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肯Z,網上對它的評價可是褒貶不一,一方面它2米93的軸距、全系2.0T+8AT,還有1米多長的中控屏,讓這臺作為總統座駕品牌的車型,看上去非常具有性價比,而另一方面,它放棄了CD4平臺,而改成了C2平臺,就是目前蒙迪歐在用的平臺,這件事一直以來,都存有爭議。所以起售價25萬元的林肯Z,究竟體驗如何,是否值得購買呢?咱們從底盤說起 F% H# ^ f' a3 T. s6 f' B: |
{$ v- h' t6 o) [* D k* n( s! j林肯Z采用前麥弗遜+后四連桿的懸掛結構,和蒙迪歐相同。下車體兩側的護板,還有中間的排氣隔熱,從前到后都非常完整,但是后懸下擺臂很明顯節省掉了塑料護罩。現在只留下了固定塑料板的孔位。
) n6 y6 ~) v$ d
. M* ? E1 o" q. V0 L
; v f3 C# n8 o2 J( i6 m5 i6 s 它前軸是全框式副車架,面積不小,前面的橫梁非常接近防撞梁了,這樣的副車架可以在低速碰撞時,對中冷器、水箱支架等這些部件進行保護,有效降低維修成本。8 }8 Z; j( j; d0 n A, F
- R% W" d8 E9 _: L
- Y* e- s/ `: g; V 后面是它的三段式傳動軸,對于這樣擁有一臺246匹馬力,376牛米的發動機來說,這樣左右等長的傳動軸,就能夠抑制一部分,急加速時的扭矩轉向現象。
" x3 v4 z. M2 }% t5 `* C7 m. x' N" F9 O! }7 E/ a" V% A
然后它還有全鋁的麥弗遜前懸,用料比較下本,它彈簧的偏心設計,可以抵抗部分的側向力,起到部分雙叉臂的效果,但是麥弗遜的結構上限,也限制了它的性能表現,在橫向對比34C中,這樣的結構并不算出色。
4 I9 n& P8 h, a: T, h
. T$ v/ W$ q2 j5 t# J' |9 P! B ; A7 Z4 g! r" q5 S+ Y0 h( [9 B* R6 H
; T! a% ]! }4 Y% E
這也是C2平臺不如CD4平臺的一個特點,就是CD4平臺僅能應用在中型車或中大型車之上,而C2平臺適用范圍從小車到緊湊型,再到中型車,都可以適配,所以C2平臺的用料和設計上,較CD4都會有更加明顯的成本傾向。* {& `4 A+ V+ p7 X
' G0 g" a; v4 |9 r# r7 H) B$ U它下擺臂上有打孔偷輕,是明顯的輕量化取向,但是林肯Z后軸就只有轉向節是鋁制,其余的桿系,包括副車架,都是沖壓鋼制。2 _0 q# U0 `5 B- ~* @; d0 B4 s% x
0 A8 M$ E8 l7 P5 Z ' A5 \0 _4 G* i0 N' V$ u9 d9 E
0 ^, @1 O! x, T' {
像這種全鋁前懸,前軸的簧下質量相對較小,那么需要的減振器阻尼也比較小,所以前軸就處于一個小剛度、小阻尼的狀態,而傳統前驅車的車頭很重,而為了提高后軸的響應跟隨性,往往會做大后軸的懸架剛度,所以林肯Z最終就會呈現一種“前軸軟而車頭重,后軸硬但車身輕”的現象,理論上在加減速時,就容易出現車身俯仰,或者剎車點頭現象。8 F/ l) F, S% R% X2 e5 p2 X5 C. @
, Z4 ]! H0 y4 C) @6 e它的穩定桿的連桿,俗稱李子串,中間是鐵質,兩頭采用工程塑料包裹,主要目的是減小一部分,因為耐久導致的球頭異響問題,算是有設計在里面。
1 P; S2 u( K3 L7 C: B; J* W
/ H+ X" f! v: ?; d: p; _
6 f8 e R, h5 ] 它后軸的副車架,覆蓋的面積很大,而且通過四個襯套,與車身連接,是提高后軸隔振性能的一種體現。后軸的形式也是比較常見的E形四連桿結構,但林肯Z也并不是毫無亮點。) R7 y' c& j# D4 ?3 C* T ^
5 d+ @% T ~2 S3 F, S. l
D8 l6 ^3 g6 e1 v$ i" z k$ g( V7 Y( y7 N$ ?4 W
比如它的彈簧位置,就遠離轉向節,使得后彈簧的杠桿比較小,相對來說,彈簧的剛度對整個后軸Z向剛度,貢獻量就更低,有利于提升后軸的舒適性。加上較長的拖曳臂、高于輪心的車身連接點、布置分散的轉向節硬點,這些都是林肯Z,在乘坐舒適性上,所做的設計。, o7 ] b6 x8 p2 G) Y% z
3 C% D0 C( h$ {6 A/ q* s % X* O, R& i3 C. E9 L
& q4 j! [7 f3 g ^) p 在縱梁的后側,兩邊各有一個圓管形式的加強筋,和蒙迪歐一樣。但是下邊梁沒有采用螺栓連接,不過也是留出了基礎的螺母,也是體現了林肯Z和蒙迪歐,深度平臺化的特征。
A# l! C W- ]# i: \2 p
% j+ ?. Q2 T K; \2 y& }+ m & _- ~, [, ]3 ]3 T! l! Y
: K# G0 Z9 R# S) G/ ?$ m 最后來給這臺林肯Z做個總結,林肯Z的底盤,一改往日美系車的運動風格,和高極限特性,轉而著重發展與家庭息息相關的,舒適性、NVH性和動力性,能夠看出林肯Z現在就是主打高端家用車的市場。因為現在的一線豪華的BBA產品在動力、做工、多媒體系統等方面就比較落伍,其他二線品牌要么動力落伍,要么正在換代,要么偏向于操控,失去了家用車的舒適性屬性,所以林肯Z的出現,就剛好填補了這樣的空白。" P# T4 a' l+ Y* b0 z: y% K, P' ~
9 `* W$ k# p7 `6 a4 \1 T4 j9 O0 v, r; h1 ]* b9 p& R, G.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