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打到門口的中國車,歐盟開始急眼了!宣布要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展開反傾銷調查:他們認為中國的新能源車,是拿著政府的補貼用低廉的價格來占領歐洲市場。
納悶了,中國新能源車在歐洲的價格有那么便宜嗎?國內17萬左右起售的比亞迪海豹,在歐洲的起售價就得去到4.5萬歐元,也就是34萬人民幣;13萬就能拿下的元 PLUS在歐洲可得花31萬??!你們寶馬3 系和 X1 在歐洲也就30萬人民幣左右。哈哈~這元 PLUS做夢也沒想到,這輩子竟然還能和寶馬肩并肩吧!
再說這個政府補貼,國補在2022年年底就已經終止了,消費者的購置稅減免呢也只有在國內買車的車主才享有補貼。也就是說,通過補貼來跟你們打價格戰這事兒,根本就沒法存在!
那為什么要用反傾銷這個理由來調查中國新能源車呢?多少是嗅到危機了!
這幾年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那叫一個迅猛。在過去的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出口歐洲市場的占比就達到40.5%。在歐洲,每10輛新能源車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要知道,以前都是他們把車賣到我們這邊,但現在,中國車企正在以一個非常可觀的速度搶灘歐洲市場。
作為一個傳統的汽車工業老區,肯定不允許你外來車就這么把我本地車的競爭力給壓下去吧,所以啊,明面上說的是反傾銷反補貼,實際上就是一個貿易保護。
畢竟,汽車工業可是歐盟的支柱產業,每年產生的營業額能占歐盟 GDP 的 8% 以上,直接或間接的雇傭了1400 萬人,占歐盟就業人口的 6.1%。
中國汽車出口卻在2022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今年又超越日本成為第一,還要把主要出口目標瞄準歐洲市場。據歐盟委員會指出,在未來兩年內,中國制造的車輛在歐洲電動車市場占比將會從8%增長到15%。
所以歐盟才想了反傾銷這出吧,打不過就限制!但說到底,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對中國汽車發展的影響大嗎?根本阻止不了中國電動車的崛起,反倒誤傷了自己人。 你看德國自己的寶馬也成了重點調查對象,因為寶馬的大部分新能源生產線都是在中國;還有在中國制造的特斯拉也得填調查的表格問卷,雖然這特斯拉不是自己人,但要知道特斯拉的新能源車銷量在歐洲可是排第一的。
那對中國自主品牌有影響嗎?要說影響呢確實是有,反傾銷調查這事一出,比亞迪的股價跌了2.8%,小鵬跌了2.5%,就連理想也躺槍跌了0.13%。但是能制裁中國品牌,限制中國車企的海外擴張嗎?那可不行!
畢竟中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國家俄羅斯和墨西哥,不在歐洲;海外銷量最好的比亞迪,賣得最好的國家是泰國和以色列,也不在歐洲。所以想通過反傾銷來壓制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那是不切實際的。
不管怎樣,歐盟的調查或許只是第一槍,在出海這條路上,中國汽車品牌要想真正成長為全球品牌,就要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產品過硬,哪里都有市場!但不得不說,歐盟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也是對強者的一種認可,不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