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l90 于 2024-11-10 01:38 編輯 + v4 l( w8 k. r# i! z
4 l( \6 a2 K1 {- O很認同一樓的觀點。
3 J1 {7 q& H' D" x
' A4 @% l: m( q$ m基于基礎知識,這玩意改變不了,著實沒辦法,你初高中物理化生地學的厲害,假使各種原因上不了大學,但是有個科研單位破格把你錄用了,沒有受到大學的系統培訓,日常的科研工作你也可以玩得轉的。就比如咱們機械設計,設備研究到最后,還就是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應用,就是力和速度的關系。就是大學沒上過,看一下課本,也就知道齒輪、同步輪……是怎么用的。初高中的教育如果是定性教育,那大專本科研究生就是定量教育。前者是告訴你這玩意怎么用,后者教會你它的根本原理。
" `9 r* S3 H! N/ s( n# o1 {5 @$ C
, F# y! K, x% i, E+ i* a: }2 a至于985,211,只不過比其他院校學生接觸社會性的資源更多一些。定位是不一樣的,重點本科、985,211,包括現在的雙一流,國家層面定位就是學術型單位。普通本科,三本、大專,就只是應用型單位。
1 L& F7 t7 h- g: I* Q! h" Z% v* B" m' i* Q9 P
再一個,咱們還是沿用的蘇聯的那套工業體系模式,本科畢業工程師職稱,專科生畢業技術性職稱。也就是說專科類學校體系是教會你怎么用,本科及以上教授你如何成體系的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他的關鍵目標。(這一點進過國企的員工更有體悟,本科生及以上進的研發室,專科生進的車間。民營的只考慮你有沒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但是趨勢還是有些大公司的研發部招本科及以上的,這個涉及到政府補貼)+ b+ J% z0 c+ I8 ]1 {- H
本科教育是教會你遇到問題,如何解決,通過哪些渠道可以解決,找方法。
, T# i; x- R2 Z$ L4 T6 x所以說,用學習課程歸到認知差,我以為是有失偏頗的。5 a3 S) Q8 \/ i- x
d" y- I. B; ~" g# k2 T第二點,學習能力。其實這個更不能簡單的把學歷和認知差綁到一起。: x, B; \2 T3 u
" c# V0 A% N n
我一個前同事,深圳大學機械專業研究生畢業。要知道深圳大學不是985,211,也不是雙一流,但是他的錄取分數線可比985,211的高。設計了一個門,用到氮氣彈簧,聽別人說設計了五六次,都不行,直到有一次我看他在設計,他從淘寶找圖,嗯,尺寸對,就把型號規格寫到清單上發出去采購了。我說你不應該用CAD畫個草圖模擬一下?那一年,他研究生畢業第二年。他學歷高么?高。學習能力呢?差!不會用,沒用過,網上找找視頻,看別人怎么設計使用的,他就不。我的認知中懶=學習能力差。 a4 I6 R- @# y$ Q p
6 b, A$ }- Q- G2 n, b3 b: }) I6 q
我高中同學,我倆關系可好,高中一起放學,一起上學,關系好到什么事都說,除了高中畢業據說有個女孩向他表白,問他的時候他承認有這個事,具體是誰,就是不說,就這一件,十多年了,我還在記掛著。后來他上了大專,畢業后開火車去了。高中剛畢業的幾年,我們聯系精密,等我們大學畢業了,也時長聯系,這幾年,一年也就通一回電話。沒話說,找不到共同的話題了。他也不關注國際時事,也不關注其他領域和行業,他有車,我和他聊車,結果我發現他比我還不懂。他也就活在自己的一畝二分地,火車開出去,第二天再開回來,再休息兩天。有年假了,帶一家人出去旅游。記得以前聊到以后的生活,說走一步看一步,如果鐵路公司混不下去了,就去開個照相館,這應該是他的真實想法。他是一個一個對未來沒有幻想的人。所以這類人的樂趣,你也不能說他認知差,只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