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189|回復: 3

前沿科技之用撕裂的方法成功獲得超薄材料石墨烯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10-6 12:27:1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瑞典皇家科學院今天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時45分)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共同工作多年的二人因“突破性地”用撕裂的方法成功獲得超薄材料石墨烯而獲獎。% [* o" R5 k) t2 ^, m3 x* D
美國航天局曾經懸賞400萬美元,尋找一種足夠堅韌的材料,來制成長達3.7萬公里纜線,搭建一座可以直通宇宙的“太空電梯”。正是石墨烯的發現讓這個人類可以“一步登天”的夢想變成了可能。6 n7 D7 k' ^; h" ]2 _# s" k
這種“只有一層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認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堅硬、傳導電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
' b# D4 z$ k$ Y0 l0 W5 Q: g
3 W" A; O/ J3 S8 C/ x比最好的鋼鐵還硬100倍、比鉆石堅硬的石墨烯其實就是一種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面材料,是碳的二維結構。其超強硬度、韌性和出色的導電性使得制造超級防彈衣、超輕型火箭、超級計算機不再是科學狂想。  b5 S0 Z* J$ P0 G# N

( `% X8 @& F2 A但最大的困難在于:如果想投入實際生產,就必須找到一種方式,制造出大片、高質量的石墨烯薄膜。
! E* Z- M9 |. a* R  b
* ~" ]0 G% K* l8 F9 C為此,石墨烯被發現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各種方法的萃取或合成試驗。直到2004年,蓋姆和諾沃肖洛夫突破性地創造了撕裂法:他們將石墨分離成小的碎片,從碎片中剝離出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用膠帶粘住薄片的兩側,撕開膠帶,薄片也隨之一分為二,不斷重復這一過程,最終得到了截面約100微米的、只有單層碳原子的石墨烯。
! X7 \# R2 _# a: X) @7 _7 B  H* E5 x* w7 S# z
他們用普通膠帶成功地從鉛筆芯的石墨中分離出了石墨烯,聽上去簡單的不可思議。6 q( [: D. ~* w
1 n& e! F+ B5 r  u4 M! z
但長期從事實驗室工作的物理博士提醒記者,“想象一下撕出一個薄厚為一個原子的東西有多么困難”。“這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里難以計數的重復試驗”。
- {* C8 M3 d- w/ x9 B
2 X8 x% e4 h  A不過,除了苦戰攻關,蓋姆和諾沃肖洛夫這座諾貝爾獎杯最閃光之處更在于想象的力量。就連諾獎委員會都形容這對師徒“把科學研究當成快樂的游戲”,“他們知道,興許哪天就能中了大獎”。有趣的是,在2000年,海姆的另一項發名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他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讓一只青蛙漂浮在半空中。
3 }3 Q2 h! _9 G* C" ]) d& o( Z3 m! H# m+ f4 X
像科學精神一樣持久的還有兩位諾獎得主的深厚情誼。現年36歲的諾沃肖洛夫出生在前蘇聯,他在荷蘭奈梅亨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遇見了同為俄裔科學家的蓋姆 (現年51歲),此后一直追隨,從荷蘭的奈梅亨到英國的曼徹斯特。直到今天,他們終于在人類科學史冊中寫下了共同的名字。

評分

參與人數 1威望 +3 收起 理由
無能 + 3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10-6 13:53:3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孜孜不倦的學習新科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哦
3#
發表于 2010-10-6 15:11:32 | 只看該作者
這也太厲害了 用普通的膠帶作為撕裂的工具 那將來呢??
4#
發表于 2010-10-6 23:54:37 | 只看該作者
要是兩層再合在一起 會有啥反應沒有呀 ?會不會又給沾回去呀!還是一層層中間加啥東西隔開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8-6 23:54 , Processed in 0.06672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