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寫實錄,粗糙實在。接著寫。+ E# S+ V) u0 R/ b6 n- [
; ^$ r2 R& N' P: Q: r4 u6 {' K0 }# _
打工的時候極少意識到自己犯錯誤,更沒有感覺無路可走的時候。當然,在國企即使當領導估計也不會有這感覺。創業者可就不同了,特別是小型創業者,幾乎每天要面對這個問題。2002年的最后一個季度,我就是這種感覺。這里面的深層原因,我不是在這個行業里混出來的資深,對這個行業的本質不是很理解,只知道一點皮毛而已。沒有雄厚資本,也沒有特別可靠的客戶關系。所以,當行業陷入不景氣的時候,一般來說只有等死。) f: l0 N0 U! U6 [
1 A: g' ?! [; l
' b/ y Z, H1 f, t% Y可是,誰能甘心死呢。30多歲的人,創業有了點甜頭,對打工深感厭倦。這時候無論如何不能退縮,當時就是這個信念。所謂融資,找合作之類,我當時的條件簡直比夢中之夢還要荒唐。這時候,一個人單兵作戰似乎找不到出路了。因為前一年僥幸賺了點,無奈之下只好拼一下:招人。
6 B' d0 Q' J8 v8 U, d2 ?- B
% a6 Z/ M3 _. }- w: X3 c$ W, F. r {
事先做了點調研,找了點小門路,打算代理軟件。因為已對對學校有點了解,決定還是做教育領域。一家叫做科利華的上市公司還有人記得么,10年前可是中關村一家著名的企業。經過簡單談判,我成了它北京的主要代理。這個公司表面上看去很氣派,老總當年還被評為中關村十大創新企業家。這樣一個富麗堂皇的公司,其實此時距離死亡也就還有1年多。我當時沒有看出來,只是感覺員工流動頻繁,昨天和一個人打交道,后天聽說就離職了。對IT行業來說,這似乎也不算異常。一個行業火熱,分化組合就厲害。* }: b2 G" ~& [1 C* r4 g
/ l y$ K. M" r& M1 K
; w1 @" n# U5 i, {0 L7 S) A科利華先要求我們必須自己先買5萬元軟件,照辦了。我在263上面發布招聘信息,很快就有人來了,每天都能來十幾二十個。第一批準備招5個,但實際談話的可能二三十個。應聘的人很雜,有的還不錯,大專畢業,做過銷售,說話很流利。有的一看就是做技術的,沉默寡言,但你問點事情回答得有條有理。也有比較怪的人,其中一個新疆過來的女孩,很熱情,當時表決心好好干,并且說過去有經驗有業績,說銷售主要就是在外多跑,不能老在家里坐著。后來才發現,這個人居然在好幾家都掛號,因為銷售一般是每周報到開個例會,匯報一下,其它時間都在外面。這就給她一身多任留下了空間。她每個公司一般也就干幾個月,可能就是一個月,試用期結束就走人。幾家的試用期工資合起來也不算少,而他她什么事情也不必干。我當時開500~800,還有補貼,加起來大概有1000,銷售業績另算。1個月左右發現她這個秘密,立刻就被我開走了。還有一個女的,年齡30左右,人很漂亮,我當時還奇怪呢,這么個小公司招聘怎么能吸引來這樣拔萃的人。坐下來交談,她聲音不大,寒暄幾句,飛了一下眉眼,很快直白地說,家里有難,需要錢。我立刻明白,大概是來傍小老板的,我說沒錢。江湖世面可真不小。' G! f) m8 P W
m: t) X) y3 H# T$ z4 l+ M% w: A9 x8 S* |' m; L' x
先后招聘了10多個,員工最多的時候12個,比較穩定一段時間的應該在10個左右。我租了3間辦公室,一個月4500,10多個人開支,午餐每個人補貼5元。一個月開支接近2萬。
8 U/ k7 C0 K5 M8 i# m/ R
% D9 y9 Y& x9 w6 A! l& R) S2 g2 @2 z4 Q% Z' p0 c4 x
有了員工,陣勢就不同了,總是有氣象一新的感覺。每周一開例會,我講話,大家匯報都去了哪些學校,有什么收獲,上交客戶資料表,公司有個小秘書進行電話核實。頭一個月,這些人總體很賣力,熱情很高,摸到不少頭緒,感覺還是有希望。我除了做組織工作,很多時候還要開車拉著計算機去客戶那里演示。跑了幾十個學校,從來沒有這么累!
