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口罩機圖紙50000元,一次口罩機調試3萬元……
2020年元旦至今,平均每天約有182家企業改變經營范圍,參與到“口罩”“防護服”“醫療設備”等相關防疫物資的生產中,但依然有不少消費者買不到口罩,口罩“荒”背后,是跨界制“罩”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缺乏專業性。
經驗是時間的禮物。《IT時報》記者發現,由于生產經驗不足,原材料價格飆漲,不少制罩“新玩家”未能如期投入生產,至少要到3月5日之后,這些企業的新增產能才能陸續得到釋放。
01 口罩機圖紙:一門好生意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口罩機”,結果中不少是與口罩機圖紙相關的信息,而在電商平臺上,“口罩機圖紙”更是明碼標價,價格在9.9元-5000元之間,這些圖紙以全自動N95口罩機、全自動平面一拖二的圖紙居多,賣家大多定位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
3月3日,《IT時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份全自動平面一拖二口罩機圖紙售價288元,商品詳情頁顯示,與口罩機相關的3D圖、二維、清單、電氣圖、氣路圖等信息一應俱全。
“一代、二代、三代平面一拖二口罩機的圖紙價格分別是100元、2000元和50000元。”歐姆(化名)三天前從東莞一家口罩機設計公司拿到了幾種機器的圖紙,僅僅用了兩天便賣了2套,賺了4000元。
![]()
圖紙熱銷的理由很簡單,買不到口罩機。
受疫情影響,口罩機市場迎來井噴式爆發。天眼查信息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經營范圍新增以上關鍵詞的企業共達到10581家。 也就是說,平均每天約有182家企業跨界生產抗疫物資。從行業分布來看,跨界企業有大約45%集中在批發業和零售業。此外也有郵政業、娛樂業等行業的身影,幾乎稱得上行行參與。
然而,僅僅更改經營范圍,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生產出口罩。此前有媒體報道,專業口罩機廠商如今訂單已排到數月之后,價格也從20萬元增長到120萬元每臺。
太平洋證券認為, 行業內估計2-3個月內市場上會有近萬臺口罩機需求。
對于不少中小跨界制“罩”企業來說,如今一機難求,買圖紙自研是唯一出路。
然而,在歐姆出售的三套口罩機圖紙中,最低和最高之間相差500倍,懸殊的價格背后,是不少跨界制“罩”企業的有心無力。
“第一代機器加工成本低,但問題多,換料麻煩,很難調試;第二代機器價格稍高,不過已經有公司可以調試機器,調試好之后正常產能為每分鐘180片-200片;第三代機器,目前市場上很少有,即便有,也已經被政府統一管理。”
歐姆告訴記者,一個月前,東莞就有企業購買了第一代圖紙,試圖自己制造口罩機,但很快便發現了問題:機器調試很難,就算調了也不穩定,“朋友現在連車間都不讓我進了,他們怕我拍視頻傳到網上影響他賣機器……”
“現在大多數客戶更傾向于買2000元的二代平面口罩圖紙,一方面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次性口罩機容易做。”不久前,歐姆賣了四套N95口罩機,但廠家根據圖紙組裝了設備,卻始終無法調試成功,至今也沒有啟動生產。
02 按圖索“機”問題初顯
“3萬元找一個今晚可以去江西九江的口罩機調試師傅,調試完成大概三天左右,越快越好。”不久前,一位采訪對象的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條求助信息。
![]()
按圖索驥,固然能組裝起一套機器,但能否穩定生產,需要行內人對機器各個細節進行嚴絲合縫的調試,但大多數轉產造機企業,并不具備這樣的專業性。
目光轉向浙江。
春節期間,一家原本致力于精密電子焊接技術研發的浙江企業,投入近300萬轉產制造口罩機,并計劃產出20臺平面一拖二口罩機用于銷售。
憑借一張買來的圖紙,他們已經生產出10臺口罩機,準備3天后交付客戶。但因為是外行,如何調試機器、保證產能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希望請一個能夠調試機器的工程師,幫忙看看機器有沒有什么問題,價格都好商量。”技術員小李告訴《IT時報》記者,“畢竟沒調過,希望有人來幫忙。”
![]()
2月26號開始,東莞市南方力勁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力勁)的客服部主管李峰(化名)發現,一些沒有買到自家口罩機的客戶陸續發來求助,希望公司能夠幫忙調試口罩機。
