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樓主: 梅羨仙

發動機氣缸數量與輸出功率的關系---請教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08-12-23 08:22:11 | 只看該作者
對樓上各位的解釋,有不同的看法:/ L+ X" o$ K1 l) U
任何一個能力轉換裝置都必須遵循能量守恒,拿內燃機為例:' A1 ]* o9 k" _, U% M/ ?$ b5 V* z7 f
燃料的化學能=介質帶走的熱量(排氣+冷卻水)+曲軸輸出功率+發動機振動的能量輻射) i; r+ ]1 m- [/ I( G! x- X
對內燃機而言曲軸輸出功率占整個能量的40%左右,發動機振動的能量輻射10%,排氣占35%,冷卻水15%。8 P8 L; H4 L  A; v+ ^
我之所以說上述的能量守恒,是想告訴上面的各位,在分析上述問題時,你只要能找出能量的源頭,能量的去向,以及在此過程中能量的損耗,你就可以找到你的答案。
8 G* b* n, b, ?就你所提的這個問題,發動機缸數與功率的關系,正常情況下(發動機標定轉速一定,發動機平均有效壓力不變的情況下),發動機的功率隨著缸數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是呈現線性的增加(接近線性,這里所說的都是發動機的標定功率),當中需要考慮熱量的損耗(摩擦及排氣能量等等)。如果你真是需要非常細致地考慮這個問題,需要詳細考慮各個環節。
7 f  h' P1 g+ d% V% O, E發動機最高空車轉速的問題也并不是你所說的那樣的,首先你要搞清楚發動機最高空車轉速到底是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轉速,由什么來決定的,如何去實現的。等你搞清楚這些問題后,也許你就會發現答案了。
; }+ s, M1 N6 ?3 n: J好好學學內燃機原理!
12#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5 14:38:55 | 只看該作者
朋友,沒人否認能量守恒,但你對化學能究竟能轉化為多大動能卻完全是相信書本,氣缸里化學能之所以能轉化為動能,是因為燃燒后產生的高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存在巨大的量差(摩擦耗損這里不計),所以能量守不守恒,要看外界壓強,不是你說的有多少化學能就有多少動能那么簡單。: b* {5 s0 B% [
- y- v& v/ Z" ~
      還是騎自行車,你應該見過多人一起騎的那種自行車吧,很簡單,找幾個人一起騎,找找感覺,之所以說多氣缸是在浪費,就是因為第一個人一旦讓速度提升上去后,第二個人就是在踏空踩,而且氣缸不是人,不會回收能量。  n9 b. M. w+ Q9 p. k. @+ {

