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幸運的發現了這本《內向者優勢――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獲得成功》的好書,我感覺就好像是有人專門為我們這個群體寫了一部百科全書一樣,它不僅對我的很多怪癖做了解釋,還幫助我從一個嶄新且積極的角度重新定義了我的整個人生。# z. J1 P, b3 ?; G* i$ K
毫無疑問,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都會說,“啊哈,你不會到現在才發現你是個性格內向者吧?”,其實這并不是那么簡單,問題在于將一些人貼上內向者的標簽是一種非常淺顯且充滿各種常見誤解的行為,事實要比這復雜的多
2 P: S$ E1 N j! E* Y7 \Laney 的書中有個章節對人的大腦進行了分析,并解釋了神經元是如何在內向者和外向者的神經系統中跟隨不同的控制通路進行傳遞。如果這本書基于的科學理論是正確 的,那就證明了內向者是一群對多巴胺過度敏感的群體,太多的外部刺激過量的消耗了它們。相反的,外向者沒有足夠的多巴胺,他們需要依靠大腦的腎上腺去創造 它們,外向者通常有更短的神經通路,他們的大腦血流量也相對更少,外向者神經系統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過位于前額葉的布羅卡氏區(Broca’s area)傳遞的,而這里正是我們的大部分思考發生的地方。! I" {! k/ o4 `8 C0 r2 \
不幸的是,根據這本書,只有大約25%的人是內向的,這導致了許多的誤解,因為社會對我們這類人缺乏足夠的了解(我很高興我能夠這樣說)
! A; a9 u% F$ ~' n9 y( v& l所以下面我列出了一些對內向者的常見的誤解(這是我自己的清單,我對其中一些深信不疑):) } C r0 g$ }
2 `( [7 _: ^" B
誤解1: 內向者不喜歡說話
8 K- Y" u5 R5 Z/ |1 N6 Y' C0 E并不是這樣,內向者不說話只是因為他們覺得沒什么好說,他們討厭閑談扯淡,如果你讓一個內向者講他感興趣的事情,他可能連著3天3夜都講不完。
# U4 `; e' i! ]$ I1 m
8 w; {5 u& n& U+ T7 q% @. Q7 C誤解2: 內向者都很害羞' M/ {/ A2 p$ \9 O; A
內向者沒什么好害羞的,他們也不是害怕陌生人,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去交際,他們不會為了交際而交際,如果你想和一個內向者交流,那就直接聊吧,不用擔心禮貌問題。" ^6 \/ p: s0 D4 M
+ w& X2 Y6 s' h0 k& F誤解3:內向者都很無禮+ K1 ^/ N, P' F
內向者通常覺得遵從社交禮儀,拐彎抹角的說話沒有一點必要,他們希望每個人都是真實且真誠的,但不幸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事情并不是這樣,這讓內向者感到很大的壓力,他們很難融入其中,并為此感到沮喪。
7 a) {% n8 q/ I$ ~; n1 C
: \3 I( M8 j3 V誤解4: 內向者不合群8 g1 h+ d$ m) s
恰好相反,內向者會非常認真的對待他們為數不多的朋友,他們最親密的朋友或許用一只手就可以統計過來,但如果你有幸被一個性格內向者當做朋友,那你就有了一個終生的盟友,一旦你作為一個人類存在贏得了他們的尊敬,你就入選了。' b+ }$ d" l: P4 S' O) x
6 }2 g7 u& H& `$ z誤解5:內向者不喜歡去公共場合9 F( |7 m& |6 }$ p0 ^# x
: m4 V! i, B' a' j1 e5 q
胡 扯,內向者只是盡可能的避免去公共場所,他們同樣也會盡量避免卷入復雜的公共活動,因為他們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需要的數據和經驗,所以,他們喜歡在一 個地方待很久去“得到某樣東西”,他們總是準備著回家,調整(Recharging),然后處理一切,實際上,調整絕對是內向者的關鍵所在。7 {7 I! p. j& F
1 c/ ?: d' h; O誤解6:內向者總是想要獨處
6 S- j" G4 B/ L7 l" F* p內向者只是喜歡自我思考,他們會想很多,他們會白日做夢,他們喜歡解決問題,攻克難題,但是如果他們找不到什么人來分享他們的發現,他們也能忍受難以想象的孤獨。他們希望在同一時間只和一個人保持親密的感情關系。( ?8 l1 B2 E8 x7 _/ V; d* b+ a
/ Y+ Y% j# v# a" X4 f0 }誤解7:內向者都很古怪. K# j& S2 e7 T# o; G* f) n# C/ g
0 \% r: `2 l O3 K- b, P
內向者通常都是個人主義者,他們不喜歡隨大流,他們喜歡通過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他們總是從自我出發,正因如此,他們也常常挑戰常規,他們的大部分決定都不會以當前的流行趨勢做為參考。
+ J9 _: [( E$ [1 x( z% B/ C0 c1 D! E6 Z" F: V8 G3 K) _6 ^% Q
誤解8:內向者都是冷漠的書呆子3 s& Q" N8 G9 S& @
內向者通常更關注內心世界,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自身的想法和感情上,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對他們身邊的事情漠不關心,只是他們更喜歡通過內心世界來達成自我滿足。* g: @- u4 R) ~1 o
`* L7 L7 k# i4 U, W誤解9:內向者不知道如何放松和享樂
8 B. H. l) z* N# N2 h內 向者通常喜歡在家或自然中放松自己,他們不會去那些嘈雜的公共場所,內向者也不會尋求腎上腺素的刺激,如果有太多的空談和噪音,他們會敬而遠之。他們的大 腦對于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太過敏感,內向者和外向者擁有完全不同的神經控制通路,關于這一點,你可以深入了解下。
& E/ H7 |3 L8 T, n3 [6 M7 J& G! ]! ?" |2 a$ `/ G- A
誤解10:內向者可以通過“自我修復”變得外向
: v/ r3 d+ a6 m. r9 \) B7 ?想 象一個沒有內向者的世界,那個世界也就沒有什么科學家,音樂家,藝術家,詩人,物理學家,醫生,數學家,工程師和哲學家了,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外向者還是可 以通過學習掌握很多種和內向者進行交流的方式(沒錯,我故意顛倒了這兩個詞,讀著很別扭?我只是為了讓你們看看我們這個社會有多變態),內向者壓根不需要 “自我修復”,他們應該因為他們這種天生的性格和為人類做出的貢獻而得到應有的尊敬,并且事實上,一項調查(Silverman,1986)顯示內向的程 度和IQ成正比。“你沒法避開我們,嘗試改變我們只會讓你感到失敗”,這是我編的。, G, E( M- B: Q) E d
3 W0 w6 {& Y- a) X內向者如果為了去適應外 向者支配的世界而對自己進行否定,結果將會是災難性的,內向者終將會仇恨自己以及其他所有人。如果你認為你是個內向者,我推薦你研究下這個題目并試著找其 他的性格內向者交換下意見,問題并不完全是內向者應該嘗試并“變得正常”,外向者也需要認識和尊敬我們,并且我們也需要學會尊敬我們自己。3 h" a1 X& D: j( z j$ g
0 Y0 s9 p$ M2 V2 j*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