李峰所在的南方力勁是一家從事研發、制造工業超聲波自動化設備的制造型企業,主要生產口罩機、一次性醫療耗材組裝設備、超聲波焊接機、振動摩擦焊接機、熱板焊接機等10多個系列的100多款機型,服務全球50多個國家的6000多家客戶。
疫情開始后,他每天至少要接到上百個電話要求購買口罩機,但公司受限于產能,已暫停接單,而現在接到的電話,大多是調機需求。
“很多原來根本沒有生產過口罩機的企業,都在根據圖紙組裝設備銷售,客戶以高于我們2-3倍的價格在那里買了機器,卻因為調試不成功,導致這些高價設備無法正常使用。” 李峰告訴記者,一條全自動化口罩生產線的調試經驗,是在多年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后積累的,剛進入口罩機生產的企業這方面是一片空白。
![]()
另一家口罩機專業設備制造商東莞快裕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也頻頻接到調機要求,“但實際問題是,每家客戶設備不同,半途接手調試機器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考慮到我們自身生產實際,我們很難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快裕達總經理助理告訴記者。
短視頻平臺上,不少人開起了口罩機調試培訓班。支付38元學費后,記者成了一名培訓班學員,對方發來與電氣PLC相關的課程鏈接,并將記者拉進一個電氣工程師的QQ群。
群里一位調試口罩機的工程師告訴記者,目前自己的報價為日薪2500元,“這個價格算便宜的,還有人報價3000元,甚至更高。” 03 跟風的“圖紙”口罩機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隨著口罩價格上漲,口罩機的回報率也不斷提高。原來1毛1個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到3元一個;原來價格3元的N95口罩,已漲到20元一個。
據了解,每臺口罩機每分鐘生產130個,1天17萬個,單個價格3元,1天就40-50萬元,3天就150萬元。
而口罩機如果要求10天交貨,價格是100萬元以上,25天交貨是40-50萬元,投資回收期僅為3天。
![]()
“受疫情影響,包括口罩在內的防護用品緊缺,國家采取補貼政策鼓勵企業投產,導致現在口罩機的市場需求井噴式爆發。從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全國200多個地級市,都有企業進入口罩生產這個行業,按1個地級市1家企業2條線粗略估算,需求就有500多條產線,更別提,很多地市是多家企業、多條生產線。” 李峰告訴記者,按照正常情況,生產一臺標準的一拖一平面外耳帶口罩機需要15天-20天才能順利交付,加上受疫情影響,現在配件與機件外發加工的供應較平時都要緊張,交貨期較平時要長,而且還需要客戶派一個電工和鉗工到廠學習7-10天,才能滿足合同約定的交期。
在李峰看來,部分“圖紙”口罩機質量無法保證是必然的,“一些企業主業并不在此,現在就是為了利潤跟風生產,因此很可能在選擇配件時,更多考慮那些便宜質次的產品,而且,有些企業追過這波行情后,很可能以后就不再生產了,所以也不會考慮售后問題,也沒有能力提供售后。”
04 原材料困境逐漸緩解
除了面臨技術門檻外,原材料不足,也讓跨界制“罩”產能爬升進度不如預期。
口罩機的組成部件有超聲波、焊頭、換能器等部件,如今都隨著市場爆發而紛紛漲價。
東莞市布蘭森超聲波設備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春節前公司僅有十多臺庫存,疫情爆發后被一個客戶全部買光。 因為缺乏原材料,公司目前處于暫時停工狀態。
上述浙江口罩機轉產廠家也告訴《IT時報》記者:“配件不是缺貨就是價格上漲,整體設備的利潤被壓得很低。我們這兩天馬上就要裝機了,可氣缸缺貨,價格也從之前的160元漲到360元。”
好消息是,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進入3月以來,不少原材料廠家已經開始陸續供貨,價格也將快速下降。預計不少轉產企業,將在3月5號左右逐漸爆發產能。
![]()
3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信息顯示, 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只、166萬只。
