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9983|回復: 37

大而不強的中國工程機械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11-15 14:47:52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程機械行業快速發展壯大。中國已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生產大國。但由于受到企業規模、國際化程度尤其是關鍵核心技術等影響,中國并不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強國。: r8 T; o. S6 V' t+ j
開始打造工程機械航母
6 N0 z4 b9 }+ O  來自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的信息顯示,到2007年全國已有工程機械生產企業及科研單位2000多家;全行業固定資產凈值270多億元。”然而,世界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2006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400億美元。就是說我國的工程機械制造商加起來比不上一個卡特彼勒。”即使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徐州工程機械集團公司,其銷售額也只是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7%左右。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江琳說。; j' i- `/ C/ o8 M& P! B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綜合部主任、高級工程師王金星說,盡管如此,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有了打造工程機械航母的基礎。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市場發展部馮寶珊介紹,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經形成了一些以區域劃分的產業基地,如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為代表的湖南工程機械;以徐工、常林、鎮江為代表的江蘇基地;以廣西柳工、玉柴、柳建為代表的廣西工程機械;以合力叉車、星馬、江淮為代表的安徽工程機械等。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張國有認為,區域內的企業組合往往是成就區域品牌的重要基礎。6 j' ?5 Q9 Y* w1 J
  國際化是品牌成長必經之路
2 F. `; ~7 e& s, ^& z  培育世界級的品牌,從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就開始了探索。5 U7 T7 s5 Y, R; _3 h3 @5 n  ]
  中國工程建設機械的骨干企業大多有與外企合資、合作的經歷。徐工先后與卡特彼勒在挖掘機方面、與利勃海爾在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方面,與川崎在裝載機方面等10多家外資企業有過合資合作;山推與小松在推土機、挖掘機方面有過合資合作;三一重工與迪爾(銷售)等也有過合作。
* Z! Z4 y0 I* V, }  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純新分析,在那些與外企的合作中,大部分企業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這些合資合作企業的產品也大都銷往國際市場。: j7 a( `% V7 Q' t; c/ I
  中國國際名牌協會會長解艾蘭說,衡量企業的國際化程度不僅要看企業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占其總銷售額的比重是多少,還要看企業擁有的跨國人才數量、有沒有國際化的企業管理方式等。- C% O! ?/ W' x, h0 j3 k
  在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現場,筆者看到這被外界認為是柳工”人才國際化”的例子:柳工股份”老外”副總裁大衛•閉同葆正在對周圍人交代工作。這位柳工股份的副總裁來自國外一家著名工程機械企業,他在柳工生產經營中已經發揮重要作用。
, C2 x  W! i( H- }8 X  發揮合力,防止”卡脖子”
) N" n7 w3 t5 L$ J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很快,在國內市場已占主體地位,從產量上看中國也已是工程機械大國。然而,行業要壯大,必須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產品向高水平、機電液一體化和智能化等方向發展。. s: s( ?6 h. Q& K* q3 G5 s, W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綜合部主任王金星說,在工程機械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本土配套關鍵零部件發展與主機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不同步,嚴重制約了整機水平的提升,”提高國內基礎零部件的生產制造水平,已成為中國工程機械發展的關鍵因素。”, X0 @" k# K+ i0 p+ K# Q' m! c# H
  筆者在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企業先后看到因為液壓器件缺貨被迫重新調整的生產進度和生產計劃。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易小剛說,工程機械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產業,其基礎零部件依賴進口,不利于產業安全。對企業來說,不但增加了制造成本,其正常生產也受到限制。
$ T* X+ L5 _5 G( [" {  針對幾家工程機械企業不同程度遇到的液壓件、發動機、變速箱卡脖子問題,中國工程機械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坦言,缺少核心零部件和重要零部件支撐的自主創新是難以為繼的。日本小松、美國卡特彼勒等世界級工程機械企業都是自己生產發動機、液壓元器件、控制元器件等基礎零部件。
4 z* W* c8 h! i' s* o  易小剛等認為,國家有關部門應在全行業統一規劃,以行業為依托聯合高校等科研力量,重點突破中高端液壓元器件、發動機等瓶頸問題,通過資產重組或并購組建數家大型基礎零部件龍頭企業,增強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研發能力,在關鍵、緊缺配套件研發中,互相合作,比如采取”國家支持一些、主機企業投入一些”等做法,以此來突破我國配套件發展的瓶頸。
& Y/ Y7 w/ q' l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11-15 17:09:54 | 只看該作者
我國的基礎件生產早就出現了卡脖子現象,可是大部分廠家為了眼前利益還是不重視研發,只是一味的購買,十二五有振興的措施,也不知道能不能起作用,有個良好的開端就好辦,這不是幾個五年計劃能完成的,最重要的是觀念上的改變。
3#
發表于 2010-11-15 17:55:42 | 只看該作者
同意,但慢慢會好的,愿我們的國家更強大。
4#
發表于 2010-11-15 23:23:55 | 只看該作者
       要做這些 就得用大行業觀念來,還得有犧牲精神,但是現在這個著急的時代,深化下去好好做就會慢,慢了就要挨別個搶市場。去過些主機廠家,也待過元件廠家,發現這個太難!現在講自力更生已經不行了,國門已經大開了。但是能做的是就是盡量縮小差距,但是這個好像也很難。
5#
發表于 2010-11-16 12:49:38 | 只看該作者
有量變才有質變,急也沒辦法
6#
發表于 2010-11-16 12:59:50 | 只看該作者
一切向錢看,誰會愿意來做哪些幾年之內賺不到錢的東西
7#
發表于 2010-11-22 11:52:32 | 只看該作者
要做強,配套件是關鍵
8#
發表于 2010-11-23 13:45:33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很好,首先你要先自己強大起來,人家能想道的,我們可以想到嗎?差距還是有的。
9#
發表于 2010-11-24 15:08:13 | 只看該作者
LZ寫得很好,這幾年中國工程機械總的來說是引進的技術多、消化少,自主創新少,自主品牌少、引進的品牌多。7 T+ X7 s7 ?/ w4 c
10#
發表于 2010-11-25 14:47:08 | 只看該作者
確實是這個樣子,我們國家的主要部件幾乎全部是依靠進口,自己只是生產一些結構件。但隨著我們國家技術的引進,差距會一日一日的縮小的。總有一天,中國也會躋身于機械強國之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3 06:05 , Processed in 0.071603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