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7885|回復: 6

[專題] RCEP:東盟十國之緬甸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20-12-9 14:05:0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Callejon 于 2020-12-9 14:25 編輯

世界上有這么一批國家,曾經是所在地區富裕發達的經濟體,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衰落了。比如伊朗,在伊斯蘭革命之前,德黑蘭被譽為東方的巴黎,普通居民每年是可以出國度假的。

再比如阿根廷,這個拉美國家因為歐洲后裔比較多,自稱“拉美歐洲”,因土地肥沃、種啥長啥;加上歐洲移民和后裔的確掌握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在一戰前的時候,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宛若今日歐洲瑞士。那時候有句話:as rich as Argentina。阿根廷人那時候走路,鼻孔是朝天的。

這些國家現在都衰落了。內因、外因都有吧。伊朗是因為得罪了美國,被名為國際社會實為美國的國際社會所隔離;阿根廷是因為自殘。

在亞洲也有幾個這樣的國家,比如菲律賓,還有一個是大家都不太容易想到的,緬甸。


緬甸以大米出名,曾經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大米出口國之一,地位堪比今日之泰國。在農業社會,有米就是爺。緬甸就是農業社會的爺。

后來英國人來了,開始大規模開采玉石和礦。在制造業還沒有成為全球經濟主流的年代,礦產就是經濟的主命脈。在英國人的開采下,原來深埋地下的寶藏變為緬甸的經濟支柱。緬甸遂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毀在哪里呢?

首先是二戰,日軍占領緬甸,以昂山為代表的緬人,和日軍并肩,與英、中、美展開了激烈廝殺。富裕之國成為戰場。這是一。

再后來,緬甸獨立,昂山被暗殺,國內內斗不斷。這是二。

再后來,緬甸走上了一條緬式社會主義道路,主要內容就是經濟完全國有化、將外資攆出緬甸。這是三。

再后來,90年代到2011年,西方制裁緬甸。這是四。

綜上,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到2011年,緬甸整整失去了七十年,經濟跌入低谷。

2011年,形勢開始起變化。西方制裁陸續解除,緬甸一下成為投資熱土,經濟增速已連續多年保持在7%以上,與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一樣,成為“7%俱樂部”的新成員。

這7%的增長,有諸多因素。

首先,基數太低了。窮到可以享受General System of Preferences(普惠制,就是可以以零關稅向發達國家出口商品)了,可不慘乎!

其次,這是個人口大國。與老撾、柬埔寨“小國寡民”不同,緬甸有近5千多萬人口。所以,同樣增速高達7%,老、柬的高速增長對投資者就沒有持久的吸引力,而人口9千萬的越南、人口過億的菲律賓,才是投資者流連忘返的真正熱土。

第三,因為窮,所以勞動力價格極低廉。因為窮,醫療條件差,人的壽命相對較短;非正式死亡也多。所以,可善終者少,善終而長壽者少,故人口年輕。年輕和低廉的勞動力,是制造業的根本。制造業之所有滿世界跑,最主要的驅動力就是這個。不僅日本、韓國看中緬甸,勞動力成本相對較高的鄰國泰國、勞動力成本近年來飆升的中國,制造業也開始向緬甸轉移。

第四,改革紅利。與中國八十年代一樣,百廢待興,百廢都易興。因為原來的體制太束縛生產力了,稍加放松,就會迸發出生機和生產力,將GDP送上高速快軌。

比如農業。中國以前實行大鍋飯,干多干少一個樣。所以大家都出工不出力,以致糧食不能自足。78年包產到戶,只是思路一變,就翻天覆地。分田到戶,地是農民的了。多干,歸自己的糧就多;少干,歸自己的糧就少。為自己干活,符合人的天性,不用別的激勵,就能讓10億人吃飯肚子。

但這四條還是不能解釋緬甸為什么一下子成為投資熱土。論窮,非洲都很窮。論人口,非洲人口比緬甸多的并不少。論基數,非洲的最不發達國家數量最多。論改革紅利,至少埃及就不弱于緬甸。

為什么非洲沒有投資熱土?為什么是緬甸?

有人說是因為靠海。緬甸有2000公里的海岸線。

那又怎樣呢?非洲四面都是海。

只有一個解釋。緬甸緊靠世界工廠,是世界工廠附近的最后一塊處女地。

從日本開始,亞洲就是世界工廠。日本制造業成本上升后,制造業開始向它周圍的四小龍(新加坡、香港、臺灣、韓國)、四小虎(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轉移;四小龍成本上升后,制造業開始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現在成本上升了,制造業開始向新東盟(越南、老撾、柬埔寨)轉移。

這一輪輪的轉移,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圍著世界工廠的核心轉。這個中心最初是日本,現在是中日韓。

轉移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但也不是哪里便宜去哪里。廠商要考慮的另兩個因素同樣重要。一是供應鏈。之所以圍著世界工廠轉,至少不能離太遠,是因為供應鏈都在世界工廠,跑遠了,就夠不著供應鏈了。用順了手的供應商、零部件、原材料、物流都在這里,如果跑到非洲,要啥沒啥,人工便宜又有啥用?