/ f0 g. d' U! R$ [# f
; Y/ a( d y! a8 d# D+ t
/ ?( R8 ~" m: w( @% C/ T+ h4 G$ w* f4 i5 a記得很清楚,一個深秋的晚上,我開車拉著電腦和銷售跑幾十公里去香山小學演示,因為那個女校長已經說好了,老師滿意就一定要。科利華的產品很爛,經常裝不上,缺少文件。我們去了以后,果然遇到了這個情況。我給科利華打電話要求送一張光盤,這時候大概6點多了。好幾十公里,他們要我報銷出租車費,我只好答應。耽擱了很久,好不容易裝好了,演示完畢,老師們也滿意。我們去校長辦公室,她要求先試用一個月,好了再給錢。這明顯是刁難。我說不行,她說你可以立刻拉走。爭執起來,看來已經沒希望了。那個銷售還想哀求校長,我說算了,咱們回去吧。這個銷售哭了出來,他一直以為這個單子是穩拿的,那么遠,跑了很多次,結果卻是這樣。這個銷售本來很有信心做下去,非常努力,現在泄氣了。我晚上還請他吃了頓飯,安撫一下,等我回家已經11點多了,真是筋疲力盡,沮喪到了極點。+ f! o0 I/ a7 u7 n6 _+ p
" C4 n4 m/ R" H. y2 ~. c0 q6 l% C0 H' A) {; E! ~. P
員工和老板是利益對立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每個人來的時候都接受午餐補貼5元。但沒過多久,一次周例會,大家就開始抱怨補貼太少了,互相唱和,形成聲勢。有個別做成了業務的更是氣盛。我最后沒答應。午休的時候,我看見他們一起聚在后院的樹下,嘁嘁喳喳。打工的是一個階級,很團結,這在國企是沒見過的。后來我想辦法分化他們,給有業績的特殊對待,并且讓小秘書私下里匯報。否則他們的共同要求會越來越多。有的人可能會想,趕走那些提要求的就是了。但實際上,趕走員工有很多難處,有的人手里牽著很多客戶,比較有希望做成,你趕走了后續事情就難辦。6 w9 l: y6 V+ {& l8 v( `" x
1 O: C. F% s- \5 a8 `
& T; G* U) Q( Q i* i3 S* t有個女銷售,不到30歲,業績不錯,我跟著演示過幾次,很容易就看出她是常給校長和電教老師獻媚的,在公司打電話也能感覺到說話很嗲。后來一直還有個校長纏著她不放。這個女的業績最好,但心機復雜。她把別人牽著的有希望的客戶都打聽著,發現誰比較有希望,她就開始搗亂,挑撥離間讓其離開,造謠煽動,很有成效,別人走后她立刻要求接手。銷售厲害的話,老板只有聽她的。這是實力。
0 ?! U( T, s! t& e+ B+ @8 o# C. E) h4 R( W1 E/ u& h7 ?
& }4 o4 h2 P! B7 ], u% G管人很累,耽誤自己什么也干不成,對小公司來說,想建立一個正規的體制根本不可能。我也起草過規定,每個人同意就簽字,不同意就走人,他們都簽字。但一旦有了利益之爭,馬上就不認帳,并且以離開相威脅。到2003年初非典的之前,做了幾個單子,但根本抵不上開支。這時候,科利華公司因為管理粗放,市場變化,借殼上市的財務漏洞已經無法填補,死期已經不遠。我手里壓著好幾萬元產品,也有一些很有希望的客戶,只好硬著頭皮繼續。但顯然這條路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有前途了。非典過后,科利華接近崩潰,員工私下偷賣產品。好在社會上還不知道這個信息,學校很認這個品牌。但員工都知道了科利華要完蛋,逐步散去。軟件代理銷售以虧損和失敗告終,必須繼續尋找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