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壓油箱的設計要點8 m0 o& ], e5 F9 w) `+ d Q: j
作者 NWHB70 2007.07.02
, n" c* w M: i M0 k$ }- W, [# }參考 成大先主編 機械設計手冊
& h5 O, O( W2 u8 P( l8 N& t! Z$ T( Y( [$ Z. f4 \7 K: [. u
油箱在液壓系統中除了儲油外,還起著散熱、分離油液中的氣泡、沉淀雜質等作用。油箱中安裝有很多輔件,如冷卻器、加熱器、空氣過濾器及液位計等。
_2 t+ }6 {/ [: y5 A b 油箱可分為開式油箱和閉式油箱二種。開式油箱,箱中液面與大氣相通,在油箱蓋上裝有空氣過濾器。開式油箱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液壓系統普遍采用這種形式。閉式油箱一般用于壓力油箱,內充一定壓力的惰性氣體,充氣壓力可達0.05MPa。如果按油箱的形狀來分,還可分為矩形油箱和圓罐形油箱。矩形油箱制造容易,箱上易于安放液壓器件,所以被廣泛采用;圓罐形油箱強度高,重量輕,易于清掃,但制造較難,占地空間較大,在大型冶金設備中經常采用。
& P+ o( _$ B; I油箱的設計要點1 M- P( \6 w5 ~1 v' y
設計油箱時應考慮如下幾點。
/ d! f& U0 Z& |! [4 p 1)油箱必須有足夠大的容積。一方面盡可能地滿足散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壓系統停止工作時應能容納系統中的所有工作介質;而工作時又能保持適當的液位。3 c) i/ V2 K" x0 v& O8 u
2)吸油管及回油管應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飛濺產生氣泡。管口與箱底、箱壁距離一般不小于管徑的3倍。吸油管可安裝100μm左右的網式或線隙式過濾器,安裝位置要便于裝卸和清洗過濾器。回油管口要斜切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沖擊油箱底部的沉積物,同時也有利于散熱。$ U2 { ?7 |1 l% q
3)吸油管和回油管之間的距離要盡可能地遠些,之間應設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環的途徑,這樣能提高散熱、分離空氣及沉淀雜質的效果。隔板高度為液面高度的2/3~3/4。% T# r$ p8 i. R4 A; @; d4 D- ?$ }
4)為了保持油液清潔,油箱應有周邊密封的蓋板,蓋板上裝有空氣過濾器,注油及通氣一般都由一個空氣過濾器來完成。為便于放油和清理,箱底要有一定的斜度,并在最低處設置放油閥。對于不易開蓋的油箱,要設置清洗孔,以便于油箱內部的清理。
7 c" f8 h {* B: g, S i, _" g 5)油箱底部應距地面150mm以上,以便于搬運、放油和散熱。在油箱的適當位置要設吊耳,以便吊運,還要設置液位計,以監視液位。
% K4 v* O! N" E) i 6)對油箱內表面的防腐處理要給予充分的注意。常用的方法有:
3 W' w9 v/ Y8 _ C- G( J h& X ① 酸洗后磷化。適用于所有介質,但受酸洗磷化槽限制,油箱不能太大。% [3 g( b( n9 C1 A7 O* Q
② 噴丸后直接涂防銹油。適用于一般礦物油和合成液壓油,不適合含水液壓液。因不受處理條件限制,大型油箱較多采用此方法。" w" R( ~2 O& C1 i9 C* r7 x0 ?2 d- }
③ 噴砂后熱噴涂氧化鋁。適用于除水-乙二醇外的所有介質。
+ U% D( ^- H/ I* P ④ 噴砂后進行噴塑。適用于所有介質。但受烘干設備限制,油箱不能過大。. R9 N* J7 [' A, u' I! N# `
考慮油箱內表面的防腐處理時,不但要顧及與介質的相容性,還要考慮處理后的可加工性、制造到投入使用之間的時間間隔以及經濟性,條件允許時采用不銹鋼制油箱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