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再隨風! 于 2020-5-29 10:47 編輯 9 R2 C4 i. Y M- u- C, Q6 {+ @
, E5 G4 Q5 @; V, ]: @7 _; b一,機械設計所要了解的周邊知識以及所要具備的觀察視角。 1, 熟練翻閱機械設計手冊。對于標準件以及常用件的一些技術特征要了熟于心。比如要清楚各類軸承,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絲杠傳動,蝸輪蝸桿等的使用場合,使用方式,以及相關的技術特征。對于具體應用時的選型計算則可對照設計手冊的圖表和公式進行具體確定。 注解:a.各類軸承使用場合,比如深溝球、推力球、角接觸等,清楚國產軸承與進口軸承區別。 b.帶傳動,平帶如何防止跑偏,同步帶規格型號.平帶可以熱熔成刮板類等知識 c.鏈傳動,了解理論鏈輪與實際鏈輪區別,最好選定一家鏈輪供應商,能清楚知道鏈輪厚度。同時了解下板鏈結構和輥道傳送。 d.齒輪傳動。清楚齒輪傳動種類,應用場合。 e.清楚各種型材、螺栓等標準件、管件中的法蘭、彎頭、閥門種類. f.清楚常用鋁合金型材國標與歐標區別,清楚鋁合金型材常用連接方式和常用配件 g.知道常用二相、三相電機、變頻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直線電機原理與應用場合。 2,知道N家常用件供應商并熟練翻閱其產品樣本。現在機械設計趨向于模塊化,對于機械設備制造工廠的整體技術要求更側重于對于一些配件和部件的組裝應用。比如臺灣HIWIN,日本THK,德國FAG,FESTO......對于此,要做到當你在設計某個零件或部件或要完成某個動作或功能的時候必須得知道目前是否有專業的廠商在生產或提供能實現某個部位的功能要求的成熟的零配件。 備注:a.氣動元件:亞德客、SMC、FESTO為同內常用 b.配件供應商:米思米(精密類)、上隆(國產類)、上銀(絲桿、直線導軌類) c.液壓供應商:知曉液壓接頭、液壓管、液壓閥、液壓泵型號規格. d.電氣原件:歐姆龍、臺達、三菱等的常用元件、PLC e:傳感器類:基恩士(接近開關、光電開關、光電斷路器、CCD視覺、光柵尺寸、編碼器等) 3, 熟悉原材料情況。比如你要知道目前市場上有賣的冷軋或熱軋鐵板以及各類型材的規格尺寸,有經驗的工程師往往都會知道你安排給采購的單子往往到最后是會變得面目全非的。。因為在鋼材市場,普遍存在變薄,變窄,變短這些情況,采購買回來的東西往往是和你坐辦公室根據設計手冊里選出來的相關數據存在比較大的折扣。 a. 熟知公司常用板材長寬規格,熟悉鋼材市場常供板材尺寸 b. 熟知鋼管尺寸規格,市場常供鋼管大小壁厚。 4,深度了解各類常用機床的結構原理和性能特點。所謂萬變不離其宗,機床亦是如此。設計一臺機器的過程可類比是小孩堆積木一般,一個部件一個組件進行堆積,然后把這些具備不同功能的部件或組建遵循某種規律聯系起來。 a. 熟悉各型號車床主軸內孔大小、車床主軸轉速,卡盤夾持工件大小。 b. 熟悉銑床工作臺面大小,銑床加工范圍。銑床主軸承夾持多大的刀具。 c. 臺鉆、搖臂鉆。熟悉鉆床能夾持多大規格鉆頭,搖臂鉆加工范圍,鉆床對應不同大小的孔的轉速。錐柄規格種類。 d. 刨床、鏜床、龍門銑、臥加、加工中心、磨床的加工臺面和范圍,以及工裝夾具與臺面連接方式。 e. 鋸床.帶鋸對不同材料應用的轉速。鋸床最大夾持范圍。 f. 剪板機、折彎機。最大剪板折彎厚度。等離子、激光切割對應最大切割厚度 g. 液壓站:最大壓力輸出,液壓管接多大 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你熟練掌握一些常用機構或裝置的功能和特性。而我們所常見的車,銑,鉆,刨,磨,鏜等機床上應用的結構或原理都是經過了數十上百年的考驗,對于其穩定性和可應用性我們無需過多地懷疑。比如車床的刀架結構,卡盤結構,尾座的鎖緊機構,主軸軸承布置,磨床主軸密封結構,刨床的連桿機構等等。 5,具備一定的機床裝配能力。 很多人會問,這完全是裝配工的活了,我做為一個設計人員過多地了解這方面知識干什么?當然,會這么問的往往都是些剛入行的新手。 當你永遠不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時就永遠理解不了針對一條長軸進行過渡或過盈裝配時因為你那圖紙上的左軸承位和右軸承位相距太大而軸承卻只能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裝配時,那兩軸承位之間那么長一段裝配距離所帶來的痛苦。 當然,你也肯定不會想起當這條軸最后要進行軸端螺紋鎖緊時,因為你圖紙上缺少了限制這條軸鎖緊時轉動用的夾持平面而導致無法順利鎖緊。當然,你就更想不到或是理解不了哪個位置哪些孔或哪些銷位是需要裝配時定配的。 a. 需知道不同工況對設備機架的要求。 b. 各種配合不同的裝配方式 c. 不同轉速對加工精度裝配精度的要求。 d. 各種機構的限位方式 e. 氣液管路電氣線路的布置。 f. 防護裝置的安裝布置 6,具備一定的電氣,液壓,氣動等方面的知識。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個人工作方向越來越專。當然,這里強調這些“旁系”學科并不是要求作為一個機械設計人員必須得能夠根據機床功能進行液壓或氣動的集成塊的油路布置或進行強電線路的規劃或弱電程序的編寫。但至少我們要能看懂人家提供的液壓系統原理圖或電氣原理圖/接線圖等,但能讀懂或編寫通用的PLC程序或一些運動控制器的C程序是更為妥當。 a. 氣動液壓執行元件、控制元件、輔助元件的選擇與安裝 b. 與電工配套協商氣動液壓執行元件的電源大小。 