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彼得.德拜 美國物理化學家。1884年出生于荷蘭。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 1905年獲電子工程師學位,因他通過偶極矩研究及x射線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于193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66年逝世。0 K1 [! O W1 S. ~5 E2 F/ b7 z0 `1 ~
1 i1 A+ v' o: ~8 s
% [# |- k3 ?, Y4 `2.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1862-1942)是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于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人物。
/ @. [* j( }1 \" T2 i- c/ W0 U) D) Z) z C F2 _8 n; u$ F
3 m8 {7 Y* V @: X5 v w
3.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與相對論密不可分,其實,相對論包括兩種理論:其一是他1905年提出聲狹義相對論;其二是他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后者,我們最好稱之為愛因斯坦引力論。6 {) c( _. C+ E) @0 S1 \
5 D) |/ `; d6 s& N- c+ T2 {4.埃倫費斯特 ( p. ehrenfest, 1880-1933) ——荷蘭物理學家
/ y5 L4 m( A2 B5 ^; a2 Y) z
& F/ Z {+ ?- N0 t3 j% B0 H8 q5.1930年,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用數學方法描述電子運動規律時,發現電子的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的。狄拉克猜想,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種“反常的”帶正電荷的電子0 v5 |/ [- a5 Z9 V5 K
* h, `% C# l; a ~* _
6.薛定諤(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與愛因斯坦、玻爾、玻恩、海森伯等一起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發展了量子力學。因建立描述電子和其他亞原子粒子的運動的波動方程,獲得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
8 `0 K/ U& Z* P* `9 M0 W3 k9 r; i7 l- T1 Y4 k
, }9 D- \$ Q3 k# D4 q8 B' r
7.1922—1923年間,康普敦(a.h.compton l892—1962)研究了x射線經金屬或石墨等物質散射后的光譜。4 C/ b! b, f% y' X' x. l
2 P/ H1 y$ Y, \' ?# j" Q
8.美籍奧地利科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是迎著20世紀一同來到世界的,父親是維也納大學的物理化學教授,教父是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兼哲學家* z3 r, v+ t% y
! D. Y5 b0 b$ Q6 X& C! d9.海森伯,w.k.(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7~1976)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第一種有效形式(矩陣力學)的創建者
2 H/ y; J% p5 d; Z, n* @
7 g4 }4 q$ K0 G. w) G10.玻恩,m.(max born 1882~1970)德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9 Y) h; c B0 d- ^" ~; a+ h# |5 h$ }
11.尼爾斯.玻爾(bohr,niels)1885年10月7日生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父親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3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物理,1909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11年獲博士學位.大學二年級時研究水的表面張力問題,自制實驗器材,通過實驗取得了精確的數據,并在理論方面改進了物理學家瑞利的理論,研究論文獲得丹麥科學院的金獎章: ^8 U$ E; c$ `# l- }5 p
) R, `% h3 t* D& Y7 r
( E8 o% h9 T% [ K8 t12.普朗克,m.(max planck 1858~1947)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
; B( [9 z* v/ l& g* i
' L! t& p/ l! N; @9 P1 m( F
& M% Z4 @% P4 K/ g$ o7 v13.居里夫人(1867-1934〕是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她曾兩次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的化學獎。她受教育較晚,于1893年獲物理學位,1894年獲數學學位,1903年獲博士學位。局里夫人以放射性作為論文題目,她研究了很多物質,發現釷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與鈾相同。研究瀝青鈾礦時,她發現了鐳和仆。1910年她成功的分離了純鐳。居里夫人對巴黎的局里實驗室的建立作出很大貢獻。3 b, u' ?) j+ n* |6 N
/ @" w& h' i& x! H. q- C" \" ?; X
14.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 1853~1928)與塞曼(pietr zeeman 1865~1943)因研究磁場對輻射現象的影響、發現塞曼效應,分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5 P8 j- Q# @3 q1 H( U- U( i+ \, A8 S
8 ^/ i L9 f6 Y. K4 _
15.朗之萬:187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