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熱烈祝賀狙擊手擔任刀具版主! 狙擊手是個好同志!6 R& k' |/ S8 p' b& A3 I* E
眾所周知,鉆頭的使用量非常大,可是,對于刃磨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特別是在技術工人越來越缺乏的情況下,磨鉆頭成為很煩惱的事情。有什么好方法呢,請高手討論一下。隨便貼出2個文章。7 p: N6 ^3 W. Y, l* z) I6 x K
/ U' e% l2 d0 p& u; r; J/ Q$ G' t永不凋謝的麻花——漫談麻花鉆百年不倒的輝煌 您知道全球每年要消耗多少支麻花鉆嗎?您可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要知道這個數字可能要比知道牛上到底長多少根毛還要難。但是,我了解到,每年僅我國出口高速鋼麻花鉆就有十多億支啊!如果把全球每年生產的所有麻花鉆統計在一起,不管是工業用的還是家用DIY的,大概不會少于65億支。也就是說,盡管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麻花鉆是何物,但是,平攤起來,地球上每人每年要消耗一支麻花鉆呢!
+ f+ [ T* ^7 ]+ R 在金屬加工領域,一百多年來我們對麻花鉆的熱情和鐘愛始終沒有減弱。
; u& W; g( S' b1 H6 e盡管有文獻記載在1820年就存在有關麻花鉆應用的事實,但真正把麻花鉆作為商品的卻公認是在1864年,由美國機械師莫氏(Stephen A. Morse)發明并生產推廣。圖示就是當年莫氏申請麻花鉆專利的照片,這也是至今能得到的有關麻花鉆的最早圖片。
- d+ j0 ^6 m& `
莫氏的麻花鉆專利照片.jpg (54.1 KB, 下載次數: 1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6-20 11:42 上傳
`1 n' X% [0 @2 @7 `$ P) }
莫氏的麻花鉆專利圖片 發明麻花鉆之前的鉆頭很簡單,大多象現在的扁鉆,頂端有二條刃,背部磨平用于排屑。記得小時侯家里請木匠來做家具時,當時木匠就用這種鉆頭在木料上鉆孔。這也是我所接受的有關孔加工的第一次啟蒙教育。 + e1 U( Z& J8 c) u
140多年前,莫氏在鉆頭二條切削刃的前刀面處首次劃時代地磨成圓弧槽,保留其背部的其它部分。該槽沿著刀體外周螺旋狀似的伸向鉆頭柄部,這樣,鉆孔時刀刃處切削產生的切屑就可以順著槽輕易地被排到孔外。因為這種鉆頭的外形酷似小吃攤上的麻花,所以在中國就順理成章地被叫做麻花鉆。
/ m% r, c" m9 y o: [( c與以前的鉆頭相比,麻花鉆的剛性和排屑性能等大大提高,這樣,孔的深度、精度以及加工效率也經歷了歷史性的飛躍。 $ Q& D' B4 q" x6 A# v! N J, V
莫氏是一位很有商業頭腦的機械師,深知他的發明將是金屬孔加工領域的一次革命,所以很快在馬薩諸塞州的小鎮New Bedford成立了公司,大量生產麻花鉆。為了更好地解決麻花鉆的夾持問題,他又開發了莫氏錐柄。莫氏錐柄很快成為美國的標準,也很快被全球的工業界所接受。這相對次要的、但至今還在工廠里被大量使用的莫氏錐柄反而是人們知道莫氏這位偉人的主要來處。
/ Y8 p, Z. Y; M( Q. p2 D! r2 @ 于1877年在美國費城舉辦的百年展覽會上,莫氏的刀具贏得了國際工業界的很大關注,他生產的麻花鉆很快暢銷全美,還大量銷往英國、德國和俄羅斯等歐洲大陸。直到今日,我們在市場上依然可見這家具有140多年悠久歷史公司生產的麻花鉆。! W. [) H# e1 ^+ x
麻花鉆就這樣迅速的發展起來了。不久,歐洲也開始生產麻花鉆。至今,在市場上經常見到的德國品牌如Hartner, Stock, Guehring等公司就是在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立的。可要知道,麻花鉆的發明和高速鋼材料的發展為當時軍工產品的升級和換代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這些產品,那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里使用的武器就沒有那么準確和堅固。品質不斷提高的麻花鉆為工業革命以及現代工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1 N8 r$ J9 \4 y/ }8 N: i- a$ K
也許大部分人都會驚奇的發現,圖片中的麻花鉆怎么與目前市場上見到的麻花鉆從外形上幾乎一樣!140多年過去了,盡管我們做了許多重大的改進,但是,在麻花鉆的外形和構造上我們改動得很少。這好象是他造好了大廈,我們無非只是在他的大廈里不斷地改進裝修罷了。我們不得不佩服莫氏的功力啊。
' {9 v3 F! {% {4 f' v/ T& U/ ^ 但是,140多年來麻花鉆的性能還是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w0 C z5 ~, }% z4 q0 y5 i 首先,刀具材料的迅速發展為麻花鉆性能的大大提升提供了結實的基礎。從工具鋼、高速鋼、硬質合金、陶瓷發展到超硬材料(PCD、CBN等),刀具材料的每一次重大進展都讓麻花鉆的性能提高了一大截。同樣加工鋼件,一百多年前麻花鉆的切削速度可能只能達到3m/min,而現在的硬質合金涂層麻花鉆可達150m/min,陶瓷麻花鉆甚至可達300m/min!
