保糧的保衛戰從春節便開始打響。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統計,截至2月8日,全國作物受旱面積1.12億畝。其中重旱1570萬畝;有272萬人、284萬頭大牲畜因旱飲水困難。目前受旱農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安徽、河北、山西、江蘇、陜西、甘肅8省冬麥區,小麥受旱面積約占播種總面積的40% 。其中河南、山東、安徽3省作物受旱面積合計8271萬畝,占全國作物受旱面積的74%。人畜飲水困難分布在內蒙古、河北、甘肅、山西、山東、河南等6省區的山丘區和牧區。 建立一套科學的農田水利建設體系,從災害發生----救災---災害再次發生---再救災的惡性循環解脫出來,防患于未然,才是根本。采用新能源(光伏提水)技術建設現代化的全自動灌溉系統,可以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大大提高生產力。 二、我國當前灌溉情況以及農業新能源技術應用 據統計,我國耕地總數不足18.26億畝,有灌溉條件的只有8.7億多畝,其他52%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飯;而水澆地中大部分灌溉標準不高,灌溉設施老化失修嚴重,真正旱澇保收的只有2億多畝。 2011年是“十二五”首年,中央工作重心將大幅度向農業、水利傾斜。2011年一號文件中,水利建設將成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這其中農業灌溉設施建設居于重要地位,2011年水利總投資計劃將達到4000億元。 我們必需抓住這個機會,還清歷史上的水利建設欠賬,還清農業林業發展落后的欠賬,完善抗擊旱澇災害的水利設施,在農業林業灌溉上大力節約水資源,走現代化農業之路。 深圳市天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開發的“光伏揚水系統”利用太陽能應用技術,解決了在無電地區,全自動化灌溉(抽取地下水或者江、湖水源)一次性投入,光伏電池板可使用25年,突破了傳統灌溉技術及模式,實現水利建設系統現代化;光伏揚水系統充分支持滴灌、噴灌、澆灌等方式,具有建設快、無碳排放、清潔環保、全自動運行等特點,大大節約了電網建設成本、和技術實施難度。 而中國海林城鄉集團的土壤調理劑,通過土壤板結改良,恢復土壤,確保干旱土地和沙漠中的植物存活生長。此兩家在深圳的中國民營企業共同提供了在干旱、沙化土地上發展農業、林業,沙漠治理的解決方案。并且,此兩家企業的產品均已經經過多年實際運用的檢驗,技術成熟,滿足快速推廣的條件。如果再結合袁隆平的優良種子,就已經積累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技術條件,現在是時候大力推動農業產業革命了。 三、新能源(光伏提水)產品技術,支撐中國完成農業產業革命 深圳天源新能源是光伏提水、光伏并網解決方案供應商,光伏揚水逆變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制造商。研究中心位于清華深圳研究生院,技術研究團隊由中科院院士、博士、行業專家組成。系統產品應用于全球37個國家,為全球新能源用戶提供具有全球競爭力,符合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和應用產品。針對我國農業、林業灌溉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全自動化運行的太陽能揚水系統(提水)逆變器,其主要有以下特點: 1、 在無電地區獨立使用,屬于太陽能獨立應用系統; 2、 無須蓄電池蓄電,無污染,屬于環保型系統; 3、 將太陽能發的電直接轉換為三相交流電,直接驅動交流水泵揚水;系統高效簡潔(圖2); 4、 全自動化運行; 以上特點使農業澆灌自動化成為可能。為農業革命提供了基本生產工具。 天源新能源光伏揚水系統由光伏揚水逆變器、交流水泵和太陽能電池陣列組成。廣泛應用于“農業灌溉”、“荒漠治理”、“草原牧業”、“海水淡化”、“城市水景”、“生活用水”、等領域。系統全自動運行,無須人工值守;省卻掉儲能裝置蓄電池,以蓄水替代蓄電,直接驅動水泵揚水,可靠性高,可大幅降低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成本。 四、我們在行動 2010年亦是干旱的一年,作為一家有10余年經驗的、提供利用太陽能揚水技術進行農業灌溉解決方案的專業公司,支持抗旱工作,以新疆特有的取之不斷、用之不竭的清潔、環保太陽能資源進行節水灌溉。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0年,中國南部廣西旱情嚴重。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截至3月22日統計,廣西全部14個市已有13個市77個縣(市、區)受災,受災人口782萬人,飲水困難人口達219萬人。 另據統計,截至2010年3月22日,廣西各地農作物受災面積763.98千公頃,其中成災面積476.05千公頃,絕收面積38.92千公頃。 2010年4月,在廣西南寧地區 廣西首個農戶自行購買深圳天源光伏揚水系統Solartech PS370抽取河水對農田進行灌溉,日出水量可達11.3噸以上。將因缺少雨水種植的甘蔗田恢復為水稻田。并幫助周邊的農戶解決農業灌溉問題。充分解決了廣西地區干旱缺雨問題。光伏揚水系統是農業灌溉最理想的方式之一,系統無污染、無噪聲,可靠性高,不用燒柴油、也不需要維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減少農民的負擔,改善當地農民生活。 前不久,在昌江縣昌化鎮楊咸地區我省第一個日供水200噸太陽能光伏提水節水灌溉系統建成,開創了海南省在農業領域太陽能光伏應用的新途徑。 系統由8.4該光伏提水系統可年均發電15000千瓦時左右,能夠長時期為灌區提供灌溉用水,節能、減排和農業綜合效益都很明顯。 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的有關專家表示,昌江縣昌化鎮楊咸地區光伏提水灌溉系統的建成,是水利工作拓展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新的創新點,為我省西部干旱地區,特別是無電地區的農業、林業領域推廣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板,該試點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光伏提水技術在農林業灌溉、沙化土地治理、禽畜養殖、生活供水、城市水景、海水淡化等領域,都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五、應用新能源(光伏提水)技術,推動農業產業革命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環境破壞太多,建設太少。幾十年的歷史欠帳需要盡早補償。過度損壞環境資源的經濟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國家已經制定了2050年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富裕水平。然而,如果環境欠帳、農業、林業等欠帳沒有得到補償,拖著這根短腿,必然無法實現此宏偉的戰略目標。 本屆政府以打破“黃宗羲定律”為目標,農業現代化是將我國農業人口從溫飽問題解放出來的基本手段,也是徹底打破“黃宗羲定律”的必要手段。環境資源、水資源和能源是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環境、農林牧業恢復發展需要相對比較長的時間周期,所以國家必須盡快啟動農業產業革命。并且在2013年之前要基本完成布局。 科學技術的進步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筆者呼吁各級政府、各界人士,以發展的眼光積極看待國家各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把抗旱救災的成本投入在現代化農業的建設,足以啟動由新能源技術推動的農業產業革命,使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高速發展。 政府率先在國內使用新的發明創造,避免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則技術發明人能感到最大的欣慰。現代科技的快速推廣,必將恢復東北肥沃的黑土地,恢復西北絲綢之路,新疆甘肅的左公柳再現,沙漠變綠洲,戈壁披綠裝,黃土變良田,這是深圳市天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中國新能源企業的理想和職責。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把農業人口解放出來,把社會福利全面覆蓋,內部需求必將長足增長,使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同時進入綠色循環經濟,我國才能發展為一個社會和諧、環境和諧的共同富裕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