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服老鷹前輩的自學能力啊!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感悟老師的教學水平對個人學習的影響非常大,小學老師還行,自己也學得帶勁,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初中開始敗落下來,學習氛圍差,被不學習的人打擾影響學習,老師教學方法也不太對勁,初三重新分班進入了快班,學習氛圍好,老師上課有激情,有條理,循循善誘,經過一年的追趕才得以考入高中。高中呢又沖到了初中的覆轍,高一高二,差生多,不學習,負面影響大,老師講課不怎么遵循學習規律,總之學習效果不好,那時候也想過自學,但是老師上課嘰里呱啦的,也自學不進去,高三分進快班,學習氛圍變了,老師的水平也很高,進去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的水平,一年的追趕,得以離重點3分之差進入普通本科,全班排名也是前十名。7 }( ]+ f8 h" P+ ?- M7 ?' R' P
進入大學了呢,不知道是不是普通本科老師的水平有限,又開始學不進去,不得已逃課自學,基本把各個科目學到良好水平。大學里沒什么壓力,沒有老師的監督,自學也不是特別投入,自學的時間也不是特別足夠,所以有些科目沒有學透,例如高等數學,這門課目但是還掛掉了。
* A) S, L# J) l# H4 W( _去年開始復習考研,在那個目標和氛圍下,學習得非常認真,非常投入,其專心程度可比高三時期。5個月下來,把高等數學讀得通透,復習高等數學基本是從零開始,之前就沒怎么學好,況且時間過去好久,都忘掉了。最后高等數學考了136分,而且由于超過了135分,得以破格給了個復試名額。
( \% O. G# x4 R: g$ D& v研究生活開始了,能進入一流學校學習乃人生之幸事,但是能否適應正常的課堂,和老師的教學方法,還是個未知。2 T) g8 C9 @* D j5 B* y
很早就苦想過老師應該怎么教學,什么樣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我理想中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這樣:0 h7 ]+ F7 z, L* O9 z
高中往下,學生都缺乏自律,自主學習能力,所以老師的作用是:掌控整個課堂,營造適當的氛圍,給學生施加適當的壓力,有獎有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壓力是一種動力,獎勵也是一種動力,適當的責備是可以的。老師在課堂上應該富于激情和熱情。回想一下,我遇到的好老師大致是這樣的。以上是基本方針,基本路線,以之為靈魂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上的技巧。
! E% W, o& Y. K K( x4 ?% q9 d大學呢,和高中相比變化太多:1、老師學生人數比差距太大,大多數課程以大課堂的形式展開,一個老師對一百多號人,按照責任均攤效應來解釋,一個壓力均攤到一百多人的身上,一個人身上感到的壓力就非常小了,所以老師很難掌控課堂的氛圍以及給學生施加壓力,很難調動學生的情緒。7 _3 u2 L) s- U% P( i; S9 l
2、大學生與高中生相比更加追求個性的獨立,不再把老師敬若神明,這樣也導致老師比較難鼓動學生的情緒。, {& U: m3 [& X# ~' Y! `6 I
3、書本知識的不同,高中往下的知識都是非常固定,基本的知識,而大學的知識都是非常專業化,廣度可以不斷拓延的知識,教材所概括的范圍有限,某些部分的細化程度有限。高中的知識簡單固定,決定了一個課堂上,所有人同時學習,一堂課下來,絕大多數人可以同步學懂。而大學里,由于書本知識的特異性,決定了很難達到所有人同步理解的效果。 j+ ]# @- A! P2 E# }+ U: e( M
綜上述,我認為大學比較合適的學習形式是:老師起個答疑解惑的作用,把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學,課堂上解答學生疑惑,大致梳理知識脈絡,指引學習方向,或講解作業中集中出現的問題。+ r1 v+ }! M& S8 x0 z. Q& t
然而現實問題是,很多大學生缺乏自律,學習犯懶,大概是我在一般本科的緣故,大學里流行形式課堂:把所有學生逼到教室,底下不學習不管你,老師在臺上把書本念完任務就完成了。這種課堂實乃無奈之舉,有課堂了至少表面上都還在學,還像個大學吧。
1 K) M! p) w7 E- }* b這個問題也好解決,我問過一個老教師:學習氛圍是什么時候開始變壞的?答曰:擴招后就開始了。
/ r. V- [9 D( f: {7 A5 o# a% e" e) B估計只有實行本科縮招才能改變學習氛圍,本科是否應該實行精英教育?整個國家的學習層次布局是否有待改革優化?* ?, U8 f,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