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av电影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3864|回復: 7

零讀雜談(熱處理十四)

  [復制鏈接]
1#
發表于 2015-11-8 05:09:24 |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看到有大俠回復我說“一片苦心”。哈,8爺那個是”一片苦心“。我就是隨性發帖的人,什么也談不上。另外,看到有大俠在其他帖子里提到了45鋼是不是應該滲碳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這么看,是不是應該滲碳、氰化,其實看需求。45號鋼是中碳鋼,本身淬透性有,但是45號鋼淬火只能得到馬氏體組織,最多有微量滲碳體提高硬度。對于一般的使用來說,如果只是強化材料,增加表面抗疲勞能力等,淬火+回火工藝是可以滿足的。但如果對于表面有特殊的耐磨要求時,我們就需要將表面的含碳量增加,使其在熱處理過程中形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網狀滲碳體組織。而這時,滲碳是需要的。所以,對于一個材料應該選用怎樣的具體工藝,本質上是根據設計需求來選擇的,當有了確定的設計需求之后,我們才需要根據需求選擇合適的組織來滿足,然后才能談具體應該用什么工藝。我建議大家多看書,但不要背死書。要掌握關鍵,按著這個關鍵去理解為什么要那么用。好了,不多說了,繼續主題。
" {$ u- s/ n: e7 L8 ~$ h1 T5 l# D( k: g
讀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陸大纮 許晉堃 合編
7 M  X( s$ q! C9 E# V; M   人民鐵道出版社2 E8 J8 M9 @% g- a$ n
          《材料工程基礎》 王昆林 編; U' ]8 d, m6 S1 I4 O
   清華大學出版社
+ K& f0 d5 S8 |* [3 d9 S           雜談十三
. u) k+ b% x5 ~2 y5 ?6 p% ?! a. D* A( O* n0 v3 E
鋼的淬透性及淬火缺陷: ]3 T- w; D/ [) {

* Q6 |8 F, N+ u  g# O9 Y影響淬透性的因素。* U7 w% z) p4 I" F, v

1 E; W1 x* B9 d4 Y2 ?8 ], S3 z$ s鋼的淬透性由其冷卻速度決定。臨街冷卻速度越小,也就意味著奧氏體越穩定,則淬透性越好。因此,凡是影響奧氏體穩定的因素,均影響鋼的淬透性。; Y* {) W+ S- y4 e; P# R/ |7 g4 L
1。碳質量分數。
  E- ]# I& @0 v( ]5 {8 O  H5 B0 R0 j先說流行的觀點吧。首先說,對于碳鋼,碳質量分數影響臨街冷卻速度,所謂的C線右移。因此,對于亞共析鋼,隨著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增加。到共析鋼時達到最大。對于過共析鋼,卻正好相反,隨著含碳量的增加,淬透性則降低。流行觀點認為,這是含碳量影響了臨街冷卻速度。
* |0 x5 ^1 x3 Z$ O當然,我不是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者。但是從認知上講,我并不太贊同這一形成理論。首先,臨街冷卻速度對于大多數的第一印象是由等溫冷卻曲線得來的,也就是TTT圖。但我們很清楚,TTT圖和CCT是很不同的。比如對于亞共析鋼,其珠光體轉變的尖部甚至會落后于貝氏體轉變的尖部。所謂鼻尖位置便不再是以珠光體轉變為基準。此外,從淬透性的測定我們也清楚,淬透性的測定依據是半馬氏體區的位置。而半馬氏體的獲取除了跟珠光體的形成有關,對于亞共析鋼,還存在珠光體與貝氏體的共生線,存在貝氏體與馬氏體的共生線。因此,從這個方面說,單純的說C線移動形成淬透性不同,過去牽強。
: d! ?7 W  f# s: H2 Y( _( O但是,總的來說,這種碳含量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可以先記憶這個事實,回頭再討論和研究其本質。3 v+ D# R) ]5 g9 ^- Y( u. O; ^+ M
2。合金元素。3 g$ Z' W  S! c7 u) X$ {& ]: w3 R
除鈷以外,其他與鐵溶合的合金元素在溶于奧氏體后,都會使臨界冷卻速度降低,因而提高鋼的淬透性,因此合金鋼的淬透性往往要優于碳鋼。(插一句,后面再回頭研究晶體結構的時候,會在穿插討論這一問題。)4 i' L4 ], o; J+ B0 c/ a4 U
3。奧氏體化溫度。
# M+ ^* _) ]1 `7 D  A, {* M提高奧氏體華溫度,將使奧氏體晶粒長大,成份均勻,可以減少珠光體的形核率,降低鋼的臨界冷卻速度,增加其淬透性。(這點是基于過冷形核的觀點,老的教材上沒有提及,新教材才涉及)% x( ]5 X3 X9 `$ s' L4 C' A
4。鋼中的未溶第二相
' j7 w/ g5 O3 j9 ^* u: t  h鋼中未溶得碳化物、氮化物及其他非金屬雜質物,都能促進奧氏體分解時的形核率和形核速度,使得即便在小過冷度下也容易發生珠光體轉變。因此會提高臨界冷卻速度,降低淬透性。(同上一點一樣,都是基于過冷形核形成的觀點)( z" M& z7 i. t) A! x9 n

