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歷史上從康熙開始清朝就開始了繁榮,可是在嘉慶以后就慢慢的走像了衰亡。那么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從清朝剛剛開始就已經埋下了滅亡的種子還是由于皇帝的管理與才能不行而導致的呢?那大的中國 那么多的能人 就被幾個洋毛給滅的一塌糊涂,鴉片戰爭時中國完全有可能打敗那區區四千洋鬼子,中國那時有四萬萬人啊!全沖上去踩都把他們踩死了; z1 h4 `1 o. e C* e& Y$ {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清朝財政困難,無力發展先進的兵工業,無法實現富國強兵。事實也并非如此,淮軍在1864年6月進攻蘇、常太平軍時,郭松林、楊鼎勛、劉士奇、王永勝四軍萬余 人,已有洋槍萬余枝,劉銘傳部7000多人,有洋槍4000枝。到次年底與捻軍作戰時, "計出省及留防陸軍5萬余人,約有洋槍三四萬桿"。其炮兵到1864年也建立了6個開 花炮隊,裝備了12磅至l08磅不等的火炮。已經基本上淘汰了冷兵器和土槍、土炮。然而,此時淮軍裝備的尚是前膛槍炮。到甲午戰爭前夕,部分部隊還裝備了更為先進的后膛連發槍,主要槍種有奧地利的 曼利夏、德國的新毛瑟和中國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槍等。如趙懷業部即"皆系一色 快槍"。淮軍主要有英國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魯森式和德國的克虜伯式后膛 炮。僅1871年至1873年,李鴻章就購置了德國克虜伯后膛四磅鋼炮141門,到1884年 淮軍配備的后膛鋼炮已達370多門。自1886年起。廣東又陸續撥解北洋鋼炮100多門,另外,到甲午 戰爭前,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門,大部分用來裝備了淮軍。淮軍火炮中, 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魯森式鋼炮還是西方80年代末才發明的快炮(速射炮)。由 此可見,淮軍的裝備無論是質與量,都是堪稱一流的。滿清末年(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滿清滅亡),滿清的國力并不像我們今天想象的那樣弱,武器裝備清兵的武器裝備并不比西方列強(包括日本)差多少,至少在亞洲,不比日本差多少。話再說回來,裝備落后就一定意味挨打嗎?想想八路軍、志愿軍吧,比起敵人來,裝備何其低劣,但是斗爭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所以,武器裝備的落后并非是滿清衰亡的真正原因。
& o0 D$ U2 R. D' V2 ~; B( L終究是管理體制問題,用法制,出現一個廢物領袖,國家最多沒大起色,不會亡國,等以后出了好的領袖就可以奮發圖強,但是中國喜歡用人治,看一個領袖的心情愛好來對事物做判斷,任何事情都是摸棱兩可,遇到英明的領袖,就有了開元勝世,貞觀之治,遇到無能的就掛了, 所以 ,一個企業必須是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太約束和促進大家. 所有的職能部門都要互相制約互相協助,一切依照規章制度辦事,先立法,有功必賞,違法必殺,不用任何的個人感情色彩和個人情緒好惡來評判.高層中層行使的是權而不是在玩術.- i4 i6 s. J: N x+ M* [
人治就是以人的意志為基礎,以人的意志為法,喜歡怎樣就怎樣,沒有一定的規律,隨意的以統治者意識為主導去管理;法治就是以法治人,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必先立法,然后是執法,要求民眾守法,并且執法機構被監督執法。$ J7 @2 Y) U' H& y2 ]% h! n
人治論認為國家由具有高尚道德的明君賢臣通過道德感化來治理;法治論認為國家由主權者通過法律來治理。
0 x2 y' ]& p! I9 y. o+ ~. @再看今天,很多的企業,都爭論個不休,研發人員說品質是設計出來的,制造人員說是他們干出來的,品質人員說是他們控制的好才有這么樣的結果,業務人員就能牛氣了,覺得東西都是他們賣出去的,錢都是他們收回來的,他們才應該是公司的老大,然后就是哪個部門強悍就是誰有理。
