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6180|回復: 4

從德國為兒童干家務立法窺見西方人動手能力強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0-2-1 21:15:09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只要我們大家努力來勞動,幸福生活一定會來到”,像這首澳大利亞的民歌所歌唱的那樣,勞動創造了世界,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隨著信息時代的降臨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勞動的形式和內容與以往有了根本的不同,人們對勞動的態度也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在許多國家,勞動依然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和應該具備的美德。在德國,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干家務;在日本,人們常常利用星期天來干家務勞動,體驗生活的樂趣;在美國,許多企業都重視技工的培養。   熱愛勞動從孩子抓起* t3 Q1 i, P, B6 e: O* h+ X
  據日前的一份調查顯示,美國孩子每日勞動時間是72分鐘,韓國是42分鐘,法國是36分鐘,英國是30分鐘,中國孩子每天僅勞動12分鐘。     2 C! N6 x: @5 V& _; q
  德國人的動手能力很強,這與德國人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內容有很大關系。在德國,孩子的勞動義務明明白白寫進了法律:6歲以上的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干家務。記者的朋友約翰有兩個孩子,9歲的凱斯和11歲的喬治。他們家生活很富裕,但每個月才給每個孩子30歐元的零用錢,而且這30歐元也不是白得的,孩子們要幫家里干一定的活才能領到:喬治負責為花園里的各種植物澆水、翻土以及擦洗汽車;凱斯負責幫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間、外出購物和擦洗全家人的鞋子。如果他們想要買玩具或者買書的話,那他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勞動賺取。每逢暑假,兩個孩子都要頂著炎炎烈日,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送報紙。記者對約翰夫婦的“殘忍”表示不理解。他們卻說:“與其讓孩子做寄生蟲,不如教給他們勞動的技能。”不僅德國的家庭從小就教育孩子要熱愛勞動,德國學校里也開設了內容豐富的勞動課程。柏林埃思理學校校長穆勒博士告訴記者,德國小學每周有兩節手工課,內容包括紙工、編織、木工、制作陶器等;中學設有勞動學課和操作課兩部分,既要學習勞動價值與報酬、工人基本素質等理論,還要學會制圖、縫紉等實用技能。此外,德國中小學都設有專用教室,分為金屬加工、木加工、烹飪、辦公室管理、縫紉和編織五大類。
! d- d6 [+ e/ v' {4 V! K) m- o  日本人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日本的小學課程除了設有圖畫課、美工課外,還開設了家庭課、生活課、校外學習課。家庭課上,孩子們可以學會縫紐扣、洗衣服、使用菜刀、做日本家庭愛吃的醬湯,以及如何有計劃地花錢等。生活課的面比較寬,往往只有一個大的課題,其余就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比如“一起坐電車去兒童會館”這個題目,就要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去兒童會館干什么?自己要準備什么東西?電車在哪里坐?乘坐電車時的規矩是什么?從開始訂立計劃到實施,直到最后總結,都由孩子獨立完成,老師只負責指導和保證安全。日本文部科學省還明確提出“為了讓孩子們將所學的各門各科獨立的知識結合起來、綜合地運用”,要求在所有的小學和初高中設立一門名為 “綜合學習”的課程。小學三年級以上每周3小時,初中每周2至4小時,高中需修滿3至6個學分。綜合學習是沒有教科書的課程,由學校安排有特色的實踐活動,比如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使用電腦、參觀工廠觀看物品的制作過程、跟面包師傅學做面包、去養老院打掃衛生照顧老人等等,涉及范圍極廣。0 {: k$ E& G: Z
  美國的孩子喜歡冒險,非常喜歡去嘗試新鮮的東西。針對學生的特點,美國的學校一般都設有一些供選修的勞動課程,如電焊、機械加工、農業和牧業等,這些課程不但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培養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愛。在課堂上,孩子們不是光學理論,還要親自動手去實踐,如修車、種花種草等。與國內不同的是,孩子們參加這些課程都是出于自愿,也就是說孩子們自己真正想去嘗試,而不是學校強行規定。當被問及是否愿意參加撿垃圾、慰問老人等志愿者活動時,五年級的克里斯汀告訴記者:“只要我喜歡,我就會去,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工作是不是很臟、是不是很累、老師會不會表揚這樣的問題。”
