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產業轉型,離不港臺商人群體,也離不開東莞本地老板。東莞市富可敵省,掌握這個城市經濟命脈并決定東莞財富未來命運的是一群什么樣的人?本報今日特推出《八大陋習阻東莞富豪轉型》的述評性報道,既努力為公眾提供觀察的窗口,也旨在響應東莞市領導對民企老板轉型要求的呼吁,推動東莞培育具備現代商業文明、公民意識以及社會責任的「莞商」。: w/ J7 N3 m; O8 ^8 Y @9 P
# J7 n2 V9 E) s. G, R% G& F; z : R; { j. g/ z; W5 f1 ?6 M
! L8 G+ A; z, U" @9 {2 m
去年胡潤富豪榜1000人中東莞區域有21人,而更多隱形富豪還未被挖掘出來。坊間質疑:「7個億就能上榜?東莞超過10億的多的是。」這些東莞富豪中不乏杰出的企業家,他們是東莞產業升級轉型的希望。但部分莞商身上也積淀了一系列陋習,成為產業轉型的障礙。( q4 E; ]: C8 A }. `
/ z: A; W% r5 L+ ~
本報記者依據多年采訪、觀察和公開報道資料,并結合專家點評,總結東莞部分本土富翁的八大陋習。這些陋習妨礙了東莞商業文明的孵化,也關系東莞財富是否得以永續的命運。
. x" Y5 r; ]7 l3 o6 n2 _2 A4 u
9 O6 z5 }" ?/ J" V1 V1 ~, w6 P, H* k
- K5 Y# C; l, G/ J* z 4 \. F8 O. T& b2 @8 ]( ?5 `6 i
1.靠發家門財 不敢往外拼
4 C, V. Y" g4 m0 z' Q; K" b5 W 15000家港臺等外企的涌入,為東莞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無數借船出海的發展機會。迄今為止,東莞民營資產大約達到2000億元左右,而東莞民間資本更是超過4000億元。然而,大部分東莞民企滿足于固守東莞,不愿「走出去」。1 V* \' J/ z$ F1 h; W/ _* j
早在2004年,東莞市經貿局局長陳桂明就指出,許多民企單靠接外企加工訂單就能獲得很高的效益,逐漸養懶了一批東莞民企,企業「走出去」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比較淡薄,從根本上阻礙了當地民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日,1名億萬富翁向記者透露,東莞也有少數人外出創業,但六成都不成功。* Z+ @: v6 Q3 f$ O
反觀溫州,20多年來從來沒有停止跨國經營的努力,從境外辦市場、設立貿易機構到投資辦廠、資源開發、收購兼倂、融資上市,已全面開花。據統計,截至去年8月底溫州經批準設立的境外企業已達526家,遍布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g: Z$ R- Q) c' \# j8 a7 _- [
東莞市政府特約研究員、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表示,和溫州人外出創業比,東莞老板文化素質不夠是第一位因素,此外,溫州具備外出闖蕩的文化氛圍,而東莞嶺南文化奉行「父母在,不遠游」。同時,過去二、三十年本地太好賺錢,開個洗腳店都能賺得盆滿缽滿,就不會去海外冒險。
8 @ v# j0 L$ F4 q; z4 E / i1 C2 |- t/ `0 h2 |2 s/ ?* P
2.家族式管理 沒膽色上市6 E. E9 R" U. z& R
民營企業的發展是東莞的一塊「心病」,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寧為雞頭,不做鳳尾,不愿意將家族企業打包上市。東莞至今只有5個上市公司,其中3個為本土企業,廣東省內主板上市公司深圳市有76家、廣州市有22家。
% l8 r; R' K% `* f% K% N 為打破此種尷尬局面,東莞市甚至不惜拋出重獎誘餌。去年3月,東莞出臺鼓勵科技企業上市暫行辦法,規定企業上市最高可獲獎2000萬元。2009年4月,劉志庚在民營經濟暨名牌戰略工作會議上,詳析東莞民企做不大的原因。他說,東莞民企僅滿足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經營,缺乏現代化的管理、融資理念,不會借助外力進行擴大再生產。而且,不愿橫向合作,思想保守、封閉,有錢只想自己賺,不愿意讓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劉志庚表示:「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來治理企業。」
