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474|回復: 1

唯“以人為本”能拯救素質教育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9-2-17 10:59:38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提出,已有十幾個年頭。時至今日,真是雷聲大雨點小,培養出來的絕大多數大學生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老人家想起這檔子臭事,就是哭笑不得,現在就是想哭,也沒有淚了,因為心已漠然。



偏偏厚氏這廝天生宅心仁厚,眼睛里容不下沙子,思前想后又于心不甘,終于想放幾個臭屁,圖個痛快。



首先、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完善“人”。簡略回顧一下:十五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國民素質”,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十七大報告將“推進”二字改為“實施”:“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



雖是由國家最高層提出,卻是至今收效甚微,而且反對之聲不絕于耳。近日,由國務院總理“”親自掛帥擔任組長、國務委員劉延東擔任副組長,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再一次將素質教育的問題推向熱點。



素質教育正式提出十多年來,好像始終處于“務虛”狀態。什么是素質教育?包含哪些內容?有沒有獨立的品格?能不能明確地界定?如果沒有,自然難免被有意無意地納入學科教育、乃至應試教育的軌道。



根據我國的傳統文化,根據西方的教育理論,根據我黨創立以來至少是從農村革命根據地時期開始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尤其是根據十七大規定的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關于中國特色的素質教育的內容,應該能夠得出明晰的界定和表述。可現在什么也沒有,有的是一地雞毛,亂七八糟。



人才,我們經常將人才兩個字連起來說,但是,“人”和“才”是有區別的。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在于造就“才”,而在于完善“人”。只有首先是個完善的“人”,才能造就成“才”;只有數以億計的中國公民都成為完善的“人”,才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關于人才的認識很關鍵,但絕大多數人不清楚。這是個“本”與“末”的關系,絕對不能顛倒。中國教育的癥結,正在于逐“末”輕“本”、甚至“舍本逐末”。令人悲哀的是,許多教育機構是如此,許多教師、學生、家長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問題,如同一棵大樹連樹根都枯死了,樹梢上的一片綠芽或是回光返照,死是唯一的結局。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教育沒救。



其次、完善“人”應從身、心、情、智四方面入手。什么是完善的“人”?可以用四個字來表述:



“身”——健康的身體;

“心”——健全的心理;

“情”——豐富的情感;

“智”——正常的智慧。



這四個方面是舒澤池先生的精準概括。它們不是并行的,而是遞進的,打個比方來說,好像是一個寶塔結構,塔基是“身”,上面是“心”,再上是“情”,塔尖是“智”。



關于前三個字,相關的學術論述很多,這篇短文里也不必展開。關于“智”,要多說幾句:不是指“智商”,不是指“智育”,也不是指知識和學問、更不是指學校里的功課和分數,而是普通人的智慧,正常人的智慧,關于怎樣求知、怎樣做事、怎樣共處、怎樣做人的一般常識的智慧。



這四個字,就是人的素質的不可或缺的四個方面,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而且能夠具有的人生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在一定的社會條件、社會需求下,才會有各人不同的發展,才會有專門人才的造就和拔尖創新人才的出現。



只有在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的基礎上,他的知識、能力,以及各種才藝,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而且于人、于己、于世,都有所裨益。這就是孔老二他老人家說的先“修身”才能“治國平天下”。



也許他的一生很平淡,但是也很平和,很充實,很安詳,默默地為社會、為國家、為家庭做他該做的事;也許他會遇到挫折,甚至遇到災難,但是不會沮喪,不會逃避,就像在2008汶川地震中的許多人,瞬間煥發出智慧、勇氣、責任和道德的光芒;也許他會在人生中遭遇失敗、遭遇不公,但是總能從容應對,從不氣餒,從不狂躁,重新學習,重新出發,調整自己,適應社會;也許他有機會接受較多的教育,學習更多的知識,或者還能通過碩士、博士的學業,但是不會拿硫酸潑熊,不會因失戀跳樓,更不會用菜刀砍落師妹的頭;也許他有機會進入重要崗位,有必要擔負更重要的責任,但是不會忘乎所以,不會恣意妄為,不會飛揚跋扈,不會利益熏心。



能不能做到這些,其實,和他的學歷、地位、知識、財富、出身、經歷,都沒有必然的關系,只要他是一個完善的人,一個具有基本素質的人,一個在身、心、情、智四個方面得到均衡發展的人。



也許他是個小學教師,也許他是個省委書記,也許他是個農民工,也許他是個宇航員……他們都稱得上魯迅所贊美的“中國的脊梁”。如果這樣的人能夠數以億計,能夠代代相傳,中國人的光彩,中國人的地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又將是怎樣!