c. 簡單的氣動液壓管路圖的繪制。 d. 隨時了解市場新產品 7,養成在生活中捕捉,發現,簡化,總結,借鑒的能力。 對于一個搞機械設計的人員,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更擅長去發現“動”的事物和現象。我們舉些簡單的例子,比如冰箱,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制冷原理,但我們可以去觀察學習冰箱的門的密封結構,再如榨汁機,它是利用刀盤的旋轉進行物料的切削,同樣是利用刀盤的旋轉產生的離心力進行過濾和分離。 再比如汽車后輪差速器,去琢磨當汽車轉彎時候左右輪為什么出現速度差。。這些都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去捕捉去發現并去琢磨然后再進行提煉最后都是可以在設計中進行借鑒的。/ T, ^* o6 X+ ~6 f: i/ s
當然,最好的學習和領悟的機會是在機床展會上,相信很多有經驗的設計工程師對此深有體會。機械設備會展既是銷售人員的一個良好的拓展舞臺和機會,同時也是機械設計人員學習別人優秀設計經驗和認知當前機械設備發展概況的良好機會。所以,樓主希望廣大同行應當多多去參加相關展會,并不辭勞苦在展會上多走,多看,多拍照。
" d6 N& J) |! }' d8,略知鈑金知識。 一個好的設計作品,應當是讓外行人來觀看時,能讓他們在頭腦里第一印象做出“美觀”,“先進”,“牢固”,“穩定”等判斷。很多機械設計工程師往往側重關注于機床功能,效率,精度等一些技術性層面的東西。往往對于機床鈑金設計,液壓管道和電氣線路布局采取忽略,忽視的姿態。 舉個簡單的例子,要是把奧拓車的外圍鈑金套弄到奧迪車上,我相信很大比例的客戶無法認同和接受。蘋果手機之所以賣得差不多人手一機,除了它的完善功能以及運算速度的優異,當然其“美感”的產品外觀設計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略窺機械設計的宗旨,那就是如何把復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設計來實現,以及如何做到讓外行的人看到這個設計作品是持肯定和褒獎態度。 a. 了解剪板機、折彎機的最大加工能力 b. 鈑金的折彎系數,折彎槽規格,折彎R角規格 c. 了解鈑金常用件,如門鎖、鉸鏈、抽屜滑軌、腳杯、腳輪等 d. 了解鈑金表面處理方式:手噴漆、噴塑、電泳、烤漆、電鍍等 9,略知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 對于事物或技能的掌握程度我們可分為認知—略知—掌握—熟練這么些階段。我們作為機械設計工程師,因為我們從事的這個行業交叉性的學科比較多。 所謂業精于專,當然我們的前提是做好自己設計范疇內的事情,而這里所要求知曉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并不是要求你能熟記鐵碳合金相圖以及各類金屬在不同溫度不同熱處理工藝下的金相組織形態。但一些基礎性的知識還是需要了解或掌握的。比如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常見合金鋼一些常見的特性,通用性材料的屈服點,抗拉強度,熱處理前后硬度特性。 a. 了解各種材料的應用,如Q235、45鋼、不銹鋼、40Cr等 b. 了解相關材料的熱處理能力,比如調質、淬火硬度 c. 了解熱處理的方式: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調質等,細分又有滲氮、滲碳、共滲等。 d. 了解金屬成型方式:冷軋、熱軋、鑄造、壓鑄、粉沫冶金等0 s: `) k" Y2 z! R
10,設計軟件只是工具,而非使用它就是目的。 樓主曾面試過好多一些學校剛畢業的熱血小伙,簡歷上很多都有這樣那樣的等級證書,尤其常見AUTOCAD,PRO/E。一類中級制圖員,高級制圖員等等頭銜。樓主也加了好些像SOLIDWORKS應用群一類的QQ群。發現一個現象,很多人往往都沉浸和陶醉在討論或研究采用何種建模方法,采用怎樣的渲染或動畫技巧一類的問題。
4 C; \/ y% a/ \+ x4 w8 T; j當然,并不是說你去研究和深挖某個軟件的各項功能是錯誤的,只是覺得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向應該正確把握。 我們做機械設計的要明白軟件只不過是替代了傳統的圖板和丁字尺的一個工具而已。應當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純粹的設計構想當中,而不是讓自己被這些功能龐大的軟件給捆綁。 常用軟件:CAD\OFFICE\CAXA\SOLIDWORKS\CATIA\UG\PRO-E等等。 二,機械設計過程概述。 1,形成設計構想和完善整體策略。
& k) _* J: d3 D' e+ H2,確定機床初步結構方式。5 \2 X8 ^8 n) @# L2 H. d' z. J
3,確定各部件或總成的結構形式和功能。
# N( h+ f' |; g" N; q4 N4,零件設計。
_1 W/ @2 B" C( T! e0 W2 ^- ?1 `5,工程圖紙的相關問題。
0 n- @ e2 L) A: z6,設計的靈魂—計算,校核
: Z5 F) n; f9 O6 D) m3 V
此文引用于知乎,只是個人稍加注解,也算是對個人工作生涯的一種總結,希對大家能稍有幫助。
% g; P% J+ D4 i5 Z$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