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601|回復: 7

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08-12-16 12:22:47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我國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步伐加快,農民對農機作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業對農機應用的依賴越來越明顯;農業機械化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備受社會關注。近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此話題專訪了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宗錦耀司長。

  “干旱地區使用機械進行保護性耕作,可提高糧食產量14%”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現階段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有何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宗錦耀: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建設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是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農村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節水灌溉、精量播種、設施農業、高效收獲技術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只有以農業機械為載體,通過機械的動力、精確度和速度才能達到。農業生產中的搶收搶種、抗旱排澇、大規模的病蟲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機械化作業。

  使用農機作業,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并且節種、節水、節肥、節藥、節省人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污染。例如水稻機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畝均降低成本30元、增產50斤以上,且抗病蟲害、抗倒伏性好。機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機械噴藥分別可節省40%的化肥、35%的農藥。干旱地區使用機械進行保護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糧食產量14%。例如武漢的如意集團使用高效鮮豆類收獲機收獲毛豆,效率為每小時10畝,相當于40個勞動力一天12小時工作的采摘量,每畝采摘成本15元,相當于人工成本的1/10,解決了出口新鮮毛豆采摘時間緊迫(注:必須在上午9點前采摘完畢、2小時內入庫加工)、用工荒等問題。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農業機械化目前的現狀如何?

  宗錦耀: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農機制造大國。其特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農機工業體系基本形成,農機工業科研、生產、開發體系得到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第二是主要總量指標已經位于世界前列。據2007年統計,我國農機制造企業總共約有8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大于500萬元)1849家,能生產14大類、95小類、約3000多個農業機械品種,除特大型、尖端技術產品之外,我國農業生產所需要的農業機械已經基本自給,為我國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中國經濟周刊》: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有哪些特色?

  宗錦耀:美國、歐洲、日本等已經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國家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分別采取的是大規模機械化路線、中等規模集約機械化路線、小規模精細機械化路線。但他們的共同點有三個:一是走資金和技術密集的路子,機具技術含量高、價值大;二是農機一般只是作為替代人畜力作業的手段;三是農戶的投入能力較強,購買農機主要是農戶自有自用,為自家農業生產服務。對于我國來說,農村人口多、地塊小,農民收入低、自我積累能力很弱,每家每戶買農機,既買不起也不經濟。

  在中國發展農業機械化,必須解決好農業機械大規模作業與億萬小規模農戶生產的矛盾。我國農機不僅要作為替代人畜力作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為農業節本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工具,這樣的基本國情和生產狀況決定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農機跨區作業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

  《中國經濟周刊》:改革開放以后,農機跨區作業在我國北方地區興起,這是否是我國農機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宗錦耀:農機跨區作業是繼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之后,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農機跨區作業是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進行有效地對接,在生產方式上實現了規模化經營,解決了“有機戶有機沒活干、無機戶有活沒機干”的矛盾,使高投入的大中型農業機械在分散經營的一家一戶的土地上實現了高產出,開辟了我國小規模農業使用大型農業機械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生產的現實途徑,減少了機具的重復購置。近年來,各地積極發展以跨區作業為代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條以“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化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為主要特征的中國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農業機械化還存在那些問題?

  宗錦耀:縱觀各國農業現代化歷程,盡管各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和途徑,但共同點都要解決農業機械化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還不高,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我國農機總動力持續增長,但裝備結構還不夠合理,“三多三少”(動力機械較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較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較多、高性能機具少)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二是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基礎依然比較薄弱,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還不夠完善;第三、農機服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還比較低,農機鑒定、推廣、監理、維修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健全;第四、我國農機生產企業總數近萬家,但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農機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不穩定,有效供給不足,還不能滿足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近年來鋼材、柴油價格漲幅較大,致使農機制造和農機作業成本顯著增加,也影響了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農業機械化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宗錦耀:未來10-20年,我國農業機械化將處于中級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將呈現出五個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預計2020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65%,2025年左右將達到70%,即預期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可以完成農業機械化中級階段的發展任務,進入高級發展階段。二是發展質量不斷提高。農機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適應性、安全性進一步增強,農機具配套比進一步提高,逐步向高質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發展。三是發展領域不斷拓寬。機械化生產由糧食作物向經濟、飼料作物拓展,由耕種收環節機械化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機械化延伸,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進軍。四是發展機制不斷完善。各級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的財政力度將進一步增大,稅費優惠措施進一步完善,技術推廣等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政府扶持和市場需求的引導下,農機跨區作業范圍進一步擴大,農機銷售、作業、維修三大市場不斷完善,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加快。五是農機農藝不斷協調。初級階段農業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模式,導致種植制度千差萬別。進入中級階段,現代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方式,高性能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將引領農藝制度的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推動農機農藝相互配合、相互適應、共同促進和協調發展.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08-12-19 19:47:14 | 只看該作者
經常聽說美國的聯合收割機規格大,歐洲某某拖拉機先進多少/價格高昂,但是國內的農業機械應該有自己的特點,就如日本根據國情造好汽車,結果在歐美也熱銷。不能一味模仿和舶來
3#
發表于 2008-12-19 20: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江邊鳥 的帖子

農業是立國之本,農村機械是潛力巨大的市場,什么機械只要打開農村市場,就一定前途無量,尤其是在我國,畢竟有8億人的市場!!!
4#
發表于 2008-12-19 21:33:36 | 只看該作者
是應該發展農業呀.!!!簡單的道理就是人都在吃飯~~~~~~中國又是人口大國!!!!!!!!
5#
發表于 2008-12-19 21:59:23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農業有自己的特點。
目前,大多數地方,還是分田到戶的狀況。平均下來,每家每戶沒有10畝地。
所以大型機械不一定適用,小型機械需要多功能化。

其實,農業沒有規模,不虧本就算好的,更不用說讓農民買機械了。

這個是體制問題。
6#
發表于 2009-1-18 14:34:19 | 只看該作者
為什么不由一個領頭人,把田地集中起來向銀行貸款買農機。可以借鑒竹山縣的做法。向農民購買田地,然后以此為抵押向銀行貸款買農機,出賣田地的農民仍然可以耕種。
7#
發表于 2009-2-19 00:04:12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學校有學農業機械的(在國內比較好的),為了找工作不得不把農業兩個字藏著!!!
8#
發表于 2011-12-15 11:01:56 | 只看該作者
全國農業地區的地形條件都不一樣,甚至相差非常的大。如東北和華北大平原,適用大型的機械;華南、中南、西南地區則是丘陵和山地為主,所以精細化的機械要占主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17 19:31 , Processed in 0.06351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