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薄壁零件尤其是對連接產品的薄壁管殼工件進行加工時,消除定位、裝夾變形的技術一直困擾技術人員。一般認為采用心軸定位夾具,分多次裝夾零件壓緊,彈性心軸定位夾緊零件,軟爪徑向夾持零件的方法較為可行。 ▲ 一種心軸夾具 但由于管殼零件壁薄,尺寸精度要求高、幾何公差要求嚴格,必須要一次裝夾完成零件加工,在彈性、徑向夾持力的作用下,零件加工后會產生彈性變形。因此下面分享一種消除加工夾緊力變形的工裝設計,能較好的解決薄壁管殼零件在加工中所受的夾緊力變形問題。 一、薄壁管殼零件介紹
6 e' ?& w) `$ H1 |2 L) X薄壁管殼零件成件如圖1所示。形狀為橢圓曲線形,小端孔φ58H7,大端孔直徑84H7,壁厚1.5mm,零件幾何公差精度對基準孔端面要求高。 圖1 薄壁管殼零件 二、加工難點分析
, B% C' J* {1 v- J/ W8 x6 d& _零件壁厚1.5mm,剛性差,薄壁管殼零件的直徑與長度之比=D/L≥10,零件加工時在主切削力的作用下,受到刀具的徑向擠壓產生彈性變形。根據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求,需要一次加工完成,才能達到技術要求,但是受到零件結構限制,零件在裝夾定位時若采用: (1)分道加工,先加工外圓圓柱面,壓圓柱面再加工曲線面,則存在二次裝夾,達不到零件幾何公差要求。 (2)若采用軟爪夾持孔或其它部位,零件在受到徑向夾緊力產生彈性變形。 (3)如采用彈性心軸內脹孔,由于零件剛性差、壁薄,在彈性夾緊力作用下,零件也會產生彈性變形。 三、夾具設計原理4 n4 y- \2 e9 H% p: g8 q+ M
根據管殼薄壁零件的結構形狀,采用端面壓緊、雙壓板壓緊形式,保證零件加工的尺寸及幾何公差要求。夾具如圖2所示,零件在莫氏心軸上定中心、端面定位,通過換壓板夾緊一次完成零件外圓、孔端面加工。夾具采用軸向壓緊方式對零件不產生徑向壓力,克服徑向力對零件的變形。 圖2 薄壁管殼零件夾具 1.莫氏錐體心軸 2.壓緊螺母 3.壓板 4.六角頭螺栓 四、夾具設計分析6 }7 h1 h0 g" o3 O3 b( F/ T; d1 ^) r1 X
(1)莫氏定位心軸(圖3)為夾具的主體部分,與機床主軸內孔由錐體配合,通過配合間隙的微量校正,使夾具與機床主軸回轉中心一致,而零件在莫氏夾具體上定位,根據定位誤差的計算得出零件在莫氏定心軸上定位間隙,判斷可以滿足零件的加工要求。 圖3 莫氏定位心軸 (2)壓緊螺母(圖4)將薄壁管殼零件與夾具體連接,薄壁管殼零件在氏定位心軸上定位后,轉動壓緊螺母,壓緊螺紋內端面壓在薄壁管殼零件外圓臺階面上,并將薄壁管殼零件端面軸向壓緊,此時,夾緊力的方向沿軸向方向,消除了主切削力加工時引起的加工震動,零件完成夾緊后,加工薄壁管殼零件φ58H7小端孔及端面,由于是軸向夾緊,消除了徑向夾緊力產生的薄壁管殼零件加工后回彈變形。 圖4 壓緊螺母 (3)壓板(圖5)為壓緊薄壁管殼零件端面部分,當完成薄壁管殼零件φ58H7孔及端面加工后,停機,零件不動更換壓板,使薄壁管殼零件φ58H7孔端面受軸向端面夾緊力,完成零件二次壓緊,壓緊后,通過壓緊螺母的8-10mm扳手槽將壓緊螺母快速卸下。 圖5 壓板 薄壁管殼零件在第二次軸向端面壓緊時,壓緊螺母未卸下,此時維持薄壁管殼零件第一次加工狀態,第二次軸向端面壓緊后,再卸下第一次壓緊的螺母,完成薄壁管殼零件的外形加工,消除了徑向夾緊變形及切削震動,保證了薄壁管殼零件外圓等尺寸加工精度及幾何公差要求。 為了防止機床在高速運轉時壓板脫離壓緊面,在壓板設計時,考慮在壓板前端壓緊面上設計1個φ58mm深1mm的臺階圓,壓緊時臺階圓伸進薄壁管殼φ58H7孔里間隙配合。同時為了快速壓緊、卸下壓板,在壓板上設計有10.1mm尺寸的開口槽,使得稍松動六角頭螺栓,便可卸下或裝夾壓板。 結語
- t. Q& l4 Y/ {+ r4 L5 X工裝經過薄壁管殼零件的加工,效果良好,尤其是運用薄壁管殼零件自身的結構,采用雙壓板形式,使薄壁管殼零件在加工中自始至終不受徑向及軸向夾緊力,消除了薄壁管殼零件因夾具夾緊力引起的變形,保證了薄壁管殼零件的尺寸精度及幾何公差的技術要求,解決了薄壁類零件產品加工難點,這個工裝的設計思路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連接或薄壁零件的加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