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xbq1013 于 2022-10-10 10:21 編輯 ( c! b8 S1 ~! G, s, i
: V" h- f1 e. b, h$ O
看到一段分析——0 E) W# T( u" V- C* B7 G% s
' O6 u( b. Y9 ]: \
35歲的職場焦慮,讓互聯網大廠也成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1 I0 o6 Y# |4 T# ~! z5 k8 S# ~
% M! m: W4 |/ L; W" j$ a
在互聯網行業,有一道邁不過去的“坎”,就是35歲的職場焦慮。在互聯網行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35歲如果升不上去,那么裁員時就會成為“首選”。再加上近段時期互聯網大廠裁員消息屢有傳出,互聯網行業人人自危,這種焦慮甚至蔓延到了20多歲的年輕人。/ N5 C4 u- Z8 [5 r
+ p# i9 j* i* f& }7 P
難道互聯網行業就不需要經驗了嗎?顯然不是的。在互聯網行業35歲焦慮的背后,折射出互聯網大廠缺乏核心技術的實質。當互聯網企業淪落為“勞動密集型企業”,“996”成為常態,體能自然成為了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的關鍵。再者由于不需要研發核心技術,產品只要適合年輕人多變的口味就行,當然是越年輕,越能懂年輕人的需求了。
; q& l( `, s; C0 l Q. k
+ F+ o& Z, X; ?9 @% E: ^7 T這樣做對于互聯網行業長期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沒有核心技術,不僅會有被“卡脖子”的危險,而且一旦流量紅利消失,進入“瓶頸”無疑就成為了互聯網企業難以逃脫的“魔咒”。0 Q3 f* m5 B# F# R$ r
* i" F& g( V, T% t% o. k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呢?4 c; V q( v. V& x1 d5 O
' d X% p& w `; A& Y6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