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這次真的來了。
7月8日,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馬智行3家企業15輛車獲得上海市浦東新區首批發放的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獲得牌照的企業可在特定區域內開展“車內無人”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而就在前一天,即7月7日,北京宣布正式邁入自動駕駛“車內無人”商業化試點階段。
所謂“車內無人”,就是自動駕駛的車內,不再設置安全員,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截圖于《人民日報海外版》
“車內無人”的全無人駕駛的開啟,比這還要早。
去年的時候,武漢和重慶兩地就已經開始了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的探索,允許車內無安全員的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在社會道路上開展商業化服務。
而且,不僅地方上爭先恐后行動起來了,在全國層面,相關措施也已啟動。6月,工信部明確表示,將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支持L3級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無人駕駛離在全國普及的那一天,已不遙遠。這一改變,所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今年5月舉辦的第三期高維對話上,就明確表示,無人駕駛技術一旦起來了,就會帶來很大的、多方面的變化,會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
這種“商業模式的改變”,首當其沖“改變”的就是網約車生態。
滴滴出行CTO兼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回憶,2016年,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跟全球自動駕駛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企業家,還有工程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形成了關鍵一些關鍵認知,其中就包括:
L4級自動駕駛技術進入人們生活的最優路徑,就是Robotaxi,這是自動駕駛技術在冷啟動階段最好的商業化土壤。
正如滴滴所預料的,如今北京、上海、武漢、重慶進行測試、商業化試點,“試”的就是Robotaxi。相較于網約車,Robotaxi無需司機,可以節約司機的人力成本,而且可全天候運行,所以,“無人駕駛技術一旦起來了”,若具有成本優勢,或將“碾壓”傳統的網約車。
百度“蘿卜快跑”、小馬智行等的Robotaxi發展十分迅速,未來搶占“滴滴”們的市場,是大概率事件;但是,Robotaxi何時能搶“滴滴”們的“飯碗”,則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