& e% R* B- L# W淬透性的應用。
; i" C8 k1 P0 ^; W6 _/ K0 i" ?; v1。設計零件時應根據工作條件確定對鋼的淬透性要求。對于要求整個截面一致機械性能的,比如連桿螺栓、錘桿等,就要一定要淬透。對于不要求整個截面一致性的,則可不只淬硬部分材質,比如以半徑或者厚度的一半或1/4為標準。同是,淬透性的需求也決定了,零件設計中的尺寸。- u3 M+ v& Y1 j' N$ M
2。根據淬透性曲線找出零件整個截面上的硬度分布。然后可以根據這個分布圖,對設計的零件進行粗略的組織校驗,以此判定是否能滿足你的設計要求,同是對于特殊零件還可以起到指導優化結構的作用。例如下圖是一直徑50mm的圓鋼棒制作的曲線,以此判定設計需求。下二圖,則是零件表面到中心的硬度分布曲線,既方便設計者確定組織構成,也方便精確設計時的應力分析。
) B% h6 o3 @% r) s8 z

6 g; E8 M& N: g0 a# N7 O
& {( W* W( {* t
6 t" \5 u; Y; Q2 g, O
3。設計中計算強度需要查閱手冊時,要注意手冊上的性能數據是基于多大尺寸試樣測得得。因為試樣尺寸越大,淬硬層越淺,性能越低。而小試樣的數據則會偏高。因此,對于重要零件應合理考慮其差異,對于特別重要的則應根據自己情況實測。
8 o; r4 ?2 s% j  t' J0 l& i* }4。碳鋼淬透性較低,用作大尺寸工件,難以淬透,因此大尺寸攻堅的調質處理其性能不必正火高多少。當然,對于表面要求的不在此列。因此,可以考慮合金鋼。- d" M+ M, P  k+ B+ O# P1 M
5。安排工藝時,也應考慮淬透性。對于淬硬層淺的的大件,應注意加工余量的選擇,既要保證精加工之后剩余部分的組織要求,又要保證粗加工后再安排淬火工藝的變形。
2 V, B, W2 Y4 J9 x( _6 ~5 H: X6 {; w6。對于焊接件不要求用淬透性高的鋼種,否則焊縫熱影響區內易形成淬硬組織,使脆性增加,產生裂紋。6 }* @) s0 _; D# |4 S# O
7。對于表面處理的鋼,一般不要求有高的淬透性。- j4 u" F$ r" ]2 p+ n
" p' K4 A- z4 ?- g6 I' e! d; w* v9 k9 y. [
淬火缺陷及防止方法。' v3 X/ z6 ^) k7 T+ b, w* X
/ i9 A3 Q. F/ B# c4 ]
淬火缺陷主要是兩大類,變形和裂紋。
5 T% z$ i/ d. ~9 C7 a6 y6 |; J淬火變形和裂紋都是由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引起的,這種應力有兩類:一類是零件急冷時由于內外溫差產生的體積收縮不一致,叫做熱應力。另一類是奧氏體轉變時零件各部分體積膨脹先后不一致,例如透鏡馬的撞晶,這種稱為組織應力。對于形狀簡單的零件,熱應力往往使零件表面形成壓應力,而內部產生拉應力。而組織應力往往使表面產生拉應力。
7 ]2 m; g7 H$ p5 S. [: t/ L當這種淬火應力(兩種)的復合應力大于鋼材屈服強度時,零件就會產生變形。當復合應力大于抗拉極限時,則形成開裂。下圖為兩種應力帶來的變形夸大化圖解。(但是必須要說,這種以屈服強度和抗拉極限的比較實際上不甚合理。材料屈服,源于晶格間拉力的斷裂和再形成。材料斷裂則是晶格間拉力的斷裂后不可再恢復。回頭說晶格的時候再說吧)。0 N. l& P- P5 z- A5 i
& l9 M# }- C. Y' e( z3 ]

