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那個時代沒有白領藍領的說法,很多技術工人以成為“八級工”作為人生目標,不少人通過努力贏得了尊重。. K2 ^$ C. r" g
c' z+ d0 _4 f8 S! R Y' `% C. i: ]$ K
$ z! N) g* L( @$ {+ t- U6 s, R {" j
說起“八級工”,這里不得不說先一個人——李立三,我國著名的革命家、“工運”領導人,也是社會主義工資制度的倡導者。“按勞分配”的“八級工資制”正是在他的關懷和支持下開始實行的。 % D; @: i5 m; W. O1 W# D& A
圖為李立三
3 _9 o- `' [' {6 o- {
日本投降后,在蘇聯工作、學習的李立三被選為當時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上任后,他曾幾次到大連訪問,了解到當時由于旅大封鎖,工人生活十分困難。而在中蘇合營企業(yè)里,蘇聯員工執(zhí)行蘇聯的工資制度,生活水平較高;中方職工實行七級工資加配給糧制度,仍能積極生產。 6 ` e4 r- T {8 n/ Q& `, T
1949年秋,在充分深入了解七級工資后,東北總工會開會協商擬定了新的工資制度方案。
& [( m0 u. C! ?3 }$ W
1950年4月,東北人民政府公布實行了八級工資制。李立三所倡導的“按勞取酬”的新工資制終于實現了。隨后,在八級工資制的基礎上,又推出新的計件工資和獎勵制度。
1 ^9 H% d( H+ R: R
一年后,在勞動部、“全總”的推動下,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等行政區(qū),也先后實行了各自適宜的八級工資制。 0 h# Q' U& p% P0 l
“八級工制”是在我國工業(yè)建設為基本任務的大背景下,全國為消除工分制的弊端,將工人的技術等級和工資掛鉤推制定的。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八級工資制,先后經歷了60個春秋。 2 P4 c8 O- G) x0 _) ]
3 D* D6 j- M5 W2 P+ ^( t- b
前30年是推廣實行時期,對完成國家生產計劃,改善職工生活起了積極作用。后30年,由于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特別是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一工資制度已不完全適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5 q9 G6 c. C7 t; U1 W- R
這一制度在全國實行,可以說載譽60年。‘八級工’是技藝精湛、精工細作的頂尖工匠的代名詞,雖然“八級工”已經成為過去時,但其精神對于新時代重譜技術工人的新輝煌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
& j1 D6 T% Y- e% G
( }* u2 e, p: _2 H5 Z
: H7 l8 Z& f% Q" Y
有人說:六級工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大俠,八級工基本上就是掃地僧的存在。在八九十年代,一說誰誰誰八級工,那是很牛的事了。 5 u! t. W7 v' y" ~+ g% E& q m
那個年代里,“八級工”不僅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身份,更代表著高技術和高收入。1959年的杭州,當時一級工每月32元,八級工108元。那時候的108元絕對算高工資了,而且備受推崇與尊敬。 ) {+ @3 x' p7 q5 j J
許多經歷過八級技術等級制度的人,至今都承認那個技術分層非常成功。當時一個人,先不說是不是“八級工”,即使評上“五級工”“六級工”,在企業(yè)和社會都有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技術水平確實是高。 % d) D! S2 j: A1 ?9 l
在那個時代,沒有白領、藍領的說法,很多技術工人以成為“八級工”作為人生目標,不少人通過努力贏得了尊重。 . R' o# H6 g, h. y" X
1935年出生梁毛毛就曾是杭州一名八級鍛工。從小就失去了父母他,跟著姐姐生活。12歲那年,他進入一個資本家開的鐵工廠里去做幫工,從早忙到晚,可還是每天吃不飽、穿不暖。18歲那年,他看到鐵工廠招工,于是就跑去報了名。
$ H6 I/ E' | [1 u0 x
當時的考試內容是實際操作,梁毛毛回憶說:“老師傅從鍋爐里取出燒得通紅的鐵塊,用鉗子夾住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用榔頭砸下去。”由于他的榔頭無一落空,最終成功進廠,做了一名鍛工,也就是人們口中的“打鐵工人”。 # ]1 L" |5 W7 G7 l) d) t
那時的工人都會把八級鍛工作為奮斗目標,有人覺得八級工神奇,在梁毛毛看來沒什么,就也是一級一級榔頭敲出來、慢慢升上去的。在那個時候,設備不行全靠人!37年來,梁師傅從一個普通工人,一級、二級、三級……最終成長為一個八級工老師傅。 ; I. a) ^. I( v9 x; }8 n+ p# f6 o
有人說,人生有兩個證書,看似平凡無奇,其實要想拿到并不容易。一個是大學畢業(yè)證書,從小學順利地讀到大學畢業(yè)需要19年;第二個便是八級證書了,沒有幾十年努力是拿不下來的。 4 z. w0 e, c3 S& x1 C: \4 I! l
那個時代的“八級工”,一群不平凡的勞動者,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匠心筑夢、默默堅守,為了國家的建設刻苦上進,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對新時代的工匠們起一些引路的作用。 0 M& R' W' F+ H3 H% B9 D
a! o$ ~( ^, I
7 ]3 O r. b$ E6 F$ e
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規(guī)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優(yōu)化、素質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但無論總量還是比例仍與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提出的要求有相當差距,高技術人才還存在結構問題突出、人才斷檔等現象。 , V% o/ x" V, m; S1 [
目前,高級技工月薪已普遍超過萬元,一些技術過硬的“八級工(這里指的是高技能人才)”崗位年薪甚至突破20萬,并有多重福利保障。例如,足額社保、單人公寓等。
1 S, d7 B1 h; C# ?# Q9 V6 }7 r
然而,市場上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仍舊十分突出。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崗位數與求職人數之比)一直在1.5∶1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1以上。 * [( u3 m( h. d$ R& e" r0 w' c
據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超過1.65億人,占就業(yè)人員總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萬人,占就業(yè)人員總量的6.2%。
, a, H/ L9 z/ `8 ~0 G: A5 e3 u
我國近年來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yè)轉型升級,但卻面臨“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局面。高質量發(fā)展需要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 ' H& N- i9 J$ @4 ]) X
科學家、工程師不足可以引進,但放眼世界各國,還沒有大規(guī)模引進技能人才的先例,必須也只能依靠自己培養(yǎng)。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廣泛開展職業(yè)培訓。
2 n r- s; _$ t2 J: D7 n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職業(yè)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 《方案》明確,2019年至2021年,持續(xù)開展職業(yè)技能提升行動,提高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全面提升勞動者職業(yè)技能水平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到2021年底技能勞動者占就業(yè)人員總量的比例達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30%以上。
& z0 `8 W+ {6 A' b# e9 I& W* S( P
8 N' m2 \# k, e, K% L! \" \: h! }+ ]4 a+ Z0 q
結語 5 \$ [: m* e2 v; U. n# u/ N, s
5 ?# L/ }5 z6 V; b; t
高質量發(fā)展需要更多“八級工”,“八級工”代表的高技術、高收入和不低的社會地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該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解決人才結構性矛盾,提醒我們別把“八級工”遺留在歷史河流里。
2 U7 P6 x! v! J3 p- z
* |1 t, T% h5 V) r)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