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備生命周期費用(Life Cycle Cost)指設備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總費用,可分為設置費和維持費,其中設置費包括研究費、設計費。制造費、購置費、運輸費、安裝調試費等,維持費包括能源費、維修費、操作工人工資、報廢費及相關的雜費等
4 }- W, K' L2 R5 R& F0 M# T. [% N! Z; o. H% ^
. M4 C/ _/ V: p壽命周期費用研究的發展( H$ X/ ~0 N* O; l1 W" o$ I
+ i0 ]6 S: s, E, b/ f 壽命周期費用(LCC-Life Cycle Cost)分析是近幾年來在國外越來越引人關注的工程費用優化方法。我國多在軍事裝備方面開展研究,在民用產品方面涉及較少。主要是受經濟體制影響和數據收集的限制。由于LCC的“冰山效應”,即可見到的“浮冰”(購置費)在整個冰山(壽命周期費用)中并不大,而看不見的大量“冰塊”(維持費)在水下,人們容易忽視維持費用或后期費用的預測,給使用者附加上沉重的包袱。這也是LCC方法應用在工程中的主要原因。 # [6 y9 n+ X) M% z' r
LCC方法是對那些壽命周期長,使用維修費用非常大的產品(裝備、設備),謀求總費用最小的技術方法。當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購買“物美價廉、結實耐用”物品的觀點,但樸素的LCC觀念解決不了現實社會中的復雜經濟課題。LCC方法是在一定的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及客觀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在60年代以后,經濟定量學科已有了迅速全面的發展,可靠性工程、維修性工程也走過了奠基階段,一些經濟強國總結了過去大量國防費用浪費的經驗,意識到LCC必須正式進入決策系統。例如美國在70年代重視LCC的原因,一是國防軍經費的減少,如1977年軍費只有1960年的56%;二是新型武器系統部件采購費用昂貴,而且使用維修費更是大幅度地增加。如美國海軍的艦艇總數,在1972年為654艘,維修和現代化改裝費用為14億美元,1978年艦艇總數減到462艘,費用卻增至30億美元,平均每艘艦船的維修費用在六年內增加了兩倍。整個美軍國防的研制、采購、使用維修費用之比在64財政年為1:2.1:1.6;72財政年為1:2.4:2.8;80財政年達到1:2.6:3.5。使用維修費用的迅速增長,不僅成了沉重的負擔,而且影響到對新武器的預研和投資,削弱了裝備更新的能力。由于美國作為軍事強國,在國防預算比較充足的情況下,軍方采辦管理部門和國防承包商都堅持裝備性能至上,一般不愿對費用、性能和進度等指標進行綜合權衡。從50年代到80年代,美國驅護艦的費用上升20倍(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實際增長了4倍),核潛艇費用上升了近10倍。有時為了提高百分之幾(1%~2%)的性能而逼近性能極限時,付出巨大的代價(增加10%~20%的費用),有時尚未充分了解費用和其它參數之間關系,就做出重大設計決定,使裝備系統的LCC不斷增長。 0 X: i4 `5 a! G- Z, E% D
為此美國制定了一些新的采辦政策,曾經提出過許多費用控制措施,如壽命周期費用方法(LCC)、定費用設計(DTC)和價值工程(VE)等,強調不僅買得起,而且用得起。同時,狠抓了LCC管理。包括: & Q* F9 H {8 s- z* O
(1)制定統一的法規、政策和和標準,推行LCC方法; ' w; D) E& @- X
(2)從研制開始就狠抓可靠性、維修性和綜合后勤保障; 1 Z6 {/ N) U$ }3 ~, [" ^
(3)改革維修;
( _$ B0 Y+ _/ }: u, d" \' E(4)淘汰使用維修費用過高的陳舊設備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