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認知差,本人深有體會。
1 F, ~7 I) m$ ~, o8 k4 t! S3 M大專三本二本的孩子和一本的孩子再和985,211的孩子之間的認知差不是一星半點,不僅僅從知識層面上,知識層面只是認知很小的一小部分,個人認為還包括對問題思考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優秀的人和一般人的角度就是不太一樣,與其說是“聰明”,倒不如說是認知差。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接觸到的普通雙非一本,在當地也能稱得上“地頭蛇”的重點搞笑,和其他地區的985,211,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從師資教資培養方案來看,一般的雙非一本絕對不會給孩子提供什么核磁共振實驗設備,腦電波設備,這些對于那些98,211的孩子來說,都是人家上學中正常可以接觸到的設備和知識層面,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高技術人才門檻高,其實不是大家誰比誰聰明,而是在相同的時間段,接受的事物,認識的事物,完全是天差地別。而對于普通的二本三本來說,甚至連一些接觸到心理學,神經學,核磁共振的機會都沒有,哪比得過人家那些專業的呢,不僅僅是認知上的差距,更是抓住更多機會的缺失。0 t) P! v5 ], b
所以很多人想要考研考公翻身階級,其實可以去嘗試,這確實是能夠抓住提高自己認知的機會,尤其是考研來說,考公更多的是接觸社會上的人情事故了,而你考研考上好的985,211,相信對自己的認知是能夠有巨大提升的,但是考不上的人,我認為除了不夠勤奮,還有一點重要的原因就是認知差,還是得“認命”。/ _2 n0 E, \9 _- e7 Q
在順道講講一些我自己所能接觸到的認知層面,希望有緣人能夠一起分享分享故事: K8 @" G# t$ I v w* g
1、雙非一本的研究生,在校成績稍好點,在當地也能在重點高中得到優厚待遇,比如剛起步稅前1.5也都是有可能的,當然要因地區而異,我說的這個地方在浙江省;
: m9 z& g" w/ l0 l8 r' p% K2、普通的博士生,可以去三本院校當老師,舒服的很,大部分三本院校中的大部分老師沒有什么科研壓力,只要上上課就行,節假日該放就放,福利該有就有,甚至有些老師覺得,在三本學校當老師,對他而言只是兼職,這不是我信口雌黃,而是一位老師親身對我說過;好一點的博士生,去雙非一本去當老師,會有科研壓力,但是福利不少,不說那些人才引進的補貼,光從公積金來說,有些地區每個月老師公積金能達到一萬,那是什么概念,意思是你買房付個首付就行了,后面有公積金替你還,當然這些五險一金的事情也是因地方而已,我說的這些都是在浙江省內還不錯的地方。
: b* O* t8 c+ R6 }7 ?6 D2 B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文科的認知差會比工科的認知差更明顯一點,這個是個人感覺。工科大多1就是1,2就是2,但是工科的綜合性、專業性,都能涉及到認知差的問題,綜合層面來講,認知高的人,綜合型不會太;專業性來講,認知高的人,專業性也不會太差;文科生的認知差尤為明顯,畢竟和文字打交道的多,不同的話,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機,有些人用的恰到好處,有些人則像個書呆子。* }6 X/ n: F, b: i
我主要簡單介紹了一些關于學術那點認知差的小皮毛,各位有什么職場上的,也可以一起分享分享!
& s! h2 l7 R, h% I$ c/ W'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