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精致工藝
$ e% X+ T: `( f2 P5 C: W
' X8 Z2 x# n/ u$ \, u1997 年,現代汽車精致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當時,奧迪和大眾在汽車內外飾,甚至是發動機艙的精致工藝方面取得飛躍性突破。這一點直接體現在了他們的銷量增長上,大眾集團(VAG)借此成功提高了自己的市場份額。從此以后,眾多汽車制造商紛紛效仿,采取類似行動來提升精致工藝水平和其產品的競爭力。現在,精致工藝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品牌在各個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性區分點之一。
9 i$ O3 d, w; E R 0 z" ]. V l2 O7 g- K( v
4 z+ q9 e* s, Z; k& o* y
6 S' L0 v+ M0 {! d圖1 對于汽車精致工藝水平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內飾方面,因為消費者有機會得以更近距離地評估和感知內飾產品,也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它
! O# f' s- K& w2 n' f" f1 W1 Q1 A3 M d$ ~# B: o. u1 Y2 Q7 k+ ?. O0 u
# M$ i- R! I) b4 G1 k$ [" i對于名匠輩出,工藝歷史悠久的中國來說,“精致工藝”這個詞并不陌生。但是對于汽車而言,精致工藝又意味著什么呢?它可以被稱作是“感知質量”;換言之,它是消費者可以通過視覺、觸覺、嗅覺和聽覺所感知到的產品質量。那么,“精致工藝”和“質量”有什么區別?“質量”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久而久之消費者所體驗到的。在消費者長時間反復多次地使用一件產品后,才能判斷它的質量是好是壞,很多品牌就是憑借“質量可靠”而享譽世界的。而 “精致工藝”則是可以通過上述人的4種感官知覺立即感知到的。產品設計好壞是促成消費者做出購買決定的最關鍵因素,而精致工藝則起到配角作用。消費者是無法通過精致工藝來判斷質量水平的,只能通過感官知覺讓產品“看起來”是一個高質量的產品。
# k2 }6 l, z( n7 c2 W4 a2 J+ d1 s; i! r9 {: ~/ m8 g- D5 u
對于汽車精致工藝水平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內飾方面,因為消費者有機會得以更近距離地評估和感知內飾產品,也有更多的時間去觀察它。因此,精致工藝的執行不僅對于產品展示效果來說顯得至關重要,對于內飾產品的長期使用壽命來說也是舉足輕重的,這一點可以與“質量體驗”相互聯系起來。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等成熟汽車市場,消費者能夠分辨出一個精巧制成的產品設計與具有較高精致工藝水平的產品,同一個粗制濫造產品之間的差別。所以,精致工藝的執行不僅會反映到銷售數據上,也會影響到人們對于汽車品牌的認知。1 u9 `0 Q' N$ u6 Z2 [
. }; T3 ~2 B1 @
與成熟市場相比,中國汽車消費者的成熟度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精致工藝也許看起來對很多首次購車的消費者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影響。雖然中國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汽車市場,但是就可選汽車品牌和車型數量而言,它可能是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這就意味著消費者有豐富的選擇權來進行比較和購買。此外,中國消費者趨向成熟的速度也比其他市場來得快。
) e! k0 g* K w, B: P; z3 D! t5 I1 W! z. N1 p6 Y" C6 }) H9 ^
![]()
) T0 b1 i: Q1 \7 p" v- Y. ^# j5 h7 B6 H# w' _
圖2消費者會非常容易地發現內飾產品的精致工藝問題,因為他們有更多時間去觀察和注意這些問題
& q0 Q4 s6 Q" ?0 N! {* u% [6 d( H
$ j& B5 H8 U" m) F7 L7 F$ X9 n實現優秀的精致工藝9 I; ?: P* n+ I
$ D- z9 Z. t0 U" T8 t+ i. N汽車研發過程中如何實現優秀的精致工藝水平大多數業內人士對此都會感同身受:在制作第一輛樣車時,會發現很多精致工藝方面的問題。比如:配件安裝不到位、有零件縫隙和外露、顏色不匹配、織物和分型線上有褶皺以及表面有明顯縮痕等,這些都是最常見的問題。為了修正這些問題,不得不更改設計和進行二次開發,而且還要在生產層面的樣車上再次確認這些解決方案的有效性。這樣的流程不僅費時,也降低了質量,增加了成本。所以,一流公司都會在項目開發伊始(即設計階段)就執行一個優秀的“精致工藝”流程,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如果在設計階段就處理得當的話,相當一部分精致工藝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但是為了做到這一點,設計師和工程師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來找出不需要花費太多錢即可實現的最優解決方案。8 b, h+ i( Q- x' p
那么,設計師們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來實現優秀的精致工藝水平呢?理查德.鄭先生建議,設計師們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尤其是相鄰部件材料)的特點和局限性。此外,設計師們還需要了解汽車是如何裝配的,是采用什么順序和哪種工藝制造的。不管設計的樣車看起來有多么漂亮,如果部件使用起來不是用戶友好型的,或者不符合人機工程學,消費者都會被惹惱并留下質量差的印象。因此,設計師和工程師們需要考慮消費者會從哪個角度和方面來感知內飾產品,將那些不可避免的精致工藝“瑕疵”設計在消費者看不到和摸不到的地方。最后,設計師們必須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提出一個看起來質量上乘且能充分發揮每一種工藝和材料潛能的設計方案,以達到盡可能最高的精致工藝執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