/ I; q4 h' I% n6 R2 u貌似又說不完了。明天繼續。9 ]# k- J9 @5 A+ X, @0 o% ^
PS。今天的內容,量可能不多,但是可以而且值得討論的地方很多。歡迎大家討論。2 ]; S3 ]: U0 r; [+ `+ c
, y$ z0 d) q( V, `
6 p4 v7 C0 g5 i5 _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注冊會員

×

評分

參與人數 4威望 +103 收起 理由
zjnyxhlove + 1 標記
老鷹 + 100
threetigher + 1 前排簽到,ASK FOR MORE!
LIAOYAO + 1 復習

查看全部評分

本帖被以下淘專輯推薦:

  • · 采用|主題: 929, 訂閱: 40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發表于 2015-11-8 09:45:16 | 只看該作者
坐個沙發學習,謝謝LZ。
3#
發表于 2015-11-9 16:51:46 | 只看該作者
零俠基礎真是扎實!1 H: U' q7 Z) Z
關于45鋼滲碳問題,補充一下。
+ x) Q; p* f" ^; n( Y  a  F& V1. 滲碳工藝的目的是獲得表面高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 f; S& V2 e% T5 K) n% \9 L) e2. 45鋼可以滲碳,這是毋庸置疑的。
4 l2 t& r' U$ \/ r3. 但生產上幾乎不用45鋼滲碳;因為滲碳淬火后,45鋼芯部是硬脆的馬氏體,失去滲碳的意義。
4#
發表于 2015-11-10 10:32:34 | 只看該作者
學習
1 ~; V6 p7 Q" d+ r, s- b* m先下載
- K% \, t3 ]: d( E8 w/ O再慢慢看
5#
發表于 2015-11-10 11:41:06 | 只看該作者
Pascal 發表于 2015-11-9 16:51 # m# P& U$ a5 o& c0 R6 B% }3 C
零俠基礎真是扎實!+ c9 @. L2 L4 v) z9 N) U2 y
關于45鋼滲碳問題,補充一下。
1 X. n, K$ s2 j& o# W8 W' ~8 g4 _1. 滲碳工藝的目的是獲得表面高硬度,同時保持芯部韌性 ...
3 w' W; z4 g1 C, z, Q7 D3 m0 f
感謝大俠參與,但實在不敢承大俠的贊賞。
7 p# t% V0 m( i
0 P# l' ?7 B! W5 Q/ a" [/ j關于45鋼的滲碳問題,大俠的說法與絕大多數的網絡論調是一樣的。這個的具體出處我已經尋不著了。不過確實有這種說法。
+ C" ~3 Z5 V  [大俠這么說沒錯,不過就熱處理工藝來說,其實可以討論一下。當然,要說,本來提及滲碳淬火這事兒也沒有任何針對的意思,只是希望諸君不要被一兩句書本的話所局限,背死書沒有啥意思了就。  ^* O2 J2 D2 P. N, C% @: e4 K6 t: B. t
, c3 C4 M% p) B9 W
首先,45鋼的淬透性是有限的,水淬的臨界直徑只有13~17mm。這也就意味著當零件直徑較大時,別說滲碳時擔心芯部因為有馬氏體而太脆,就連你真想得到馬氏體組織都是困難的。因此,廣為流傳的這句話不能說錯,但是必須要清楚這種說法的局限性和要表達的意思。比如鬼子有一篇以45鋼滲碳淬火的研究論文,從金相上看,其實對于大尺寸零件來說,這個淬硬芯部的說法其實完全沒有根據了也。( r* {6 k8 U3 B9 m% M
其次,45鋼不推薦滲碳淬火,這個即便是鬼子也會這么說。其原因是45鋼基本沒有滲碳的必要性。45鋼淬火本身已經能到HRC55+,對于絕大多數場合已經滿足要求。而對于特殊場合,與其花大力氣搞滲碳,倒不如改用40Cr或者其他滲碳鋼來的快。因此,45鋼實際生產中幾乎看不到有滲碳的。
5 T! M. D. K7 a8 j另外,我沒有仔細研究過45鋼的淬火組織問題。所以不確定45鋼在等溫馬氏體淬火中,是否得到的是透鏡馬。如果在較高溫度上可以得到細透鏡馬或者板條馬,那么實際上對于芯部的韌性來說也不一定有多大影響。特別是當芯部冷卻速度略慢而形成下貝氏體組織時,其實韌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保證的。! f9 D+ N: V  ~: e; h8 N9 `; h
最后,從原理上說,45鋼如果進行滲碳淬火,很可能不是單純的一道滲碳淬火可以滿足的。簡單的說,可以分為滲碳固碳、正火細化準備、表面淬火硬化三個階段。以此來達到表硬內韌的目的。但就像前面說的,與其如此費力,真不如改用其他材料來的快捷。
) l4 D. l0 E4 l5 U) k$ q
# L( m, r. U9 U! q& v% Q: v當然,僅僅是作為討論,遇到實際情況,45鋼還是不要嘗試滲碳處理的好。
0 V5 V+ J0 p* y4 _+ M: v再次感謝大俠參與。
+ x+ `( Q) k; j0 \$ ~8 F
6#
發表于 2015-11-10 21:57:45 | 只看該作者
透鏡馬的撞晶,不明白,也沒聽說過