3 r, f# [7 M3 @$ }: i 其次,結構的不斷改善也讓麻花鉆的功能更趨完美、更趨細化。切削、斷屑和排屑性能的好壞是評價麻花鉆設計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標準。而排屑槽的形狀直接影響鉆頭的切削性能和斷屑性能。拋物線槽形曾很好解決了高速鋼鉆頭鉆削深孔問題,而綜合應用內冷、特殊槽形和槽拋光等技術可以在加工中心中把30D深孔一次連續加工完畢!+ }2 d; ~$ `0 A, Z8 w( F9 t H% f( Q2 c
S刃型、波型刃、三尖鉆、多槽鉆、雙棱邊、增減螺旋角等等只是改善麻花鉆鉆孔性能的一些具體措施。1953年,當時我國的優秀技工倪志福帶領團隊開發了一種含三尖七刃的麻花鉆頭。這種能大大提高鉆削性能的麻花鉆后來被稱為“群鉆”。在現代金屬加工中,麻花鉆的槽形、刃形、倒錐、橫刃修磨類型、刃口處理等細節都必須根據機器性能、工件材料和孔的設計要求而進行優化設計。
8 V( H" s% U, E$ i7 { 眾所周知,孔加工是金屬加工中最難的工藝之一。不只是因為它是成型加工,更是因為鉆孔過程中切削刃深藏在孔內,為切削刃的冷卻、斷屑和排屑增加了很多困難,尤其是深孔加工。 盡管在工業化過程中也不斷地被開發出新的孔加工刀具以滿足特殊的孔加工要求,但是,麻花鉆自始至終是現代金屬孔加工中的主力軍,也從沒離開過她的輝煌。可以這么說,只要有金屬加工工業的存在,就有麻花鉆的存在。
6 Y! Z2 ^" K5 B4 D0 B% W& |" m1 {
群 鉆 % E! z' {/ c/ X e) L8 d: R2 O
將標準麻花鉆的切削部分修磨成特殊形狀的鉆頭。群鉆是中國人倪志福于1953年創造的,原名倪志福鉆頭,后經本人倡議改名為“群鉆”,寓群眾參與改進和完善之意。標準麻花鉆的切削部分由兩條主切削刃和一條橫刃構成,最主要的缺點是橫刃和鉆心處的負前角大,切削條件不利。群鉆是把標準麻花鉆的切削部分磨出兩條對稱的月牙槽,形成圓弧刃,并在橫刃和鉆心處經修磨形成兩條內直刃。這樣,加上橫刃和原來的兩條外直刃,就將標準麻花鉆的“一尖三刃”磨成了“三尖七刃”(見圖)。修磨后鉆尖高度降低,橫刃長度縮短,圓弧刃、內直刃和橫刃處的前角均比標準麻花鉆相應處大。因此,用群鉆鉆削鋼件時,軸向力和扭榘分別比標準麻花鉆降低30~50%和10~30%,切削時產生的熱量顯著減少。標準麻花鉆鉆削鋼件時形成較寬的螺旋形帶狀切屑,不利于排屑和冷卻。群鉆由于有月牙槽,有利于斷屑、排屑和切削液進入切削區,進一步減小了切削力和降低切削熱。由于以上原因,刀具壽命可比標準麻花鉆提高2~3倍,或生產率提高 2倍以上。群鉆的三個尖頂,可改善鉆削時的定心性,提高鉆孔精度。為了鉆削鑄鐵、紫銅、黃銅、不銹鋼、鋁合金和鈦合金等各種不同性質的材料,群鉆又有多種變型,但“月牙槽”和“窄橫刃”仍是各種群鉆的基本特點。
6 H0 d/ e* l U' z" L6 X' _+ }
群鉆.jpg (21.81 KB, 下載次數: 13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8-6-20 11:42 上傳
( D) L# a& ~2 Z1 E
群鉆的幾何形狀 圖1 刃帶形成了鉆頭的外徑。由刃帶生成的間隙可使冷卻液流入鉆頭刃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