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全國兩會期間,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各種代表的聲音,他們發表各種建議,希望為全國人民帶來各種福利,比如,有人提議每月再給職場人兩天陪伴父母假;也有人建議部分行業實施4天半工作制;也有人提議國足軍事化管理,認為軍事化管理是解決國足低迷的良方。
2 E8 b. S) K$ ]0 w; r( O, B
很多建議都特別有趣,比如,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提出,近年來年輕人都去送外賣,干直播了,沒有人進工廠當工人了。所以建議,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緩解制造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
3 l! j# \3 P( i9 B" _2 X% D: T* d
如今的外賣、電商、網絡直播等新興行業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就業;另一方面,實業卻少人問津,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去工廠上班,讓「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愈加突出。
- s9 f7 x! \6 v; D
所以,代表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這位代表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除了「國家鼓勵」外,他并沒有給出其他解決方案。
& ~2 v$ H) Z" Z
坦白說,我不太相信,鼓勵能解決問題。相反,聽到鼓勵就頭痛,因為鼓勵大多是基于鼓掌的,是看不到真金白銀的。 " W, _: A w* e% f' C) P
兩者的區別在于:
' F1 y, D* u0 t5 c5 r- \" G鼓勵:更多是精神上的引導; 激勵:往往包括實打實的利益分配。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是古人都懂的道理。 3 r0 S3 i/ \/ m9 H
年輕人為什么不肯進工廠? 5 W2 W6 L6 f- r7 k4 N7 c; i" l8 B
如果希望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那么企業優先需要考慮的是:
0 c' j; I' }" ]" O7 _- D, C1 u
工廠用什么來吸引年輕人?
! I* d1 z! Y& e1 H4 P; u! w/ V. |
現在很多時候,大家喜歡講使命感:
0 c' j9 y2 N/ x, l9 r
你做產業工人,是避免產業空心化,助力國家制造業騰飛,不被西方國家卡脖子; 你做醫生,是要救死扶傷,做一名白衣天使; 你做老師,是要春蠶到死絲方盡,為教育好祖國的花朵而嘔心瀝血。 但是在馬斯洛需求層面,這是最高級的需求:自我實現。下面還有四層需求呢:
" p% h! K. u/ x) l! t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 y c, N* L2 `, n1 w
![]()
0 ]4 k, c4 D. m* N' I
有一說一,送外賣送快遞,雖然辛苦,但是也不是全無是處:
% h2 p& @# I& |0 e# ]( h
首先,實打實能賺到錢,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干得多賺得多,一個月幾千甚至上萬,都不是夠不著。這薪資是產線工人沒法比的。 2 \& [+ \6 J. Q' r
這滿足了年輕人最底層的生存需求。
, n8 b0 \$ K3 k6 e, _# k- l
其次,送外賣快遞,也有相對空閑的時間,我時??吹椒枪ぷ鲿r間的外賣小哥們會聚在一起聊天打游戲;相比之下,產線上10多個小時無休,面對機器,不但有安全風險,也很容易讓人過度疲倦。
; A# E$ ?1 D; l) S* g2 b
更可怕的是,有些工廠不是996,是晚上8點趕到早上8點,每天上足12個小時,一個月只休1-2天,薪資也就4000-5000。 0 K( M; m3 L1 g7 c8 S) z# ]* |2 Y
如今的年輕人,誰不希望空出點時間給自己,對自己好一點。
9 i ^% o% B# \: L& E
外賣工作,雖然累,雖然辛苦,但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 T9 J2 S2 j5 f9 i2 P3 q Q
第三,送外賣快遞,干多少賺多少,基本不用看領導臉色;而在部分工廠里,管理是不夠人性化的。 ' v6 m6 _( p1 D& s7 W: ~ U, I
與其拿著不高的死工資在工廠里看別人的臉色,為啥不自己決定自己賺多少錢呢?
/ s% T4 j! f( M
這也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年輕人的得到尊重的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