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21102134032.png (824.32 KB, 下載次數: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2-11-2 13:40 上傳
6 o& c7 o5 l7 v
▲2022年7月7日,北京朝陽區朝來農藝園,新農人們正為采收工作而忙碌。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 L7 @# y) ~. R& z- \2 r/ u G; Y& E6 |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消息,日前,河北石家莊市鹿泉區永飛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永平通過了石家莊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與鹿泉區鹿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江成為全市最先取得初級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標志著石家莊市農民職稱評定正式落地落實。
* L% G; o5 A1 t9 [正高級農藝師、中級畜牧師、農技推廣研究員、電商營銷師……這些“高級職業農民”的出現,攪動了農村以往平靜的池水,很多人覺得評職稱對農民而言是一件好事,很新鮮也很提勁;也有網友認為,農民評職稱并無必要,這也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甚至還有人調侃,農民嘛,還是種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
& D' d9 R) N6 R. U多年來,在職稱評定問題上,人們郁積了太多的情緒,也有很多沉痛的體驗。不過,一碼歸一碼,對農民評職稱可以理性探討,但不該抱著冷嘲熱諷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解農民評職稱話題的嚴肅性。
' b- B5 W0 a$ {. R- D事實上,不光河北,近年來全國多地均啟動了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像山東省打破學歷、論文、科研成果等條框限制,專門出臺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制度,目前已有3329人取得新型職業農民職稱;青海省日前也印發《青海省農牧民職稱評定管理辦法》,建立農牧民職稱“直通車”制度,對有特殊專長,示范帶動能力強,在農牧業技術研究和推廣方面業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可“一步到位”評定高級職稱。
0 `: P% s, L: P# q多少年來,人們一談到農民,就是一種刻板、機械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印象,這一印象是時候改改了。既然其他行業的人才需要評職稱,為什么農民就不能評職稱?為什么農民就不能享受職稱背后的政策扶持和社會美譽? ( F- Z% g0 ]: d0 }6 p) |
農民參與評職稱,這本身就是在打破以往固化的身份認定,開始強調農民的職業化色彩。這當然體現了公平公正,是一種進步。所以,國內多個省份紛紛啟動農民職稱評定,此起彼伏,交相呼應,而這樣的社會氛圍對于改變農民處境、改變社會對于農民的認知,是有好處的。 - n: L: T# r( v# k- s/ K
如今,農民所從事的具體事務,與傳統農民早已大不相同。如大棚種植、食用菌培養、奶牛養殖、鄉村旅游、電商農業、鄉村非遺等等,都是農民的工作范圍,也都需要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7 r% k9 S6 X$ A2 l6 M% W即便是傳統的種田,也與以往的“看天收”大不相同。現在,農民不僅需要掌握豐富的農業技能和金融知識,熟識高科技農業機械操作,還要了解農業科學的最新成果等等。這就需要農民加快職業化的步伐,不斷提升生產經營能力、技術推廣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真正成為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9 z. A9 K; e" ~* m
可以說,當下農民評職稱,正是鄉村振興背景下,對農民身份的有力回應。有了職稱的激勵,農民也有動力持續提升技能,打通了職業農民的成長之路。同時,此舉也會吸引很多大學生等外部人才返鄉投身農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拓寬引才之路。
4 x' t( }$ Y6 W* Z ^當然,也要看到,城市化背景下,當下農村仍處于人口凈流失的狀態。如何為農村留住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確實是一個大課題。 ( s9 Y+ r+ } A! S. K
農民評職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榮譽加持。高級職稱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如何給予農民更多的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等機會,讓農業、農村、農民真正具有吸引力。
, z; z3 w9 \6 Y8 O說到底,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如何“大有作為”,或許有不同的路徑,但在農業現代化、集約化潮流裹挾之下,農民職業化無疑是必由之路。讓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里大展身手,是農民評職稱的目的,也是結果。對此,我們有理由充滿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