5 Q d% c5 z# _( m2 Q5 s 3.地產酒店熱 怕苦不辦廠
0 H' U; e8 i8 I# Y8 [ 2008年胡潤中國富豪榜中,共有21家東莞企業掌門人,其中包括玖龍紙業的張茵、以純服裝的郭東林等在莞創業的實業家。東莞榜上富豪21人中有13人集中在房地產、酒店行業,他們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東莞本土豪富,如富盈、龍泉、新世紀、名冠、三正、太子酒店等本土知名地產、酒店企業。, j. f) _! O8 S n4 p6 B5 {
去年5月底,厚街鎮黨委書記黎惠勤向市委書記劉志庚匯報時表示,厚街民企投入酒店業近200億元,投入房地產30億元,而投入工業僅22億元,直接導致本土企業特別是制造企業自主研發基礎嚴重不足。
) C5 w$ o) z7 a 東莞富豪們為何熱衷房地產開發和酒店行業?一出身于建筑行業的億萬富豪向本報記者表示,辦工廠管理起來很辛苦,風險又大,不如房地產和酒店回報大。林江教授表示,東莞老板發財之所以集中在房地產、股票或者幫外企加工出口,和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關,「素質不高的情況下,轉型就比較難。」" e6 n/ L5 c) N5 b3 x
今年3月,劉志庚親自帶隊率民企老板赴浙江和安徽考察,19家民企中過半是屬于房地產和酒店行業。外界普遍認為,此舉釋放的信號是,房地產、酒店利潤風光不再,民企老板需要轉型,學習江浙民企向工業、高科技行業進軍。7 T; ~; s0 y! F1 \
/ L6 [% i8 Q9 P: o/ ]2 q z 4.暴富懶學習 創業無遠慮
* O ]. X. k% h& L0 O' A- M8 _ 今年6月,東莞資深營銷策劃師裴有青在《南方都市報》撰文批評說,東莞老板總免不了典型暴發戶的形象。他們可以整天花天酒地一擲千金,卻難得清靜下來補充現代化企業理論知識;可以駕駛直升飛機去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吃一頓午餐,卻不見得對現代企業管理有多少造詣;可以登上富豪榜,卻難以成就企業界真正的領袖地位;即使學習EMBA之類的課程也只是為了鍍金。; y' z2 J2 u; i& w4 q- u
裴有青認為,江浙企業家的專業知識要優于東莞乃至珠三角,往往能夠更快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經濟格局當中。雖然東莞老板的財富幾何級增長,但知識增長沒有形成正比,很可能導致東莞企業發展后勁不足。3 a5 t# d, d0 E& Z
厚街鎮委書記黎惠勤也不無憂慮,厚街有民營工業企業784家,加工業個體戶3420家,近一半企業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下。更重要的是,大多是為外企從事簡單貼牌加工,擁有自主品牌、自主技術的企業不到16%,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 U, Y+ Z0 t E6 b 而普惠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路慶鵬更指出,東莞物業經濟的危機即將來臨。本地人守著物業資產不思進取,而物業經濟是不可持續的,東莞目前已無地可供給,經濟模式也在向高、精、尖方向轉變,未來對物業需求沒那么大,這個臨界點很快就要到來。
4 z% b$ U$ n& j3 \% m! @ & t) f5 R8 {* w* I
5.缺社會責任 慈善甘后人
& G' }9 z2 {. r" C7 n 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間,一位被央視反復報道的「東莞老板」陳巖令國人關注,但最終確認只是一個誤會,陳巖并非東莞老板。事實上,除響應政府突發性捐款號召外,東莞富豪鮮有主動熱心公益慈善事業。
6 [- x% y$ r. g" v+ P3 n+ u: H( I 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淡出商場,夫婦二人全身心做慈善基金,「心平基金會」出資700萬美金。但段永平只是在東莞完成原始積累,而并非東莞人。今年東莞持續報道捐資建立114所希望小學的輝叔,也是香港人。
y+ o( `6 \1 B. O t 即使以去年汶川地震捐款來看,東莞富豪們的表現依然差強人意。東莞捐款5億元左右,當地富商巨賈除光大集團認捐500萬,大多以公司名義捐款一兩百萬元。對比之下,廣州捐款14億元;深圳12.7億元,其中僅地產界近1億元。