2 Q: A% @1 {$ U: G, O3 ]7 M      所以說,書本要看,不過更要注重實踐。
13#
發表于 2008-12-25 16:23: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梅羨仙 于 2008-12-25 14:38 發表
$ l' m2 C; g7 H. o7 n朋友,沒人否認能量守恒,但你對化學能究竟能轉化為多大動能卻完全是相信書本,氣缸里化學能之所以能轉化為動能,是因為燃燒后產生的高氣壓與外界大氣壓存在巨大的量差(摩擦耗損這里不計),所以能量守不守恒,要看 ...
好像忽視了負荷的存在
14#
發表于 2008-12-25 16:30:27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有采用低負荷時不讓部分氣缸工作的發動機,那僅僅是低負荷時靠幾個氣缸也可以正常工作的時候
15#
發表于 2008-12-25 17:23:39 | 只看該作者
梅羨仙大蝦,很有趣,
7 u* _) b6 }: J; ^9 C) B' m" f你正在誤導大家,我不知道你是否是內燃專業的,假如你是的話,請留言,大家可以詳細討論,現在的話題偏了,可能你自己沒有意識到,
16#
發表于 2008-12-26 08:02:28 | 只看該作者
同意16樓的觀點,感覺梅羨仙好像是修自行車的,或自行車工程師,哈哈,開玩笑了。
' F- R" |0 `7 D  e如果再這樣討論下去,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還會重復再重復已經說過的話,沒有什么意義了,大家就此打住吧。
17#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7 13:29:58 | 只看該作者
呵呵,謝謝各位的關注,我不是修自行車的,當然也不是內燃機的專家,不過本人的物理知識還勉強可以,所以冒昧獻丑了,之所以討論無負荷的情況,是希望大家看清活塞運動的真實過程,加上負荷其實也是一樣,只是加上負荷后,作為克服負荷做功的第一氣缸的運動速度降低了,而后續氣缸在進氣進油都不變的情況下,實際是在對有速曲軸做補充做功,其壓力釋放并不象第一做功氣缸一樣是全效的,這樣說吧,如果第一氣缸內部壓力F在無負荷狀態下做功使曲軸達到轉速w,假設負荷f一定,則其在相同時間內使曲軸降低的轉速都是定值,設為w',那么第一氣缸的做功過程是
. \/ y  ~( H) p(F-f)t=m(曲軸質量)r^2(曲軸半徑的平方)(w—w'),! E! A& w1 E: s! d
而第二氣缸的內部壓力不變,為F,負荷也不變為f,那么第二氣缸的做功過程則明顯是在第一氣缸的基礎上,使曲軸轉速由w—w'向w靠近。( p8 q" B) b' P: y) T+ t7 k% }! t
而且一氣缸在做功時,其余氣缸不論是處于什么狀態,都只能起阻礙作用(除非同時做功且功量相同,否則也是起阻礙作用,而且同時做功且功量相同的做功行程也不是在倍增轉速,而僅僅只起到了一個缸做功的作用),
! [8 f1 d2 m! s8 D' O, y這里可以形象的給大家描述下多缸的做功過程,
% i; q, r2 A/ F2 I: K多缸做功也就相當于多個人用繩子拴著,然后一起推著一輛車走,有人慢了就必然拖累其他人。而如果都保持相同的速度用力推車,在達到要求的克服外界阻力所必須的條件后,其余人實際是沒有用上力的。
18#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8 16:41:49 | 只看該作者
對了,補充做功是否為壓力完全釋放,主要看w—w'與w—(w—w')哪個是大值。% o9 P5 h  q: u) B' X
; P0 ~. x, K4 i) I- J
這當中還有一個氣體膨脹速度的問題,多缸考慮起來比較復雜,但原理是和無負荷差不多的。7 L! E& ^: g! L# e/ X
3 C, _  k; K; e- w
我當然有興趣和各位專家交流,不過讓大家見笑了,我既不是學院派出生,也非長期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專業人員,只是機械設計和物理知識稍微好點,所以大家如果愿意不吝賜教,我當然欣然奉陪。! o4 @6 [( @5 o2 n
) s) b) \0 l6 y
[ 本帖最后由 梅羨仙 于 2008-12-28 16:43 編輯 ]
19#
發表于 2008-12-29 10:13:43 | 只看該作者
首先應該說我非常敬佩梅羨仙大蝦的探討精神,我以前和別人探討變缸徑的結構問題時 也是興趣非常大,: V3 v9 E8 ~0 K, u: q
# c2 Z2 k' X5 t6 e
我愿意陪你探討下去,但有幾點希望你先作一下,6 }3 {  |3 S5 j. e  U

0 v3 [1 u0 G( S8 X2 {" P1  對于多缸機,你可以先作一個循環關系圖,對應各缸的最大壓力和平均有效壓力作循環圖,有了循環圖,你會發現和你以前的說法有矛盾的地方
3 d) p& q2 ]/ z$ P3 t' E  _. }  I2 F0 I/ X/ C+ w4 a
2  無論對于二沖程或四沖程,在其非做功沖程,都需要有外界的輔助才能完成整個循環,假如你只看到作功循環而希望忽略掉非做功循環,這個的循環就無法實現,
' Z$ Y4 k; Q( ~2 x$ X% C9 O. N9 Y5 `6 X5 j5 F3 r) M( P
3  你對卡諾循環有什么見解,我以前遇到一個人,他希望在否定卡諾循環的條件下討論一個話題,這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20#
 樓主| 發表于 2008-12-29 15:30:51 | 只看該作者
對于蛤蟆兄的第一個問題,我有時間的時候一定會把它做出來的,還是那句話,補充做功是否為壓力完全釋放,主要看w—w'與w—(w—w')哪個是大值。; m4 }; ?1 W7 p1 v( `

: I4 D# ?7 g; `. z- @4 k  e5 {' G. c2 L對于第二個問題,這里簡單說下,我并沒有忘記其余沖程,其實 W‘  就包含了非做功行程的能量損耗,我只是把它簡單化了而已。1 ?& E( z2 {( i+ W5 g: ~

; \1 f6 T  o4 U( M! I2 H至于第三個問題,我覺得卡諾循環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可取的,其實等溫膨脹(壓縮)和等熵膨脹(壓縮)和微積分的分析方法是一樣的,都用的是矩形法,就是假定X不變,Y變,后又X變,Y不變。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可取的,但作為傳熱的實質來說,就欠妥,因為壓強和溫度是一體的,他們不可能一個變化而另一個不變,往往都是由于一個變化而引起另一個變化。其實壓強和溫度也可以辨證地看作(膨脹)速度和溫度,它們是對等的,當然也可以由分子力學把溫度的變化看著是分子運動速度的變化,那么就可以把兩個自變量看著是一個自變量了,不過這要解起問題來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20 11:54 , Processed in 0.07359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