人的基本素質,不是虛幻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可以表述的,是可以檢驗的,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提高的,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是決定人生的根本。凡成功的人生,“好人”,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個方面找到成功的原因;凡失敗的人生,“壞人”,也都可以在身、心、情、智四個方面找到失敗的原因。



而今天中國選拔人才的的現實是,英語成為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中國泱泱大國,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在英語這把具有“一刀切”功能的鑒定“人才”標準尺的衡量下,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不管你是搞中醫、中藥、古漢語,還是做教師、工程師、技術員、編輯和記者,更不論你是搞企管的、做內貿的、拔牙的還是搞獸醫的,一概不管你的專業能力,也不問對提高工作的業績有多大幫助,只要你晉職、評職稱、上大學、考研、攻博和應聘等,如果你不過英語這一關,只有兩個字:“沒門”。在這種可笑的人才培養觀的影響下,人世間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波瀾壯闊的場景出現了:一個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在為這門語言瘋狂,好象不學好英語就會亡黨亡國。于是乎,英語自己做夢也不可能想到,在這個自詡為具有古老文化的國度里,竟然獲得如此登峰造極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厚氏不才,曾經寫過一篇《改革開放30年英語教育是敗筆(圖)》的博文,文中對英語的危害有更詳盡說明。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有在學生時代學好現有的科學知識,注意個人能力的培養,善于調動個人學習研究的潛能,才有利于人才的發展和脫穎而出。這些脫穎而出的人才再經過幾年專門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學家的最佳年齡。而中國的學生一直到大學四年黃金時間,始終都要拿出至少三分之一的寶貴時間學習“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笑掉牙”的啞巴英語。錯過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最佳時機,當然諾貝爾獎只能和中國人說拜拜,同樣地,那些在國外尤其在美國整個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黃皮膚的華人,為什么出了那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政通人和,從上到下無不重視教育,加上中國人勤奮聰明,為什么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呢?原因在哪里呢?難道就真的“寧有種乎”?



此“人才”非彼“人才”也,關鍵是我們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標準錯矣!



第三、及時轉變觀念、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多年強調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十七大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建設全民學習、終生學習的學習型社會。”這就需要實施全民教育、終生教育,建設教育型社會。這就需要我們將“教育”的概念,由單純的“學校教育”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擴展開來。



這是因為:對于一個人來說,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只能是他的生命中的一小部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在學校學習的人數,只能是社會人口中的一小部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是:根據十七大提出的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以人為本的基本方針,學習和教育,是人民基本權益中的一個不可缺少、不可剝奪的內容,也是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內容。



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必須從以學校教育、學科教育為主,轉變到以素質教育、全民教育為重。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的關鍵和核心。沒有這個轉變,教育大討論提出的20個問題,或者更多的問題,都難以有明晰的回答。



就以高中是否要取消文理分科的問題,如果以素質教育的觀念來看,如果以造就“才”必先完善“人”的常識來看,如果以國內外無數成功人士的切身經驗來看,如果以每個人應該享有的教育權利來看,答案是簡單而明確的:當然應該取消。如果是以單純為社會培養“勞力”的觀念來看,出于“經濟原則”的考慮,當然“干什么學什么”、就像制造機器人一樣需要什么功能就安裝什么功能,就可以了!不過需要重點說明的是,這樣批量“制造人才“的流水線作業還有一個令人窩心的副作用:廢品率太高了!



引人深思的是: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吁由來以久,眾多專家強烈主張而眾多家長、教師和學生堅決反對。這恰恰充分說明了我國教育存在的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大問題,不是枝節問題而是原則問題,不是體制問題而是觀念問題!



同樣引人深思的是:文理分科據說是中國教育獨特的現象,而且作為一項“權宜之計”,竟然持續數十年而愈演愈烈,這更說明了中國教育痼疾之深!若不能治本而僅僅治標,是萬萬不能有好療效的。



而治本之良方,正是“素質教育”,唯有“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應該包容學校教育,但是不能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學校教育應該貫串素質教育,但是不能替代素質教育。



“”總書記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無缺的模式。”此次教育改革能否有成果、有實效,關鍵就在于能不能領會、能不能實踐這段話。



實事求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難也要做,否則,上對不起祖宗下對不起子孫。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9-2-17 21:14:13 | 只看該作者
深刻!好,學習了。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19 13:56 , Processed in 0.06389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