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機械行業承擔為食品工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行業提供技術支撐和裝備支持的重要任務。食品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食品裝備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我國的食品裝備行業已進入結構調整發展時期,需要行業企業生產出更多符合我國食品工業發展實際需求的加工裝備。從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看,“十三五”期間,我國食品機械行業的經濟運行仍將保持快速平穩運行的發展趨勢。指導思想( }# }: }4 `4 y' e0 v: G
“十三五”期間,圍繞我國食品工業、農產品加工業對技術及裝備的戰略需求,瞄準國際食品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技術升級。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加強信息化與智能化的融合,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淘汰落后技術、產品及產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以市場為導向,以行業及企業的需求為目標,建立綠色、智能、安全、服務的產品生產新體系。企業經營模式從以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產品開發模式從以跟蹤模仿為主向自主創新為主轉變,從以注重單項技術突破向注重技術集成轉變,從單機生產向成套裝備制造轉變。實現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重要技術裝備和標準化等工作的重點突破。加強本領域一流創新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一流水平的創新團隊。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8 U( d9 p9 W# i) c. q基本原則0 R, G( G8 Z4 i/ w8 w1 Q
1)堅持創新驅動的原則
0 Q; I; ~( O+ I6 C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加大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以(國家)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具有長效機制的創新體系,推進食品和包裝機械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 `0 j+ y. ~1 @2 X/ p& N2)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 T0 c3 ~ Y5 O
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行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從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技術裝備需求出發,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瞄準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需求,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高食品機械機械行業的國際化競爭能力。
! U/ d1 G; X0 a4 P0 L% C 3)堅持技術規范和標準互認的原則: B0 C( {9 p* V! W; j
遵循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國家和行業標準建設,積極引用國際標準,推進標準的國際互認,破解國外標準與技術壁壘,通過標準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發揮標準在市場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構建行業公平開放透明的統一市場規則。3 I0 i' B, P6 M7 c
4)堅持安全衛生的原則+ j% W$ I, z( X
食品機械的設計、制造及使用必須遵守國家相關機械產品安全方面的標準和規范,有效規避設備安全風險,防止對操作人員的傷害,保障食品加工企業的安全生產。遵守食品和包裝機械衛生要求及相關標準,防止食品裝備材料的有害物質向食品遷移,防止食品加工過程中污染,確保食品生產過程中的食品安全。3 }3 b. Q, v5 ~
5)堅持綠色智能服務發展的原則
9 j: ?7 A) U; s( b食品機械行業發展必須堅持綠色制造和智能服務發展的原則。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在產品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廢棄資源最少、有害污染物排放最小,即對食品安全和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推進信息化與智能化融合,建立基于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數字設計、先進制造等技術的智能平臺,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實施智能制造;堅持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加強食品工藝和裝備的有機結合,提高產品的個性化實用功能。在重視產品設計和制造的同時,同時重視產品使用和維護,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務,獲得比銷售實物產品更高的利潤。, o9 C3 t T2 `' f! [& U: E. \
6)堅持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原則, @; V% q/ K y9 Y# g0 b9 E
培育若干創新集聚平臺,培養復合型設計研發人才,加強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推動科研院所研究成果產業化,幫助企業解決科研力量不足的發展瓶頸,促進設計研發、制造企業、應用服務的協同發展。
9 ]3 [4 t' e: O$ _ 7)堅持質量為先和走出去的發展原則' A5 \7 j( C' H
牢固樹立質量為先的發展觀念,提高制造從業人員質量意識和職業素養,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核心競爭能力,真正實現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制造業品質和信譽的升級。以《中國制造2025》綱要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指引,加大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讓優質的中國制造產品走出國門。" U/ {8 H* `& i# o* ~
發展目標
8 {/ ~8 e4 [4 F9 q7 ~# b% p 1)產業發展速度目標3 _! S0 j) S; N5 O& E, l
2013年我國食品機械工業實現總產值2950億元,同比增長為15.36%,2014年我國食品機械工業實現總產值3400億元,同比增長為15.25%。以2014年工業總產值和發展速度不變值為基礎,到2015年將達到3918億元。綜合行業“十二五”的發展速度,考慮“十三五”期間國內外的經濟環境和影響因素。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年均增長率在12%—13%左右,到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以上。7 o& ]! [- G1 ?6 F2 s
2)技術創新目標- g( F5 F' e6 u+ `1 N
依托(國家)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行業協會,建成協調有效的食品機械自主創新體系及平臺,在大型食品加工裝備和重點包裝裝備領域,實現重點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重大突破,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行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開發的新產品部分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到2020年,重點領域科技研發經費占總產值的比例達到3%,關鍵食品裝備自主化率由50%提高到70%以上,逐步改變我國高端食品和包裝機械與成套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8 @; D$ S ], E
3)節能、降耗、減排目標
" A0 l$ x, n1 I5 R8 v, d# L 通過產品技術創新,采用先進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改造傳統制造方法,提高裝備制造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水平。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的節能降耗、環保減排等指標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部分產品的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F7 D4 X* V5 [5 P% G/ X 4)標準化目標. c$ a& A& C, l
依托食品機械相關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根據食品裝備機械發展的需要,構建面向國際互認的食品機械與包裝機械標準化技術體系。重點制(修)定一批行業的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和產品標準,積極采用一批國際標準、歐盟標準及發達國家的標準,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和行業準入規范標準,破解國外的技術壁壘,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7 H; _5 i1 r* E3 w% l! ^& ~
5)結構調整目標( u2 r; G- \6 ^/ `
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生產集中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 F9 _$ m' t' K6 C/ I
到2020年力爭打造1—2個銷售額達到30億元以上企業集團和10個以上的10億元級企業集團,成為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力的公司。同時要支持發展一批專、精、特及成長性較好的中小型企業,形成一批參與國際分工的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使行業結構更趨于合理。從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向同時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轉變,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到2020年,使我國食品機械進出口額實現順差。1 c) E7 |1 P* [! u+ k% x& Z; }
6)兩化融合和試點目標
: _) F* C) `( T/ p! ` 中國食品機械制造目前一直都是小批量、定制化生產,產品交付周期長。“十三五”期間,以縮短訂單交付周期和提升產業鏈智能制造水平為目的,實現信息化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0%。建設產品數據管理PDM平臺、基于包裝工業產業鏈的供應鏈管理平臺SCM和客戶關系管理平臺CRM、基于工業物聯網技術的車間執行系統MES、基于定制型、小批量離散制造模式的新一代ERP平臺和基于產品智能化的遠程監控、故障診斷與數據采集、分析平臺等工具平臺,并實現在食品裝備及下游企業的應用,并在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內建設15—20個示范項目。0 d6 w! g) f( l$ [6 n, w& `
% X$ t& _7 @# d) g. m! e$ P7 [6 V( G" Y: @0 ~9 I& z" o4 B3 p
. b+ l' `+ p7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