# V+ S! D6 F9 C然后很多的企業往往都要招聘一些的熟手,熟手的概念就是在相關或者與本公司完全產品結構的企業有工作經驗。熟手的帶來的效益自然是巨大的,但是來自各個地方的熟手們到了一起,很自然的不兼容,哪怕以前是有100個理由而討厭以前的工廠他也會不自覺的把以前的作風硬要帶到現在的環境然后就形成了幫派和內亂。員工問什么會抱團?缺乏安全感,所以要形成團體來取暖有了小團體,自然就沒有大團隊概念。 H: w D0 E* a8 a( w, a
任何一個企業對于企業老板來說都看作是自己的兒子,這個說法一點不過分。請的管理人員,相當與自己兒子的保姆。但是保姆的作用,只能喂下飯,穿個衣服,頂多教孩子哼個小曲,寫幾個字。所以我們都要把孩子送去讀書,所以我們的老板們,要把員工送出去培訓。等我們的經濟條件好些的時候,就會請家教,一科請一個,請最好的最專業的。為什么?無非就是為了孩子能出人頭弟。
* d( m: n- b) p. c$ `7 K一流的企業他靠建立行業標準,二流的靠賣專利,三流的靠制造加工。真正形成了健康積極的企業文化的公司,哪怕把圖紙發布到企業網站上,工藝流程丟到大街上,別人也造不出同樣穩定的產品。這個不是神話,我之前的恒宇公司,有不少人出來自己做的,都帶著恒宇公司的技術,招牌,都有不同的渠道弄到恒宇的物料渠道,技術資料,甚至同行還高價挖空過從研發部主管,車間主管,采購,業務,機加工組長,鉗工組長,一個公司處心積慮把一個公司挖空到如此地步,但是挖去之后就沒什么用了。上上個月,那家一直挖恒宇人的公司,因為拖欠工人工資,被工人集體去勞動局告,還被陽光網暴光了.恒宇公司老板的車從面包換成了奔馳了.
: R) D: z# O- c- }* g7 ?' n# k快速消費品可以用廣告攻勢打開市場,能快速在短期獲得豐厚回報,如三株口服液之類;有實力有經驗的經紀公司可以包裝出一個明星,同樣在短時間里能有大收成。炒樓的個別更快,一進一出,就是千百萬的利潤,做機械行業若要做大做強如同造就奧運的金牌選手,苦練內功是唯一的出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只有選好對路的有利潤的產品,靠穩定的質量,帶來穩定的客戶,從而提供企業發展壯大的經費.否則一切都是空的.
[6 x! H0 \) ]% l6 S全世界都知道客戶是上帝,但是上帝為什么垂青與您? 那時因為產品的性價比,就是常說的同等價格敢比質量,同等質量來比價格,如果做到了上帝說某家的產品不要錢白送都不要的境界,企業也就該完蛋了.好的質量從哪里來,設計人員說,是設計出來的,他們可以找出世界上無數的先進國家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制造人員說,是制造出來的,他們同樣的可以找出世界上無數的先進國家的事例來說明這一點,品質人員說,是靠他們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督促出來的,照樣,他們也可以找出先進國家的事跡一大堆,其實我認為,一個企業能有穩定的產品品質,是全民參與經營出來的.從設計工程師品質工程師制造工程師到去毛刺的雜工,他們都是一樣的重要.形成不了一個全民參與的品質概念,靠規章制度,苛刻的處罰條例,根本保障不了穩定的產品質量,設計的再好的東西,也是一堆垃圾.上帝都是很敏感的,誰讓他上當一次,會記得很久很久的.沒有穩定的客戶,哪里來的經費供給企業的生存,更不要說發展了,客戶一不穩定,您必定動搖,要不要這么多人的問題自然的擺上了議事日程,不等裁員員工已經開始動搖,一個個都在想后路的隊伍,哪里來的戰斗力.沒有戰斗力,就更加做不出象樣的產品,人員一流失,上帝又突然賞口飯吃,一忙起來,招些新手,出些亂子,少不了處罰,一處罰,又流失,一個年員工流動率居高不下的企業如此惡性循環如何發展.....
6 R$ a/ ?+ \9 z, x3 }. Z( O是員工愿意滿大街跑著頂著烈日大雨找工作嗎??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是人,都不愿意的.一個企業如果員工在那里能學有所用,能有向上的發展空間,并能獲得相應報酬,就算是有人來挖,不加30%以上的薪水,是沒有人愿意又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了,就算是有人挖,企業只需要加10%就完全可以把人留下.8 @( E. E: T0 |1 W) f0 z/ }4 u* I
現在已經過了那個一個產品能讓一個企業馬上能夠騰飛的時代了4 ?: S' Z* F7 M* ]1 U
今天就寫到這里,2 {+ x" m3 q: x( a6 Y& M
以后再有空慢慢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