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1866|回復: 30

只有共產主義才能造大家伙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1-6-4 18:07:2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 `5 P& T% z' L; t% Y+ {7 X
4 e- M- ?4 x" E# a1 y4 r
. x1 H4 s" c2 Y: F  `8 r; O5 R  u: s) F+ ]% a  c: G1 Q
2 f. J3 |1 u6 v# C

6 f: n, ^* t8 Y' I3 M- Y
. H0 Z' j. S% l" z& n# r% P8 w. o1 s5 p8 J
米12直升機
/ p+ ~. z+ B6 T& \8 E2 C4 [- h+ J
  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為蘇聯米里設計局從1965年開始研制,代號“信鴿”。載客120人,曾創造過載重40噸飛到2250米高度的記錄。1968年首飛,共制造兩架原型機。早期設計師為米里,米里去世后由李森科負責。采用并列雙旋翼布局,有兩個5葉旋翼,配備4臺D25VF渦輪軸發動機,單臺功率4125千瓦。機翼為反梯形,翼稍比翼根寬。起落架為前三點式。機組6人。后來,由于研制工作不順利,且渦輪軸發動機取得較大進展,使超大型直升機采用常規布局成為可能,于是,米里設計局放棄了“信鴿”的研制,轉而研制米26直升機。米12項目下馬。目前,還有一架原型機保存。   最大的直升機:米-12“信鴿”重型運輸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為105噸,空重70噸,主旋翼直徑為35米,機身長達37米,貨艙長28米,高12.5米,巡航時速240公里,最大時速260公里,航程500公里,實用升限3500米)   設計持點   旋翼系統兩副與米—6或米—10相似的五片槳葉的全金屬旋翼。兩副旋翼并排安裝在固定機翼的翼尖上。從仰視圖上看,左側旋翼順時針方向旋轉,右側旋翼逆時針方向旋轉。每片旋翼有后緣調整片。橫向安裝的兩副旋翼通過協調軸保證同步,任何一側發動機發生故障,能保持兩副旋翼旋轉。旋翼轉速為每分鐘112轉。旋翼系統工作900小時后,進行中間檢修。機翼支柱撐桿式上單翼結構,具有較大的上反角和反尖削比(即從翼根到翼尖弦長增加)。機翼為全金屬結構。每側機翼的后緣有兩段(最初為三段)長翼展固定式、地面可調的襟翼。   著陸裝置不可收放的前三點式起落架,每個起落架均有兩個機輪,前機輪可操縱。主機輪輪胎尺寸為1750×730毫米,前機輪輪胎尺寸為1200×450毫米。   動力裝置4臺/A—25Bo輪軸發動機,單臺功率為4770干瓦(6500軸馬力),發動機成對安裝在固定機翼翼尖下面的短艙內。每對發動機渦臺起來驅動一副旋翼并有協調軸。A—25BoA—25B發動機的改進型,改進了壓氣機,提高了工作溫度,使功率由4040干瓦(5500軸馬力)增加到4770千瓦(6500軸馬力)。為便于維護動力裝置和槳轂,每對發動機的整流罩側板可向下打開,發動機下部整流罩可用手搖把放低1.8米,成為可容納3人的維護平臺。圓柱形的外部油箱安裝在座艙兩側。   機身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后部有蛤殼式貨艙門及裝卸跳板。跳板下有兩個減震墊。   尾部裝置尾部采用全金屬結構,包括中央主垂 尾和方向艙,小的背鰭水平尾面,水平尾面,升降舵,端板式輔助垂直尾面。水平民面有較大的上反角,輔助垂直尾面前緣向里偏料。升降舵和方向舵有調整片。   座艙前部有駕駛艙,艙內并排安置正、副駕駛員座椅,正駕駛座位在左,副駕駛座位在右。正駕駛員后面為隨機機械師,副駕駛員后面為電氣技師。駕駛艙上面是領航艙,領航員和報務員前后排列。駕駛艙和領航員艙前面的風擋玻璃裝有雨刷。艙內有橡皮葉片的冷卻風扇,為機組人員起冷卻作用。座艙內沿側壁約有50副向上折疊的座椅供押運貨物的人員和士兵乘坐。 貨艙內暢通無阻,裝有電動平臺式起重機,可沿貨艙頂部的軌道移動。起重機有4個起吊點,每點可起吊2500千克貨物,4點同時起吊可吊起10000千克貨物。尾部蛤殼式艙門之間形成主通道,尾艙門可向下向后打開,向下的可形成裝載貨物的跳板。左側外掛油箱前面有向后滑動的艙門。兩側應急出口艙門位于座艙后部。駕駛員艙和領航員艙右側有向下打開的應急出口艙門。   系統電氣系統的容量為480千瓦。有標準的破損安全助力操縱系統和自動穩定系統,可用人工操縱著陸。   機載設備機頭下部的泡形整流罩內裝有地形顯示雷達。 AI—8V輔助動力裝置用于起動發動機。   機長: 37米 機高: 12.5米 空重: 70000公斤   旋翼直徑: 35米 航程: 500公里 最大起飛重: 105000公斤   尾槳直徑: ---米 實用升限: 3500米   巡航時速: 240公里   最大時速: 260公里
, P& P8 w7 U  B9 C3 H3 G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于 2011-6-4 18:10:3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冷水黃金 于 2011-6-4 18:11 編輯
2 ~" h' B* K5 ~* \
+ Z; Y7 a$ W* D第1 當然是米12 螺旋槳直徑35米 最大起飛重量105t 載重40t 60年代蘇聯造 共兩架
" }& _2 R2 l% l# A( v: ~第2 米26      螺旋槳直徑32米 最大起飛重量56t  載重44t 80年代蘇聯造
( S- U6 C2 {' S4 ?  B第3 米6       螺旋槳直徑35米 最大起飛重量44t  載重20t 50年代蘇聯造 . Q4 h8 O9 w8 ?; m3 L" q! m" A
第4 米10      螺旋槳直徑35米 最大起飛重量38t(一說為44t)  載重15t 60年代蘇聯造 共兩架! L' C; {4 h9 h
第5 CH-53E    螺旋槳直徑24米 最大起飛重量33t  載重15t 80年代美國造
  J0 `' H7 m+ y; l# M3 g  x) g第6 MH-47E/G  螺旋槳直徑18米 最大起飛重量25t  , B# E" G$ [$ N  \; q
第7 XH-17     螺旋槳直徑41米 最大起飛重量23t 7 P5 Y1 i2 ]& Z; J
第8 CH-54     螺旋槳直徑22米 最大起飛重量21t
& \- g+ F" Y  `0 C: C- n2 ^
3#
發表于 2011-6-4 18:15:55 | 只看該作者
牛逼。。。。。。。。。。。。
4#
發表于 2011-6-4 19:55:54 | 只看該作者
共產主義
5#
發表于 2011-6-4 20:02:21 | 只看該作者
人多力量大啊!哈哈  ……
6#
發表于 2011-6-5 09:20:31 | 只看該作者
牛比啊,老毛子有好多好東西的
7#
發表于 2011-6-5 14:42:31 | 只看該作者
強悍
8#
發表于 2011-6-5 15:05:40 | 只看該作者
牛啊,前蘇聯的制造技術和制造能力值得欽佩
9#
發表于 2011-6-7 09:12:34 | 只看該作者
天朝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10#
發表于 2011-6-7 17:52:10 | 只看該作者
老毛子的確強悍,現今尚無人超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8 07:52 , Processed in 0.0702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