大型口罩機廠家也在提升產能。華東重機近日發布公告稱,其旗下潤星科技已接到的口罩機訂單共計97臺套,總價約為人民幣3148萬元,平均每臺價格32.5萬元,交貨期均在今年3月至4月間完成。一張口罩機圖紙50000元,一次口罩機調試3萬元…… 2020年元旦至今,平均每天約有182家企業改變經營范圍,參與到“口罩”“防護服”“醫療設備”等相關防疫物資的生產中,但依然有不少消費者買不到口罩,口罩“荒”背后,是跨界制“罩”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缺乏專業性。
經驗是時間的禮物。《IT時報》記者發現,由于生產經驗不足,原材料價格飆漲,不少制罩“新玩家”未能如期投入生產,至少要到3月5日之后,這些企業的新增產能才能陸續得到釋放。
01 口罩機圖紙:一門好生意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口罩機”,結果中不少是與口罩機圖紙相關的信息,而在電商平臺上,“口罩機圖紙”更是明碼標價,價格在9.9元-5000元之間,這些圖紙以全自動N95口罩機、全自動平面一拖二的圖紙居多,賣家大多定位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一帶。
3月3日,《IT時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份全自動平面一拖二口罩機圖紙售價288元,商品詳情頁顯示,與口罩機相關的3D圖、二維、清單、電氣圖、氣路圖等信息一應俱全。
“一代、二代、三代平面一拖二口罩機的圖紙價格分別是100元、2000元和50000元。”歐姆(化名)三天前從東莞一家口罩機設計公司拿到了幾種機器的圖紙,僅僅用了兩天便賣了2套,賺了4000元。
![]()
圖紙熱銷的理由很簡單,買不到口罩機。
受疫情影響,口罩機市場迎來井噴式爆發。天眼查信息顯示,2020年以來,我國經營范圍新增以上關鍵詞的企業共達到10581家。 也就是說,平均每天約有182家企業跨界生產抗疫物資。從行業分布來看,跨界企業有大約45%集中在批發業和零售業。此外也有郵政業、娛樂業等行業的身影,幾乎稱得上行行參與。
然而,僅僅更改經營范圍,并不意味著一定能生產出口罩。此前有媒體報道,專業口罩機廠商如今訂單已排到數月之后,價格也從20萬元增長到120萬元每臺。
太平洋證券認為, 行業內估計2-3個月內市場上會有近萬臺口罩機需求。
對于不少中小跨界制“罩”企業來說,如今一機難求,買圖紙自研是唯一出路。
然而,在歐姆出售的三套口罩機圖紙中,最低和最高之間相差500倍,懸殊的價格背后,是不少跨界制“罩”企業的有心無力。
“第一代機器加工成本低,但問題多,換料麻煩,很難調試;第二代機器價格稍高,不過已經有公司可以調試機器,調試好之后正常產能為每分鐘180片-200片;第三代機器,目前市場上很少有,即便有,也已經被政府統一管理。”
歐姆告訴記者,一個月前,東莞就有企業購買了第一代圖紙,試圖自己制造口罩機,但很快便發現了問題:機器調試很難,就算調了也不穩定,“朋友現在連車間都不讓我進了,他們怕我拍視頻傳到網上影響他賣機器……”
“現在大多數客戶更傾向于買2000元的二代平面口罩圖紙,一方面便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次性口罩機容易做。”不久前,歐姆賣了四套N95口罩機,但廠家根據圖紙組裝了設備,卻始終無法調試成功,至今也沒有啟動生產。
02 按圖索“機”問題初顯
“3萬元找一個今晚可以去江西九江的口罩機調試師傅,調試完成大概三天左右,越快越好。”不久前,一位采訪對象的朋友圈里,發了這樣一條求助信息。
![]()
按圖索驥,固然能組裝起一套機器,但能否穩定生產,需要行內人對機器各個細節進行嚴絲合縫的調試,但大多數轉產造機企業,并不具備這樣的專業性。
目光轉向浙江。
春節期間,一家原本致力于精密電子焊接技術研發的浙江企業,投入近300萬轉產制造口罩機,并計劃產出20臺平面一拖二口罩機用于銷售。
憑借一張買來的圖紙,他們已經生產出10臺口罩機,準備3天后交付客戶。但因為是外行,如何調試機器、保證產能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希望請一個能夠調試機器的工程師,幫忙看看機器有沒有什么問題,價格都好商量。”技術員小李告訴《IT時報》記者,“畢竟沒調過,希望有人來幫忙。”
![]()
2月26號開始,東莞市南方力勁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力勁)的客服部主管李峰(化名)發現,一些沒有買到自家口罩機的客戶陸續發來求助,希望公司能夠幫忙調試口罩機。
李峰所在的南方力勁是一家從事研發、制造工業超聲波自動化設備的制造型企業,主要生產口罩機、一次性醫療耗材組裝設備、超聲波焊接機、振動摩擦焊接機、熱板焊接機等10多個系列的100多款機型,服務全球50多個國家的6000多家客戶。
