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發(fā)帖提問了焊接架臺提升強度的問題(圖一)得到了大家很多的回復,獲益良多。這里先感謝大家,也欣喜于能有機械社區(qū)這個大家相互交流提高的平臺。上個帖子的問題,大部分得到了解決,所以這里也分享一下解決過程,以作交流。首先條件如圖一所示,對初步設計的架臺進行有限元分析(圖二),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變形量0.5,主要是懸臂部分的變形和支撐部分變形在末端產(chǎn)生了大位移兩部分導致的。那么對策就是減少這兩部分的變形。
首先懸臂部分,盡量減少懸臂長度,這樣也可以減少支撐部被放大的位移。同時提升懸臂本體的強度,通過增加板厚,上側也添加肋,內(nèi)部筋的布置等方式提升(這里我對懸臂部分單獨進行了有限元分析,來確認強度的提升效果)。
至于支撐部,首先是提升了前后長度,由400提升到800。而后查詢了機械設計手冊,恍然大悟,將原本橫向布置的筋改為X式布置。
再之后,想盡量降低高度,來減小末端位移。嘗試了一些方案,限于工作條件,直接降低高度并不可行,但我將懸臂部分和支撐部分做成了分體式設計。因為設備空間主要是上側空間有限,而下側則有充分的空間,做成分體式,就可以將下側支撐部做大來盡可能提升強度。當然,這樣的設計要特別注意螺釘?shù)牟贾?,因為將要由螺釘直接承受力,需要校核好?/font>
所以,目前的優(yōu)化結構就是如圖三所示,變形降到0.15。當然也不是最終版,接下是跟根據(jù)其他的單元精細尺寸,從焊接工藝性上優(yōu)化結構,減重設計,螺釘?shù)牟贾眯:说葍?yōu)化過程。
大概花了半天的時間,不斷推翻與優(yōu)化,最終迭代出來了這個尚可的結果(圖四)。在這個設計過程中的感悟主要就是分析與解決了。分析出是哪些地方存在問題,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查資料做優(yōu)化嘗試各種可能性來一點一點解決掉每個小問題,最終得到成果。我想,這個思路可能比較值得分享吧。
|
-
提問.png
(104.88 KB, 下載次數(shù): 72)
圖一
-
初始.png
(284.15 KB, 下載次數(shù): 64)
圖二
-
結果.png
(462.33 KB, 下載次數(shù): 62)
圖三
-
歷程.png
(460.08 KB, 下載次數(shù): 66)
圖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