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山狼 于 2011-1-26 15:22 編輯
: i0 J! r) m# a. W! k) T; \6 C$ n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兩千年前的老祖宗這么說。 在母親的臂彎里含乳時咬痛母親的乳頭;咿呀學語時踩臟了家里的棉被;上學時做錯了不知多少道習題;工作時冒犯上司、同事;做選擇時往往選錯;戀愛時疏忽了深情;在家里忘記去問候雙親,不應該地喝斥孩子,讓他不知所措…… 生活象橋牌、足球、股票一樣丑態百出、充滿錯誤。知識和經驗的缺失是帶來錯誤的重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學識的拓展、閱歷的豐富,犯錯的概率會減少。這也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李宗仁不是也說一個人如果從八十歲往回活都會成為偉人嗎,可見知識和經驗對一個人的成就是何等的關鍵了。 古人稱二十歲為“弱冠”。弱冠者,弱不經風、體弱未壯而加冠也。這里的弱不但是軀體,恐怕更多的是心智;弱冠之年,內心萌動、渴望自己已經成為一個能為別人遮風擋雨的男子漢;實際上脆弱不堪,經不起風浪;愿望前面是一馬平川,實際上常常是高山竣嶺等著你。所以弱冠之年也是出錯最多的年齡了。 與充滿錯誤的生活相對應的美德就是寬容。正因為錯誤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不是觸犯律例、罪不可赦,對待錯誤的最理性、最妥善的處置非寬容和寬蓄莫屬了。一方面犯錯的人煥然醒悟、改錯知進;另一方面避免自己生活在怨恨中、無法平靜,對健康和發展無益,還會帶來更多的損害。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就講到寬容的必要了,對待別人的錯誤、特別是無意識的犯錯,不但要寬容,乃至連惱怒也沒有必要。 寬容和錯誤象是一對雙胞胎,形影相隨,共同構成人的一生。 http://blog.sina.com.cn/gdzssj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