疫情開始后,他每天至少要接到上百個電話要求購買口罩機,但公司受限于產能,已暫停接單,而現在接到的電話,大多是調機需求。
“很多原來根本沒有生產過口罩機的企業,都在根據圖紙組裝設備銷售,客戶以高于我們2-3倍的價格在那里買了機器,卻因為調試不成功,導致這些高價設備無法正常使用。” 李峰告訴記者,一條全自動化口罩生產線的調試經驗,是在多年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后積累的,剛進入口罩機生產的企業這方面是一片空白。
![]()
另一家口罩機專業設備制造商東莞快裕達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也頻頻接到調機要求,“但實際問題是,每家客戶設備不同,半途接手調試機器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考慮到我們自身生產實際,我們很難滿足這些客戶的需求。”快裕達總經理助理告訴記者。
短視頻平臺上,不少人開起了口罩機調試培訓班。支付38元學費后,記者成了一名培訓班學員,對方發來與電氣PLC相關的課程鏈接,并將記者拉進一個電氣工程師的QQ群。
群里一位調試口罩機的工程師告訴記者,目前自己的報價為日薪2500元,“這個價格算便宜的,還有人報價3000元,甚至更高。”
03 跟風的“圖紙”口罩機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隨著口罩價格上漲,口罩機的回報率也不斷提高。原來1毛1個的一次性口罩,價格已到3元一個;原來價格3元的N95口罩,已漲到20元一個。
據了解,每臺口罩機每分鐘生產130個,1天17萬個,單個價格3元,1天就40-50萬元,3天就150萬元。
而口罩機如果要求10天交貨,價格是100萬元以上,25天交貨是40-50萬元,投資回收期僅為3天。
![]()
“受疫情影響,包括口罩在內的防護用品緊缺,國家采取補貼政策鼓勵企業投產,導致現在口罩機的市場需求井噴式爆發。從我們掌握的數據來看,全國200多個地級市,都有企業進入口罩生產這個行業,按1個地級市1家企業2條線粗略估算,需求就有500多條產線,更別提,很多地市是多家企業、多條生產線。” 李峰告訴記者,按照正常情況,生產一臺標準的一拖一平面外耳帶口罩機需要15天-20天才能順利交付,加上受疫情影響,現在配件與機件外發加工的供應較平時都要緊張,交貨期較平時要長,而且還需要客戶派一個電工和鉗工到廠學習7-10天,才能滿足合同約定的交期。
在李峰看來,部分“圖紙”口罩機質量無法保證是必然的,“一些企業主業并不在此,現在就是為了利潤跟風生產,因此很可能在選擇配件時,更多考慮那些便宜質次的產品,而且,有些企業追過這波行情后,很可能以后就不再生產了,所以也不會考慮售后問題,也沒有能力提供售后。”
04 原材料困境逐漸緩解
除了面臨技術門檻外,原材料不足,也讓跨界制“罩”產能爬升進度不如預期。
口罩機的組成部件有超聲波、焊頭、換能器等部件,如今都隨著市場爆發而紛紛漲價。
東莞市布蘭森超聲波設備有限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春節前公司僅有十多臺庫存,疫情爆發后被一個客戶全部買光。
因為缺乏原材料,公司目前處于暫時停工狀態。
上述浙江口罩機轉產廠家也告訴《IT時報》記者:“配件不是缺貨就是價格上漲,整體設備的利潤被壓得很低。我們這兩天馬上就要裝機了,可氣缸缺貨,價格也從之前的160元漲到360元。”
好消息是,隨著全國各地陸續復工復產,進入3月以來,不少原材料廠家已經開始陸續供貨,價格也將快速下降。預計不少轉產企業,將在3月5號左右逐漸爆發產能。
![]()
3月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信息顯示, 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醫用口罩、醫用N95口罩在內,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只,日產量達到1.16億只。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96萬只、166萬只。
大型口罩機廠家也在提升產能。華東重機近日發布公告稱,其旗下潤星科技已接到的口罩機訂單共計97臺套,總價約為人民幣3148萬元,平均每臺價格32.5萬元,交貨期均在今年3月至4月間完成。
IT時報(ID:vittimes),作者:李丹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