點評

了解下透鏡馬的形成過程和結構  發表于 2015-11-10 23:41
7#
發表于 2015-11-11 10:27: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Pascal 于 2015-11-11 10:28 編輯 5 o$ f' E! m7 M
zerowing 發表于 2015-11-10 11:41 % u% p/ o; l7 X# d' |/ v
感謝大俠參與,但實在不敢承大俠的贊賞。8 ]% p8 n% n' p4 p2 |
& R3 p5 S- w* n) Y1 x3 t
關于45鋼的滲碳問題,大俠的說法與絕大多數的網絡論調是一樣 ...

1 Z* E/ g( W$ s$ V$ [: s/ T零俠客氣了。
4 j/ b" U+ `9 t- V
. T7 G' b4 l$ C2 K1. 45鋼滲碳其實是沒必要滲碳,這點零俠說得很透徹,也比我們說得清楚明白。7 F1 K2 Y" I* L; r$ r' H2 L
2. 下面我說一個45鋼滲碳的特例,可惜我只知道這一例。
, C- }% }3 d5 Q     一個沖壓件,但表面硬度要求很高,HRC58+6,對沖擊韌性沒什么特殊要求。
3 J1 d; b8 [. E4 l0 g7 M7 G1 v! x! M    傳統工藝是低碳鋼沖壓之后滲碳,但滲碳過程很耗時,費用高;后來該廠開發出45鋼沖壓后滲碳,滲碳時間短了很多,節省了不少費用。在經過實驗測試、小批量測試后,才量產,從客戶反饋看,確實滿足了工況要求。/ y# j$ A* z( j4 O2 w

點評

滲氮成本高啊。  發表于 2015-11-11 23:39
其實45鋼如果采用滲氮工藝的話,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保證韌性要求。在高溫回火的同時完成滲氮工藝。  發表于 2015-11-11 11:28
8#
發表于 2015-11-24 11:22:38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說得很詳細   

7 g1 x6 o% R6 U+ q4 D2 R6 X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機械社區 ( 京ICP備10217105號-1,京ICP證050210號,浙公網安備33038202004372號 )

GMT+8, 2025-7-31 17:02 , Processed in 0.08497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