6 m# u  W9 d7 o$ i  勞動可以體驗到生活的樂趣% V: ^* e: V# v( m* ]0 S5 E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德國人家家都有個“小工廠”。鄰居克萊門特家的“小工廠”設在地下室里,大概有十四五平方米,中間擺著一個大工作臺,工作臺下面是許多個小抽屜,里面裝滿各種規格的釘子、螺絲、墊圈、管件、電子元件和材料等。靠墻擺放的一排工具柜就像個工具展覽館,從簡易工具到現代化工具,從木工、瓦工工具到鉗工、焊工工具應有盡有。“工具多有好處,會促使人自己動手,讓人變得能干和勤奮”,克萊門特說。實際上,克萊門特家的2層小樓除了設計和建造需要請人幫忙外,其余的如房屋裝修、廚房和衛生間的設計和安裝等,還有刷墻、鋪地板、拉電線等都是他們一家三口的“杰作”。此外,他們家里的汽車、游艇、家用電器或者上下水管道出了問題,全都是他們自己修理。
8 C6 i+ E2 Y/ p2 @/ o  大概是從小就體驗到了自己動手的樂趣,很多日本人成年后也保持了這種愛好。日語里面有一個詞匯叫“星期天大工”,“大工”一般指從事建筑業和裝修行業的工人,他們通常頭上包著白毛巾,腳穿木屐,身上沾滿了涂料和泥漿。“星期天大工”是指平時上班,周末休息時在家刷墻、修地板或者打家具的人。有些“星期天大工”家的車庫就像一個小型車間,各種工具應有盡有。記者拜訪過一位醫生的家,客廳中有一張原木的長桌,刷了一層亮漆,看起來古色古香。板凳更是獨具匠心,廢棄的汽車座椅安上四個轉輪就成了一張常見的靠椅。他驕傲地對我說,這些都是當“星期天大工”一點一點做出來的。+ k) k) n5 U2 L, n2 i2 C- M
  技術工人受到重視
  y. M% E8 H8 S9 K  一位日本朋友是開字畫店的,經濟條件非常優越,他唯一的兒子卻專門跑去很遠的地方學做“大工”。記者好奇地問他夫人,怎么肯讓兒子去呢?夫人面露喜色地指指腳下的地板,告訴我說,這是上次兒子回來探親時鋪的,雖然有點歪歪扭扭,但說明他在努力。3 K0 T  o$ M1 W/ a+ f( z) G$ I& k5 U3 I
  在日本,無論是建筑工人,還是工業技術工人,都會獲得社會的普遍尊重。也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在中國社會中不起眼的工作,在日本卻成為孩子們憧憬的對象。在前幾年的兒童理想問卷調查中,大工、廚師等職業在男孩的夢想中高居榜首。女孩子的夢想以當護士或者面包師、開花店居多。在日本,這些職業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完全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而且實際的收入也不低。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工種,比如電焊工、車工、銑工等,他們的收入要超過一般行政工作人員。
- g' t) s6 v, v/ X, P  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田中耕一原來是一名普通技術員,讀大學時曾因外語不及格而留級一年。進入島津制作所19年,他才剛升到線長的管理職位。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研究,結果一舉震驚世界,由普通員工變成了諾貝爾獎得主。
: |" I2 `; e2 A' @  德國之所以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除了企業擁有完善的質量體系及德國工程師的完美追求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德國擁有一套獨特的職業教育體系。正如戰后聯邦德國第一位總理阿登納所說,“職業教育是全民族的事業”。德國聯邦勞工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德國有各類培養技術人才的職業學校9727所,在校生 260多萬。雖然德國國內失業率仍居高不下,可是對那些技術熟練的工人來說,他們的雙手就是生活的保證。寶馬汽車公司的高級技工舒瓦茨說,德國職業學校實行“雙軌制”,70%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培訓,其余時間在學校學習,這種制度鍛煉了自己的技能。進入寶馬公司后,通過再培訓及自己的努力,他已成為公司的 “汽車醫生”,年收入達10萬歐元。/ z) H7 m' Y# p) l! q/ a
  美國的社會分工很細,白領和藍領的界線很分明,但不管你是白領還是藍領,美國人更欽佩的是那些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社會尊重的人。在一些美國企業,藍領工人,特別是技工很受尊重。企業為了發展,非常重視藍領工人上崗前的培訓,同時也十分重視對他們的再培訓。在一些公司,藍領工人可以重返校園學習新知識,他們的再教育費用全由雇主承擔。記者有位朋友在美國一家鍛造工廠工作。因為競爭激烈,他所在的工廠從150多人縮減到了50多人,主要的生產都轉移到了中國。但是,美國工廠留下來的全是“精兵強將”,個個都是高級技工,他們制造的鍛造件技術含量非常高。企業對他們的技術要求都很高,并經常出錢讓他們去接受培訓。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0-2-2 12:35:33 | 只看該作者
勞動不僅光榮
' z$ R/ R" W2 Q% _$ ]而且是一種技能
3#
發表于 2010-2-2 14:48:4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一般農村的孩子動手能力強些,因為小的時候經常玩耍
4#
發表于 2010-2-2 18:55:23 | 只看該作者
一切都是收入分配制度導致的,一個技術工人,累的要死,收入還沒有管理層的零頭多,地位怎么可能高嘛!
5#
發表于 2016-4-8 14:55:1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主分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5 02:54 , Processed in 0.08146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