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搞不清楚自己的專業,對人生和職業沒計劃,學習課程都是應試態度,專業不喜歡(18歲填高考志愿,自己懂個屁,也不知道他們喜歡什么,喜歡玩吧),就算不喜歡,做本行業就為混飯吃,也確實是混的大學,很少有人主動學習,以為上完大學拿了文憑就算是半個行家了。所以從學生方面來說,很少有合格的人才。
9 I1 C" M$ T& R
4 T0 y* m+ Q4 Q5 @+ K9 D9 ~8 h$ }從教育上來說,年輕教師懂個屁,老教授懂一點,但是太忙,有實際經驗并且認真負責就算不教書都教做人的老師太少了,所幸我遇到過一個,不過由于工程師出生的,脾氣應該算是直了點,想做點教學改革,被系上領導阻礙了。而學校方面,現在大學生都是這個水平,要來簽人的單位始終要來,學校慌個屁。
( u, y: ^, T4 W0 k0 [/ R8 u. P% w* Q1 p- z
大學課程設置我覺得沒什么問題,都是很基礎很實用的,在實際中用得也算很多,雖然講得淺,不過學習本來得靠自己。) G9 a7 ~' F0 v i9 _" n
, \9 a7 u7 L' [: }. I* ]
上面有些朋友說教學內容和實踐脫節,我覺得倒不會,現在很多教材都編的很好,我一直覺得實踐上的東西都寫在書上,都是別人幾十年心血和經驗留下的文字,每句話都是有過別人實踐經驗的,不然怎么那么多什么什么手冊,那么多什么什么經驗公式,還有那么多定性但沒法定量的知識點,能學會從抽象概念中提煉形象記憶和認識,也算一門本事。而運用理論的時候,干什么項目,第一次別說沒經驗,仔細思考下,實踐中需要用到的東西,以前都學過呢,自己沒注意罷了。而要是自己工作學習的時候留心了,抽象書本中就能學會定性的實踐知識,而干一次,就知道書上很多不是隨口說的,再干幾次,大概的定量分析能力就有了,就得到了大家所說的實踐經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