5 C+ o- p# p/ Y } 張坤是有名的助學大王,其團隊成員包括港澳在內多達1000多人,「一對一」資助學生僅在讀就超過2000多人,累計3000多人。但是,團隊成員大多是白領、有錢的家庭主婦,真正的大老板微乎其微。張坤表示,包括自己在內,當年16個最早資助的老板只剩下3人,其它很快就棄助了,而且生意越大掏錢時越多怨言,反不如中小老板們爽快。. ^; H% `' G" c. L
5 N" H) S9 a* D1 P- U
6. 好勇又斗狠 小事常化大
& Z$ M" O% q) q* G 東莞富豪對財富低調,但性格謙和低調的卻少見。坊間流傳,曾有三輪車夫剮蹭已故東莞首富王金城的寶馬,車夫嚇壞了,但王金城對他笑笑開車離去。不過,如此美談終是罕聞。富豪與江湖之間的灰色傳言姑且不說,但就公開報道來說,謙和精神缺乏正面榜樣,反有丑聞。5 R8 j/ |3 s3 Y+ I: E0 x
2007年8月,虎門豐泰花園業主為反對開發商出賣停車位游行,遭到一群不明黑衣男子突然襲擊,受害人伍先生被刺成重傷,另2名業主輕傷。開發商何某被指雇兇殺人,當年他在胡潤富豪榜榜上有名,也是東莞市慈善會名譽首腦。雖然法院裁定案件與何某無關,但此案因性質惡劣而引起《財經》等大陸媒體的廣泛關注。
7 R3 T0 m) Z1 i6 z2 w; p 另一起日常生活事件也許更能說明富豪們的好勇斗狠習性。今年7月9日傍晚,一輛寶馬X5和一輛奔馳ML350在世博廣場F區會面,因路面太窄無法讓2輛大型豪華車同時通過,兩人互不相讓僵持1小時造成交通堵塞,直至交警出面協調方才解決。
6 L6 G. Y L! c5 i, ?& I7 t2 N
' [! U! @2 q) C- B e) w 7. 財大卻土氣 拖鞋上劇院
6 F# K* t% ~9 p8 @% ^9 w. f2 Z 盛夏的東莞,周末坐在玉蘭大劇院欣賞演出是很美妙的夜晚。這個劇院僅次于國家大劇院,財政補貼使公眾可以僅花100元左右就聆聽到世界上最高雅的音樂。2 N/ Y, w9 L5 A+ e& ~3 |
但是,如果有心的話,可以看到很多和這個劇院不相稱的現象,比如遲到、喧囂和穿拖鞋等。據媒體報道,表演正式開始前的20分鐘內就有45名拖鞋觀眾入內。深圳大劇院的佟紫薇比較分析東莞與深圳觀眾群體差異說,深圳畢竟是移民城市,觀念轉變比較容易;東莞本土人更加根深蒂固,是財大氣粗的傲氣造成的。9 N- U6 E& Z, U' f7 r- ~
東莞富翁被外界認為暴發戶形象的一個生活細節是,他們普遍住在幾百平方米的豪宅或者單幢別墅內,但來客驚嘆于住宅豪華的同時,會因衣服亂掛、褲衩擋道的現象大倒胃口。
v6 ^/ I' x3 j1 p5 |" X! W 8. 三妻又四妾 多奶同相處9 L# G( I; U( J; g) U5 P0 G4 R
富人包二奶似乎成了全國性的現象,但要說廣東最突出并不過分。花都一包工頭1979年就包二奶,1989年已「一妻六妾」12個小孩,彼此相安無事。據廣東省21個市婦聯信訪反映,從1992年到1996年婦女投訴丈夫「包二奶」案件有2萬多宗,至于大量隱蔽性的「包二奶」案件則無從統計。
! _/ G7 ^' S, R1 l 指責「包二奶」的輿論矛頭尤其指向東莞。另外,東莞坊間也盛傳部分富豪妻妾成群的奇聞軼事。厚街鎮某富豪盛傳有一、二十個老婆;一本土最大房地產公司之一的老板被指7個老婆,同住某豪宅樓盤;某上市公司去年以來風波不息,據說也和3個老婆各自在公司的勢力之間內耗有關。4 ^! v. Y6 e3 t, A
; Z+ w& S6 c3 n; q& N
記者手記; b0 I* k4 _2 }/ ]0 A9 k0 L
5 ?! j" } K# ~& i4 O+ Y8 g, k$ r 「莞商」危機
7 x2 m+ c+ U- b* s8 p8 v" Q" N 有沒有「莞商」?這還是一個問題。東莞富豪目前主要還是停留在地主、財主的低級層面,尚未達到投資、經營、管理等綜合智能的商人層面。有錢只是資本,商業智慧才是真正的財富。因此,莞商的第一重危機也就在于,能不能孵化出具有現代意識的「莞商」,而不是窮得只剩下錢的土財主?
" r' D& S" V2 z1 ~; s 東莞老板面臨的危機還在于,物業經濟時代正在遠去,酒店、房地產奇跡難以持續,能否順利轉型進軍工業,這將決定第一代富豪們的命運。大浪淘沙,要做手把紅旗凍不濕的弄潮兒,就必須擺脫靠潛規則吃飯的官商一體途徑,為子孫留下靠技術靠管理吃飯的實業才能基業長青。
% H, e6 c( l" b4 a: H3 Y$ a 然而,新的挑戰又將來臨,在一個「二世祖」現象嚴重的土壤里,文化不高、修為欠缺的第一代東莞富豪們是否為下一代提供足夠的榜樣力量?一切值得深思,且必須慎行。
: Z: D/ m2 O5 _& J8 U& x5 m6 j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