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在論壇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半自動變速系統的爭論似乎是無休止的。何謂半自動變速系統,用個簡單易懂的:變速箱本體采用傳統的機械式齒輪,通過兩組齒輪不同的搭配來實現變速的目的;但在特定使用環境下,駕駛者可選擇自動方式進行換檔的機構;且人工換檔時無需使用人力控制離合器。半自動變速系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的1912年的利曼賽事上,但真正進入大規模研究則是在五、六十年代這段時間,研究半自動變速系統的動機,如同許多現今的汽車科技均起始于賽車一樣,它誕生就是為了讓賽車減少動力流失的時間,以便造出更快的圈速,但在賽道上,技師和車手們更喜歡將他們稱為Sequential或者序列式,只有到了這個科技要邁入民用化階段時,其使用特性與普通自動檔有點類似而索性稱為Semi-automatic transmission而已。傳統的手動變速系統的優勢在于力量傳遞直接,動力流失少,但缺點就是對駕駛者的“眼、腦、手、腳”的協調能力要求高,特別是早年連同步嚙合器都還沒普及的年代,換檔時必須采用“兩腳離合”和進行補油的動作才能順利換檔,對于普通駕駛者而言是個很大的考驗和負累,能否發明一種不需要用離合器分離的動作便可傳遞動力的方法呢?液力變矩器只適合于自動變速箱,因為采用非剛性連接的原理,所以傳遞效率非常低,即使發展到今天已經今非昔比,但自動變速箱帶來的低效率、高油耗等弊端仍然未得到有效解決,于是半自動的概念應運而生。
+ P3 u) ~8 Q- V+ H" O5 n! F最早投入量產的半自動變速系統是一種名為Saxomat的形式,其變速箱主體還是當今常見的手動變速箱,也就是需要通過兩組齒輪的配合實現動力傳遞及轉速降低的機構,它的核心是一個名為離心式離合器(Centrifugal clutch)的機構和另一個名為離合器伺服系統的機構,整個系統通過引擎轉速、引擎真空度進行換檔,每當引擎轉速提升到一定數值時,伺服離合器進入待換檔準備階段,只要油門稍關閉(真空度增加)離合器便處于可以進行換檔的階段,只要駕駛者換入另外一個檔位,離心式離合器便重新結合傳遞力量。當然,Saxomat系統的實際運作過程要復雜許多,筆者只能粗略簡介其中的一個皮毛。Saxomat系統在當年是一個相當高的科技,而且開始進入量產裝車階段,在那個時代,安裝了Saxomat系統的車型有1957年第一輛裝備了Saxomat系統的NSU Prinz投產,預示著“半自動變速箱”這個高技術含量的名詞開始了它的歷史征程。其他使用了Saxomat系統或者作為選裝件的車型還有的Fiat 1800、Saab 93、Goliath 1100及VW的Beetle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