為什么制造業都往越南跑?因為越南跟中國緊鄰,拋卻行政因素,其跟中國一個沿海省份有啥區別?何況,人工又便宜。


廠商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市場。非洲本身沒有市場,不像中國、日本、韓國,三巨頭本身就有強大的消費力。

所以,綜合上述三個因素,制造業不會往非洲跑,只會在亞洲尋找下一個越南。緬甸就完全具備了成為下一個越南的條件。一窮、二人口多而年輕、三靠海、四靠世界工廠。

所以,一旦美國解禁,政權也回歸正常,緬甸成為下一個越南的政治和外交束縛就沒有了。不成為下一個越南,沒有理由了。

美國制裁為什么那么厲害?一般人可能難以理解。其實,也有人對美國制裁不以為然。中國、日本與緬甸一直有著密切的經貿關系,但還是無法對沖美國制裁的影響。

舉個例子吧。美國有一份緬甸百人制裁名單(Specially Designated Nationals),涉及與軍政府有關連的100多緬人。但凡這份名單上的人,其控股或投資超過50%的公司,美國企業不得與之做生意。

這很恐怖。因為美國司法部的制裁手段是很嚴酷的。罰款從數百萬到數億美元,不封頂;入獄可能高達20年。

所以,一般美國企業斷不敢蹚這趟渾水。實在要去,也要請律師做盡職調查,把制裁名單研究個透。比如,這百人名單,百人名下所有的控股公司都要查清楚。

查清楚?門都沒有,連美國司法部都沒搞清楚這百人名下有多少企業呢,何況你一個美國公司?而且,即使全查清楚了,這成本有多高?律師收你多少小時費用?

最后一算帳,美國公司一想,還是算了吧。繞著走吧。

這就是美國制裁的威懾力。

伊朗也是被美國制裁了很多年。后來,伊朗核問題解決了,美國解除了相關制裁。伊朗人民普大喜奔,以為美國公司會排長隊進來投資。結果一場空歡喜,只有來探路的,沒有投真金白銀的。

什么原因呢?

因為美國關于核問題的制裁解除了,但關于恐怖主義還有其他什么的一堆制裁還在,對美國公司而言,前方依然是雷區一片。想搞清楚雷區有多大,成本實在太高;蹚渾水的風險實在太大。所以,還是決定不去。

現在美國對緬甸的制裁是基本解除了。緬甸就像是一張白紙,可以繪制美好的藍圖。

緬甸人反而有點手足無措了。

在一次關于緬甸的學術會議上,主持人說,對于低起點的經濟體來說,隨便改改就會卓有成效,到處都是掛在低處的果子(Low-hanging Fruits)。請問,現在有哪些低處的果子可摘(也就是說,有哪些容易見效的改革可以推進)?

在場的嘉賓都一片茫然。

據說,緬甸政府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不知從何處下手。就好像一個窮鬼,突然多了無數個選擇,反而不知從何下手。

不妨從中國的經驗,試著給緬人提供一些建議。

第一個果子是農業。緬甸是傳統的稻米出口大國。稻米是它的拳頭農產品。在以下幾方面稍稍努力,可能就會有成效。


首先是資金。農民太缺錢,正規金融機構要么不敢(風險高)、要么不愿(成本太高,不劃算)借。許多農民只好借高利貸。債務是緬甸農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一方面制約了農民的生產,一方面制約了農民的消費。

其次是化肥和種子。有了好的化肥和種子,農業就會迅速起色。

第三是道路。沒有道路,農機、農資進不來,糧食豐收后也運不出去。可以先從對農業影響最大的基礎性道路修起。

修路這件事,中國做的最好。中國過去幾十年,持之不斷地修。修的不是路,而是中國經濟的后勁。

第二個果子是外資。美國態度變好了,西方世界、國際組織、國際援助、市場都會相應態度變好。這對緬甸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的國際環境。對于亟需發展的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不交惡。千萬不能與各國交惡。

所以要提醒緬甸,不能因為跟美國好了,就跟中國交惡。密松水電站那種事少做。只有你好我好大家好,外資才會源源不斷地進來。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經驗,就是不交惡。韜光養晦,是中國的學問,緬甸要借鑒。

第三個果子是借一帶一路和AIIB的力。緬甸急缺基礎設施,尤其是道路、電力和通信。對于投資者尤其是制造廠商來說,這是最關鍵的三件事:路通不通,有沒有電,手機有沒有信號。

基礎設施費錢、周期長、回報低。只有AIIB這樣專門搞基礎設施的國際金融機構才愿意陪你玩。所以,緬甸不可錯過這個機會。

自己沒錢,又想搞基礎設施大發展,只能靠一帶一路,找AIIB。

第四個果子是鄉鎮企業。中國的改革者后來總結經驗,都會提到一個想不到,就是想不到鄉鎮企業起來了。沒有頂層設計主動為之,沒人留意,也沒人支持,只不過是放手讓它自生自滅。鄉鎮企業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一分子。今天的民營企業即脫胎于此。

為什么鄉鎮企業能起來?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高度短缺的經濟,生產什么都賣得出去。

現在緬甸的情況就是如此。一個極度短缺的市場,生產什么都賣得出去。政府需要做的只是一件事,放手。

中國鄉鎮企業實在是太成功了,不僅迅速彌平短缺,產能后來大到國內市場無法滿足,遂乘入世之東風,將中國產品賣到全世界。

緬甸之幸,就在于前人把路都走出來了。效仿即可。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20-12-9 20:19:01 | 只看該作者
看看他們的處境,想想我們自己,雖然每天加班,但還算是幸福的!
3#
發表于 2020-12-9 22:16:20 | 只看該作者
好文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發表于 2020-12-10 16:19:48 | 只看該作者
好文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20-12-11 09:08:14 | 只看該作者
我看完了,寫的不錯
6#
發表于 2020-12-11 12:44:04 | 只看該作者
在中國還是挺幸福的
7#
發表于 2021-3-10 17:27:07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算到緬甸的這次政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05:09 , Processed in 0.10351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